在中國企業裡面,華為和小米是兩個大熱門企業,受關注的程度很高。花粉和米粉也經常在網上吵得不可開交。前者說華為優秀,是中國的標杆企業,後者說小米價效比高,是良心企業。還有一些人說小米是“雜貨鋪”,華為是“精品店”。
那麼,華為和小米有什麼不同呢?其實,這兩個企業代表了不同的發展模式,具有不同的內在發展邏輯,而且都很成功。
華為的技術流
華為什麼最厲害?當然是技術,是超越同行的高超技術。技術是華為的立足之本,是華為強大的根源。華為掌握了通訊行業的核心技術,而且大部分擁有完全智慧財產權。
在2019年的年報中,有華為專利的資料。截止2019年底,華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權專利85000多件,90%以上專利為發明專利。
華為在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讓人震驚。2019年,華為研發費用1317億元,佔總營收15.3%。一千多億元的研發費用啊,中國營收超過千億元的企業有多少,而華為的研發費用就比大部分企業的全年營收都高。在全球排名中,華為研發投入超過蘋果和英特爾,處於第五位。
在華為,有近一半的員工從事研發工作,約9.6萬人。在大公司裡面,如此高佔比的員工從事研發,是比較少見的。
如此大的資金和人力投入,讓華為擁有了強大的技術能力。
華為也正是藉助其強大的技術能力,讓產品具有了強大的競爭力,並圍繞技術開拓各種業務。手機就不說了,通訊裝置及服務解決方案也不說了,這是華為的老本行;就說智慧汽車領域,如果華為的技術不行,眾多汽車製造商就不會選擇華為,這些企業即使要支援華為,也只會表個態,而不會真正地與華為合作,畢竟每個企業都要發展,都要生存。
華為就是圍繞自己最強大的能力——技術——開疆拓土,延伸業務。技術是華為的核心,其眾多業務就是圍繞在技術周圍的衛星。兩者交相輝映,讓華為發出耀眼的光芒。
小米的品牌流
小米什麼最厲害?其實就是品牌,價效比累積起來的品牌。雷軍是利用網際網路思維,打造品牌的高手。參與感、情懷、夢想、口碑、“為發燒而生”、“感動人心,價格厚道”、“因為小米,所以小米”,這些打動人心,直指靈魂的營銷手法和廣告語,讓小米建立起了強大的品牌。
還有“小米”這個名字,以及後面的故事,也很有勵志意味,為其品牌注入了正能量,也能夠吸引大量的消費者,
小米的技術確實不行,與華為相比完全不是一個等級的。但是,小米的品牌很強大。雷軍正是圍繞小米這個品牌構建其生態圈。
從2013 年起,雷軍就圍繞小米這個品牌開始了橫向多元化拓展,除了手機,還包括小米盒子、電視、耳機、充電器、路由器、手環、移動電源、插線板、血壓儀、小家電等,甚至還包括平衡車、無人機、圍巾等產品。
雷軍圍繞小米品牌構建生態圈有兩個特點:
一是在網路端與使用者建立一種比較緊密的連線。
二是圍繞小米品牌,透過非控股的方式進行投資。
小米的很多產品並不是自己生產,而是透過合作企業生產。雙方合作的方式就是投資非控股,合作企業有很大的自由度。小米只是將其品牌影響力、製造理念、網際網路思維、渠道流量賦予這些企業,然後定製產品。對於小米來說,這種方式的成本比較低,還能儘快建立生態圈。當然,這對小米的品控能力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小米的高性價比來自哪裡?就是因為成本控制得很低;而且雷軍也宣佈,小米硬體業務綜合稅後淨利率不超過5%。
小米透過投資構建的生態圈包括:紫米(移動電源生產商)、華米(手環生產商)、智米(淨化器生產商)、純米(電飯煲生產商)等。可以說,簡直就是一個大“米缸”。
華為的技術流和小米的品牌流,雖然所走的道路不同,但就現在來看,都是非常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