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我們來理性的去分析電商和實體的關係:我們假設沒有網際網路和電商出現,我們是不是一直處於一個資訊封閉的社會?各種商品價格都不透明?實體老闆很高興這種局面,因為實體店和消費者獲取的資訊不對稱,能給實體店商品更多的加價空間。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遞增,高房價上漲也日益加劇,店面房東的投資也需要快速回本,就不得不提高租金。繼而出現的局面就是實體店不得不地把高租金這部分壓力轉嫁給消費者。這就逐漸形成了一個死迴圈,房東漲租金,實體店把壓力轉嫁給消費者。但是百姓的工資完全跟不上消費的節奏,在高房價高消費的當下只能縮衣節食降低生活成本。

這樣一來實體的生意還會好嗎?

咱們回來說電商衝擊了實體經濟,電商的產品都是憑空捏造出來的嗎?是不是還是由工廠向實體企業採購原材料由工人生產?

電商只是一種商業模式,把線下的商品搬到線上去銷售而已。當你感覺到自己的生意出問題的時候,那你一定是商業模式盈利模式出了問題。

面對衝擊,還是要多緯度的看待這個時代走到了什麼地步,每個事物出現都不是偶然,都有他的必然性。

如果適應不了也改變不了現狀,那你一定要從改變自己的思維、商業模式開始,慢慢地去適應他接受他。

在移動網際網路大潮下,每個實體商家都要去學習去迎接大環境事物。如果只是一味的抱怨誰傷害了誰,那麼終究會被這個時代淘汰遺棄。

世間萬物有因就有果。

如果不能反抗,那就躺下享受快感吧。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剛過完雙十一的拼多多,感覺有點受傷……中國式的壟斷何時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