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據《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報告(2020)》顯示,未成年人的網際網路普及率已達99.2%。未成年人首次觸網年齡不斷降低,10歲及以下開始接觸網際網路的人數比例達到78%,首次觸網的主要年齡段集中在6-10歲。青少年“數字原住民”的特徵愈發明顯。

對於這一代生於網路、長於網路的青少年來說,當網際網路已經像空氣和水一樣滲透在他們生活方方面面的時候,如何幫助孩子們鑑別內容的優劣,更好地管理時間,規避風險,成為家庭、學校、網際網路企業及全社會的共同使命。

12月26日,中國日報社·21世紀英語教育傳媒、新教育研究院和騰訊在北京共同舉辦了“青少年網路素養與教育創新論壇“,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中國日報副總編輯劉偉玲,DN.A計劃發起人姚曉光,成長守護平臺計劃發起人崔曉春,與十餘位資深教育專家進行深入研討,共同發出《青少年網路素養教育倡議》(以下簡稱《倡議》),助力青少年在數字時代健康成長。

(圖說:《青少年網路素養教育倡議》發起儀式)

《倡議》提出:各方要重視網路素養的家庭教育,提高家長參與網路素養教育的積極性;強化教育系統的主陣地作用,推動網路素養教育進入基礎教育體系;相關行業營造健康的網路環境,承擔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網路空間和健康網路內容的社會責任;全社會應合力縮小數字鴻溝,以網路素養教育帶動教育扶貧,縮小教育資源差距。

用優質數字內容,讓孩子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召開全國教育大會,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教育面貌正在發生格局性變化。

中國日報副總編輯劉偉玲表示:“青少年基於其自身獨特氣質形成了青少年網路流行文化景觀,對網路流行文化較為敏感,在網路流行文化熱點事件中的參與度高,網路流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他們的言語和行為。對於青少年網際網路運用呈現的一些新特徵、新問題,要深入觀察思考。加強青少年網路素養教育、推動青少年教育創新是我們在新時期的重要責任與使命。”

作為騰訊DN.A計劃發起人,姚曉光表示: “教育不是一場戰爭,不是激烈的角逐,而是生長,自然的生長。學會善用網路,對孩子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去年8月,DN.A計劃團隊在深圳舉辦了少年團夏令營,邀請了19個孩子和他們的爸爸媽媽參加。因為網路使用問題,他們的家庭關係一度非常緊張,甚至有孩子已經決意退學。但經過5天的課程,透過坦誠溝通、傾聽理解以及平等約定,他們的關係不僅得到有效改善,大多數孩子甚至主動提出,希望未來能得到父母更多的監督。由此可見,孩子並非不想與父母溝通,而是家庭中缺少有效的溝通機制。

姚曉光回想自己的經歷,從17歲立志要做遊戲,當時中國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遊戲行業,因為遊戲《暗黑破壞神》深深打動了他,決定將來一定要做出一款超越它的遊戲,而且要用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和風格來製作。透過新文創的方式,《王者榮耀》正在靠近這個夢想,在王者峽谷中,玩家將遇到敦煌飛天、越劇梁祝、佛山醒獅等經典傳統文化符號,數以千萬計的年輕人能因此領略到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此外,像《家國夢》《故宮:口袋工匠》《見》《長空暗影》等具有教育價值、社會公益屬性的遊戲,不僅向孩子們傳遞家國情懷等傳統文化,並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世界。

姚曉光表示,我們應該更加相信自己的孩子。就像一顆種子,從破土萌芽到參天大樹,他們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強大。

“我們要做的,是儘可能保護他們的天性,引導他們在數字世界裡,藉助網路,培養起通用的學習能力,比如好奇心、同理心,自控力、創造力,批判性思維,審美思維等等,讓他們的理想、希望、意志能夠破繭而出。 ”姚曉光說。

提升孩子的網路素養,離不開家庭、學校、企業等多方努力

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主題發言表示:“如何提升孩子的網路素養,讓網路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長?我認為,這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企業等多方共同努力、緊密聯動。”

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進行主題發言

此次疫情讓人們認識到,許多教師、家長對新技術掌握能力不足,影響了網路教學效果,線上學習過程中,家庭矛盾也被放大。一方面青少年已成“網路原住民”,他們對網際網路技術的掌控能力大大超越上一代;另一方面,調查顯示,相當多的學生表示從沒經過網路教育,在網路素養、交往規範等方面,存在嚴重缺位。

對許多成年人來說,“網路素養”還是一個陌生的概念。但放眼全球,網路素養教育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在英國,早在網路普及之前,與網路素養教育相近的媒介素養教育就已經得到關注。

1988年,英國就已經發布了《教育改革法》,媒介素養教育也得以進入國家統一課程,將媒介素養教育引入語言文學的教學當中。如今,英國的媒介素養教育課程已經相當成熟,涵蓋了從小學到大學教育體系的全過程,有完整的規範、資格審查和結果評估系統。

朱永新表示,疫情推動了線上教育發展,但目前的教育還沒有發生結構性的改變,這應引起教育主管部門、教育研究者、教師、家長的高度重視,共同努力去突破瓶頸,打造真正的未來教育。

家庭、學校、社會攜手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孫雲曉表示,電影出現後,人們說電影把人帶壞了;電視出現後,人們又指責電視;網路出現後,又紛紛指責網路。他說:“家庭、學校、社會都需要形成一個共識。在網路時代,青少年的媒介素養、網路素養教育最核心是四個字賦權賦能,不能把網路妖魔化。你首先承認他的權利,尊重他這個權利。”

孫雲曉特別欣賞北京師範大學的一個全國18萬中小學生大型家庭教育調查,調研發現中小學生內心最需要的是有溫暖的家;有溫暖的家,孩子就特別不容易網路沉迷。“社會各界都要創造條件,比如騰訊創造各種青少年保護機制,帶領青少年更好地體驗網路新世界的平臺,這些都是正向的引導。”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健康與教育研究所所長邊玉芳表示,透過大資料調研,發現親子關係每增加10%,孩子的校園歸屬感可以增加約8%,網路成癮問題可以降低約7%。

“對青少年來講,最好的教育莫過於自我教育,要讓他們在實踐體驗過程中自己去認知和感受。” 北京市朝陽區呼家樓中心小學集團校長、PDC教育聯盟的倡導者與發起者馬駿說,呼家樓中心小學透過一個手遊為主題的專案,讓孩子們在專案過程中形成對遊戲的認知。

馬駿表示:“我們也在學校開展這樣的活動和教育。我們的社會也要承擔起責任,站在為國家、為民族培養未來人才的角度,給孩子們一個非常安全純淨的網路環境,讓學校、家庭、社會環境攜手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青少年成長守護,不只是約束,更是教育與溝通

如今,這個平臺上已經聚集了將近2700萬家庭使用者,每天有1049萬個未成年人賬號因超時被強制下線。崔曉春表示,“在未成年保護體系逐步完善的過程裡,我們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一件事:遊戲約束和對孩子的教育溝通不是兩個孤立的命題,而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

2020年,騰訊成長守護平臺發起了一個“非標準化的使用者研究”,透過對15萬00後的使用者調研,發現孩子們最關心的問題始終是學習。他們平均每個人都有3-4個圈子,他們更願意為愛好埋單。調查還表明,89%的受訪00後網友表示自己偶爾或一直處於孤獨中,當遇到的問題時,他們總傾向於自己解決,不太依賴他人。而他們的苦惱也來源於不被家長理解。

為此,平臺今年發起了“未來教室”公益專案, 希望用前沿數字內容與技術教學,為經濟不發達地區的孩子帶去科技興趣課堂,目前除了湖北恩施、四川雅安的未來教室已落地,還有多間教室正在建設中。另外,平臺也攜手鄧亞萍女士發起“家庭溝通計劃”,鼓勵家長與孩子敞開心扉,有效溝通。

“透過我們的未成年保護舉措,紮紮實實地約束未成年人的遊戲行為,同時也在教育和溝通維度,真切去理解年輕一代的愛與痛,幫助他們善用網際網路去探索更大的世界。”崔曉春表示,這不僅是成長守護工作的使命,也是企業應有的責任和擔當。

9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雷軍官宣將響應環保,小米11輕裝上陣不再標配充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