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手機app,歡迎介面是廣告,閱讀新聞,每一屏插入一條廣告,甚至於在你手機閱讀時,app或者手機系統給你推出一條通知廣告。如果你忍無可忍,使用一些阻止廣告的手機應用諸如360手機管家,不好意思,它也會在你不注意的時候彈出廣告。
當然,以上只是一個假設場景,但是現實中我們卻是真的常常遇到但是又無可奈何。購買一款“價效比極高”的手機總要付出時間成本閱讀廣告來幫助手機應用開發商和手機系統廠商實現盈利。這幾乎是所有廠商的慣用手段,無論我們怎麼呼籲和討論,總是無法逃脫他們的視覺奸襲。
我們緣何如此討厭廣告?
廣告,顧名思義,就是廣而告之,它大致分為公益性廣告和商業廣告,屬於傳媒性質行業,狹義上的廣告是明確的在傳播時告知受眾者其本身的性質屬於廣告,而廣義上的廣告又包含了諸如新聞媒體的軟文以及招牌口號,微商朋友圈等等。廣告發展到現在的移動網際網路階段,幾乎到了一個鼎盛的時代,放眼望去我們身旁無不是廣告身影。廣告為何如此興盛?
這很大程度上源於現在的快速的商品化經濟,商品要實現豐厚的利潤必須得開啟市場,而開啟市場的方式由原來的”酒香不怕巷子深“變成了主動出擊的廣告模式,使用這種廣告模式使得很多廠商關注的不再是一件商品長期上的發展改進和品質,而在於短期內的實用價值,能夠通過營銷手段強化使用者印象(不論商品是否符合社會的發展方向),實現短期內的大量銷售和鉅額利潤,這就夠了,例如“腦白金”等還有一些飲料,食品廣告,其業績基本上隨著廣告的影響而波動,這基本上都是源於一個原因——這些商品的本身價值沒有很大,在我們的生活中屬於附屬的物品。
這就產生了一個最大的矛盾——廣告價值與我們的生活需求不符。
而在手機網際網路世界裡,app廠商使用各種套路——諸如在明顯的位置顯示廣告,甚至於使用一些誤導性的圖片幫助他們實現”點選率“的任務,業績噌噌噌的往上漲,這種廣撒網,多逮魚的措施被玩的不亦樂乎,儘管他們邀請了專業的手機app設計師和體驗官,貌似很注重產品設計(這通常也只是為了在初期拉攏客源),但實際上卻很忽視運營中廣告的投放所帶來的使用影響,這些廣告並不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的,而這又是一個問題——廣告受眾定位偏差。
中國的電視廣告經過數十年的野蠻生長,隨著新一代群體受教育程度的提升,類似於往昔的“新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就收腦白金”和“山東技校找藍翔”的病毒營銷推廣到了盡頭,最近的幾年在我們身邊似乎少有聽過這樣的“俗氣”廣告成功營銷成功了,這主要是源於受眾面知識水平的提升和長期“病毒”營銷帶來的免疫。取而代之的是新的互動式的傳播廣告,例如Oppo,vivio等品牌商在節目上互動式廣告以及電視劇中廣告植入,都在避免過硬的植入帶來使用者體驗的下降,給產品帶來負面的影響。
網際網路公司不是傳媒公司,除了少有的大型網際網路企業,其他的很多小型app企業不是通過功能性的產品而是藉助於廣告實現盈利,但是他們都有一個特點——他們不是專業的傳媒機構,可以說手機應用市場目前還是很混亂的,很多公司仍在搶佔和鞏固使用者資源,通過野蠻的廣告植入做業務支撐。通過app進行瘋狂的通知推送,利用一些”註冊送現金“模式吸引客戶,以及最為經典的拼多多的”砍價“模式,都堪稱是廣告中的毒瘤,這些模式儘管在吸引客戶上做了創新,但是卻嚴重的打擊了使用者的體驗,因為很多時候總會在最後一關使用某些方法卡死使用者,這種結果與宣傳不同的謊言廣告模式,還有就是它在不合適的時間進行推送廣告,這既打斷了我們的工作又侵犯了我們的自由,這種種都導致了使用者極大的憤怒。
廣告是為了讓一款優秀的商品被有需要的人所熟悉併為之付款,而不是讓所有人都為之付出時間代價。或許利用智慧推薦演算法可以實現這種精準營銷,但是廣告是門學問,我們需要關注廣告中的美學,更要關注廣告所營銷的商品真正價值,做有良心的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