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說到銀行簡訊通知服務費,這是讓很多銀行使用者非常憤怒的一件事情,按理來說大家使用銀行的服務,在銀行存取款,銀行有義務去維護使用者賬戶的安全,所以一旦使用者賬戶出現變動之後,應該有義務去提醒使用者,不管這種提醒是通過簡訊提醒,還是通過其他方式提醒。

但是現在很多銀行卻把這種義務當成了一種權利,也就是說銀行可以向用戶提供簡訊提醒功能,但是使用者必須交費,目前大部分銀行每個月收取的簡訊服務費都是在兩塊錢到三塊錢之間,一年在24元到36元之間。

雖然這個錢對於大多數使用者來說並不是很多,但其性質讓很多人感到非常不滿,特別是通過跟其他渠道能夠提供免費的簡訊通知服務相比,銀行這種霸道的行為更引起了使用者的反感。

比如目前跟銀行有直接競爭關係的支付寶使用者量非常大,其國內使用者量至少達到7億以上,而且支付寶的活躍使用者要遠遠超過大部分銀行的活躍使用者,每天的交易量也非常多。比如2018年支付寶一年的交易筆數達到1975億筆,平均每天交易達到5.4億筆,對於這些交易資料,支付寶不管交易額度是大是小,基本上都會以簡訊通知的方式提醒使用者。

目前支付寶的交易資料要遠遠超過任何一家國內銀行,根據2018年各大銀行公佈的財報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A股上市銀行當中APP使用者量最多的三家銀行分別是工商銀行的3.13億使用者,建設銀行的3.1使用者,農業銀行的2.57使用者。這些銀行巨無霸的使用者量不僅比支付寶少很多,更關鍵的是這些銀行活躍使用者要遠遠低於支付寶。

比如工商銀行目前的APP使用者量是3.13億使用者,但這裡面很多人一個月當中頂多就用那麼幾次,保守估計,工商銀行APP一個月的交易量不會超過50億筆,這個要遠遠低於支付寶180筆億左右的交易量。

而令人尷尬的是,雖然銀行的交易資料並不是很多,對應的它需要承擔的簡訊服務費肯定要遠遠低於支付寶,而支付寶卻能夠提供完全免費的簡訊通知,各大銀行卻要收取2~3塊錢的簡訊通知服務費。

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些年來各大銀行一直在打壓支付寶等其他第三方移動支付,說白了就是因為支付寶動了他們的乳酪,這點單純從簡訊通知服務費這個專案就可以看出高低。

所以最近幾年各大銀行流失了很多使用者,而支付寶等其他第三方平臺的使用者卻呈現幾何級的增長,這並不是沒有道理。

現在很多使用者都已經厭倦了銀行那種霸王行為,當市場出現了一個可以跟銀行競爭的平臺,那使用者肯定會流向那些能夠提供更加優質服務的平臺當中去。

然而面對客戶的流失,各大銀行仍然我行我素,有很多銀行一年的利潤達到上千億,但卻不願意花幾十億的簡訊服務費來回饋使用者,連幾分錢的簡訊服務費都不願免費,難怪現在使用者對銀行越來越疏遠了。

而各大銀行之所以有這種霸王行為,因為他們有霸王的條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當前銀行仍然處於一種比較強勢的地位,因為銀行實行的是核准制,目前真正具備開展銀行業務的也就4000多家,而且大多數資源都集中在六大行以及12家股份制銀行,還有一些大的城市商業銀行手中,就算支付寶的使用者量再大,影響力再強,他也只不過是銀行的一種有力補充而已,所以銀行才有了傲嬌的資本。

相對來說那些小的銀行,比如一些小的城商行,因為他們競爭力有限,所以他們也不敢向使用者收取簡訊服務費。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一群“瘋子”與阿里雲的故事,他們守住了中國雲端計算在世界的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