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數字貨幣會取代紙幣嗎?

2009年1月3日,比特幣問世。伴隨著比特幣的風靡,區塊鏈這一技術也廣為人知。作為支撐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被認為將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發展,對社會、經濟和政治領域產生重大影響,而數字貨幣的出現即為明證。今年6月,美國臉譜公司(Facebook)公佈天秤幣(Libra)白皮書,宣佈發展加密貨幣為基礎的支付系統。8月,中國人民銀行表示將加快推進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步伐。央行數字貨幣可謂呼之欲出。

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貨幣具有雙重性,一方面可以替代現有的效率低下的跨境支付和結算系統,促進貿易發展;另一方面,由於其具有分散、自主、匿名性質,容易造成經濟波動和助長犯罪活動發生。如何發揮數字貨幣的“天使”特性而消解其“魔鬼”特性,以數字貨幣引領的未來金融如何走向,這都是當下需要面對的問題。

數字貨幣的出現

支付和結算是經濟交往的基石。以往,人們都是通過一國央行發行的現實貨幣進行支付和結算,其優點在於穩定且有信用保證,但問題是手續複雜、速度緩慢。後來出現了電子支付和結算系統,但效率依然沒有實質性提升。隨著線上支付和結算的出現,效率有所提升,但成本不菲。在上述中心式的支付和計算系統中,貨幣支付和結算必須在銀行設立賬戶,受到各種規則限制。

比特幣是以點對點和去中心而著稱的數字貨幣,它可以繞開各種中心式管制而進行支付和結算。比特幣本身具有跨國性質,不受任何地理限制,可以在幾分鐘內傳送到全球各地。除了支付和結算之外,比特幣還有貨幣兌換的功能。除比特幣之外,全球範圍內出現了大量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貨幣,如以太幣、瑞波幣等,這些數字貨幣都具有分散式特點。

虛擬貨幣的自身缺陷

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此類數字貨幣並未依託於有形的信用,而是通過激勵和共識機制而生成,這一機制稱為“挖礦”。由於沒有現實財產作為支援,比特幣並非真正的貨幣,只是存在於區塊鏈之上的一串字元,本質上是“虛擬貨幣”,一旦使用者和購買比特幣的人們對其喪失信任,其體系可能會隨時崩塌。

比特幣容易誘發系統性風險。一國通常由央行調整貨幣政策。但是,當虛擬貨幣被人們大量使用時,央行可能會失去通過調節貨幣供應來影響經濟的能力。同時,虛擬貨幣的發行條件預先確定,並且完全由程式碼決定,缺乏必要的靈活性。

比特幣缺乏必要的隱私保護。區塊鏈以透明的方式執行,利用技術可以識別和跟蹤數字貨幣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央行準備發行數字貨幣和比特幣這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