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學計算機科學系主任 、國際人工智慧聯合會議主席邁克爾·伍爾德里奇(Michael Wooldridge)撰文談人工智慧,認為2030年之前全世界多達3.75億工人需改變自己的職業。
人工智慧(AI)無處不在,它能以各種各樣的方式促進繁榮和改變我們的生活。作為一種通用技術,人工智慧的應用可能是無窮無盡的。它可以用於自動化以前由人們執行的任務,但它也可以使人類勞動更有生產力,從而增加勞動力需求。
以19世紀開始的農業機械化為例。起初,機器取代原始勞動力確實降低了勞動力在經濟增值中所佔的比例,解放了勞動力中的很大一部分。但與此同時,新興的行業需要人來完成新的任務並從事新的職業。這種更精細的分工促進了生產率、就業和工資增長。
在未來的自動化應用場景中,全世界多達3.75億工人將需要在2030年之前改變職業類別,幾乎所有工作的性質都會改變,因為人們與工作場所的智慧機器會更加緊密地互動。這將需要新的技能,向公司和決策者提供大規模的培訓和再培訓是主要的挑戰。隨著對高技能工作需求的增長,低技能工人可能會被拋在後面,導致工資和收入不平等的加劇。
根據目前的發展情況,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估計到2030年,人工智慧對全球產出的貢獻將達到15.7萬億美元,超過中國和印度目前GDP的總和。人工智慧應用程式最終將被廣泛地嵌入到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以至於它們對全球產出的貢獻很可能是網際網路的三到四倍。
未來20年最具潛力和最重要的行業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醫療保健行業。我們都知道人工智慧和生物技術的增長潛力巨大,但很少有人考慮過當它們加在一起時會產生什麼影響。考慮一下這兩個領域最近的發展速度,他們的發展速度是十分驚人的。而且,從成本效益的角度來看,生物技術破解人類基因組的成本從2001年的30億美元降低到今天的1000美元。這一過程在十年前需要花費幾個月的時間,但現在可以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內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