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在這個時代,聽到最多的抱怨就是手機、電腦沒有儲存空間了,聽到的最恐怖的故事就是XXX的個人資料又洩露了。各種科學技術的進步讓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和資料變得息息相關,面對著越來越龐大的個人資料,如何管理和儲存它們成為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在接觸到聯想這款個人雲端儲存裝置前,筆者對NAS這類產品僅僅有些粗淺的認識,原因自然是其“高不可攀”的價格讓人望而卻步,好在隨著網際網路及大資料的發展,這些主打家庭級個人雲端儲存的裝置走入了我們的視野。話不多說,我們一起來看看聯想個人云儲存的實際表現如何吧。

不那麼“理科男”的個人雲端儲存

提起NAS產品,大家想到的都是那種直男審美的小型磁碟陣列,與我們精緻的辦公桌相比,它們也許更應該待在通訊傳輸裝置機房之類的地方。初見聯想個人云儲存還是比較意外的,如智慧音箱般的設計,讓它放置在辦公桌上時也沒有那麼羞恥,這樣的外觀筆者甚至認為可以作為禮物送給女生了。

裝置整體採用了簡約的設計風格,可以輕鬆搭配家裝,整機的尺寸145.5*68*158mm。

通過葉輪風扇和順暢的風道的設計,聯想個人云儲存除去重啟時並沒有什麼聲音。

聯想個人云儲存擁有四核 64位 CPU、Cortex-A53 1.4GHz 、2GB DDR4這樣比較不錯的配置。

其正面僅有一顆狀態指示燈實時顯示著裝置的執行狀態,背部也沒有那麼多繁雜的介面,除了兩個小白也認識的USB3.0,剩下千兆網口和電源介面都有附贈的線纜可以直接插上,基本可以說是防呆設計了。

按下頂部的Lenovo標誌,聯想個人云儲存的“天靈蓋”就此開啟,映入眼簾的是兩個2.5寸機械硬碟位(相容固態),硬碟介面是SATA 3.0介面,最大支援的容量是10TB。通過兩個USB3.0介面,可外接個人雲伴侶將儲存空間擴充套件至儲存128TB。

三分鐘搭建家庭雲端儲存空間

一款面向福斯的產品是否能夠成功,易用性絕對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像筆者這樣的科技數碼愛好者,DIY的極限也僅僅是攢電腦,如果說明書裡充斥看不懂的大量技術術語,DIY難度超過了酷樂潮玩的拼圖,那對不起,只能告辭了。

聯想個人云儲存的搭建依然十分簡單,開啟“天靈蓋”放入固定好的硬碟,再插電、插網,就完成了硬體的搭建。我們可以手機掃描說明書最後面的二維碼下載“資料守護者”APP或“智慧聯想”APP進行裝置繫結,一路註冊和確定就ok了。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上圖這個“配置硬碟”介面,兩種模式一個更加安全,一個容量更大,需要看個人需求。由於更換模式需要將硬碟格式化,基本設定後沒什麼更改的機會了,如果沒啥想法,筆者推薦RAID1模式,畢竟硬碟有價,資料無價,安全第一。

資料爆炸時代的備份與去重助手

提到NAS產品,作為一個科技數碼直男總會把它的使用者想想成專業影視從業者之類的資料製造大戶。其實個人雲端儲存的受眾主要是年齡差距很大的家庭成員,他們中的一部分並不擅長使用電子產品,但這不代表他們沒有儲存資料和分享資料的需求。

隨著智慧手機普及和其拍照水平的提高,即使是不那麼極客的使用者,他的手機裡也存有大量的寶貴資料。它們可能是寵物的照片,可能是寶寶的成長里程,可能同學最後一次的合影,可能是離開宿舍時最後一個晚霞。它們對於別人可能不值一文,但卻是他們自己的寶貴回憶。

現實中給父母換手機就經常遇到一些難題,如果更換的是同品牌手機,可能“一鍵搬家”之類的功能會比較有用,但如果換機前後品牌不同,那可就比較麻煩了,因為他們自己並不知道自己的東西存在了哪裡,有時甚至想不起落下了什麼沒有導過來。

使用聯想個人云儲存後,你可以以管理員的身份邀請家人建立賬戶,管理員可管理普通使用者的公共資源訪問許可權,裝置最多可以支援20個賬號同時使用,肯定是夠用的。你可以一次性幫助父母開啟實時備份,就可以忽略上述那些煩惱。而當你想要分享家裡寶貝的照片,可以直接上傳到公共空間,方便家人共享歡樂。其他存放在個人雲端儲存的資料和保險箱內的資料是不互通的,可以放心存放自己的小祕密。

沒有廣告之類亂七八糟的東西,聯想個人云儲存一進入使用介面,全是非常實用的資料儲存各項功能。存在聯想個人云儲存內的檔案除了支援按照圖片、視訊這樣的檔案型別分類,還支援時間、地點等多維度的智慧分類,方便管理和檢視。聯想個人云儲存支援手機備份、微信自動備份,檔案圖片自動儲存等功能。聯想個人云儲存可根據時間判斷只針對增加的內容進行備份,例如你今天通訊錄增加了兩個手機號碼,它只對它們進行備份同步,提升了備份速度和空間使用效率。並且聯想個人云儲存避免跨裝置文件交叉混淆,只對裝置往私有云上單項備份,不支援反向擦寫。這代表著你不會碰到類似於手機上刪除某人的電話號碼後,某個雲備份自作主張給你添加回來的窘況,它可以做到不出現、不打擾。

最值得一提的還是其為了應對資料爆炸時代的痛點,加入的一鍵去重功能。我們以前為了防止比較重要的資料丟失,常常在不經意間把同一份資料檔案重複存放在不同位置,浪費了大量的儲存空間,並且真的翻回來查詢時也會被龐大的資料弄得一籌莫展。

去重功能尤其在我們將分散在各個地方的資料,搬家到聯想個人云儲存時,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你可以放心的將它們無腦導進去,一鍵去重省去了很多再整理的麻煩。

玩歸玩,鬧歸鬧,別拿隱私開玩笑

其實行動硬碟的不便攜帶、公有云盤的會員制收費都是可以忍受的小問題,雖然很煩人,

但大家可能已經習以為常了。類似於磁碟在外出時不慎損壞、公有云盤突然停運才是最讓人頭疼的問題。經歷過前兩年雲盤輪著發停運公告的筆者覺得,將資料託付給別人不如還是存在個人雲端儲存裡踏實,也不用擔心被別人限速。

除了能夠避免公有云端隱私洩漏問題,聯想個人云儲存採用SDVN技術加密傳輸,通過SDN網路虛擬化技術,在網際網路真實網路之上建立安全的疊加網,實現IP層的網路虛擬化,能夠分離網路控制層和資料通訊層,所有應用資料均在虛擬化層上傳輸,構建安全的“疊加網”提供“網路雲”服務,藉助網路雲端儲存向接入使用者提供多種綜合安全服務,保證資料在內網或網際網路上的安全可靠。資料保險箱採用AES硬體加密技術,設立專屬加密傳輸通道,使使用者不用擔心資料丟失。

在不互聯的網際網路中 你終於自由了

不知道從何時起,巨頭門開始互相封殺,當你從微信儲存別人發來的圖片道相簿,開啟抖音才看到視訊時,你會深刻地覺得網際網路不互聯,真像個笑話。Windows、Android、iOS,碩果僅存的幾個平臺,它們之間也隔著萬丈深淵,能一起拆個水晶、吃個雞彷彿已經是我們的福報。多平臺、多裝置的資源共享和協同理所當然的成為了眾望所歸,因此個人雲端儲存裝置也就有了施展拳腳的一方天地。

聯想個人云儲存支援多裝置端連線,支援手機、平板、電腦、智慧電視、SIoT多種終端裝置資料備份與訪問,上述的三大系統,自然也是全面覆蓋。我們存放在聯想個人云儲存的照片及視訊可以直接投屏到TV端,方便與家人閒暇時光一起共享。在實際的使用中,電影的快進並沒有卡頓的情況,觀看起來和本地視訊幾乎沒什麼差別。

作為一款儲存裝置還有一項最基本的,那就是速度。筆者通過一些不太嚴謹的測試給大家看一下聯想個人云儲存大致的傳輸速度。

檔案方面筆者選用了一個大於6GB的電影檔案和一張24GB大小的2013年3月27日NASA釋出的超高清銀河系照片進行測試,這張照片可能有些小夥伴有所耳聞,原圖解析度高達108500×81500(約8.84億畫素)。

首先我們進行本地USB儲存裝置直接匯入檔案的測試,我們找來了讀寫速度300MB/S的SD卡連線USB 3.0讀卡器直接連線到聯想個人云儲存,嘗試將SD卡內上述超過30GB的檔案進行匯入,實際匯入速度為70MB/S左右。

接下來進行一些各種網路環境下的檔案下載測試,在筆記本連線同一路由的wifi網路下,從聯想個人云儲存下載上述檔案,平均速度在15-20MB/S。

從路由器直接通過網線連線筆記本連線網路的情況下,下載速度會更快一些,超過了100MB/S。

通過4G網路熱點模擬外出情況,下載同樣檔案的速度在2-3M/S,當然這個最主要的還是要看你所處環境網路訊號強度,如果你所在的網路訊號強度很好,或者你已經嚐鮮5G,那麼你應該能夠起飛了。

聯想個人云儲存由於擁有私有協議保障,可穿透各種網路環境,使用場景除了家庭、戶外,身處海外也可以使用。對此我們請身在海外的朋友進行了簡單測試,測試結果如上圖所示,由於測試環境更加不嚴謹,資料大家就忽略忽略。

面對一些冷門資源,聯想個人云儲存支援的離線下載功能就派上了用場。聯想個人云儲存支援BT、FTP、HTTP、Magnet等多種下載模式,能夠全天候幫助使用者下載,且多裝置共享資源。

結語

蘋果當年因為滑動解鎖被大家拍手稱讚,沒有接觸過電子產品孩子也可以憑藉本性去解鎖裝置,不需要什麼學習成本。筆者小時候第一次見到滑鼠的時候,下意識的滑動它,也曾因為驚喜地發現它竟然真的與想象中的使用方法一致而欣喜。回頭想想,備受歡迎的科技產品往往都不一定多硬核,它們與人們的互動才是它們一直留在人們心中念念不忘的原因。聯想個人云儲存作為聯想向家庭級儲存領域進軍的重要一步,在上手的易用性上下了十足的功夫,讓雲端儲存裝置不再是硬體控們孤獨的狂歡。它將門檻降低後,不僅僅會收穫更多的使用者,更多的還是給更多的人提供了承載和保護家庭寶貴記憶的選擇。也許有時候科技行業在追求更快更強的引數時,更應該思考的是使用者的學習成本,當用戶不喜歡用、不會用,到底是誰的問題。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劉強東花費27億,買下北京五星級酒店,現在變成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