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的蘋果釋出會,讓一度低調耕耘企業級市場的UWB技術開始受到消費電子界的廣泛關注。在蘋果這一重量級玩家的強勢帶動下,UWB大有希望成為消費電子領域炙手可熱的主流室內定位方案,並正式開啟與藍芽、WiFi等無線技術在C端市場的競爭。為了緊追蘋果,業界頻傳三星以及華為等手機大廠都已開始加碼UWB,供應商和相關方案已陸續到位。
不過,C端市場的室內定位方案種類繁多,不僅有傳統的藍芽、WiFi、Zigbee、有源RFID、慣導,甚至連線下來的5G都對這塊市場虎視眈眈。在蘋果等一線消費電子大廠的鼎力支援下,依託B端場景的UWB技術能否成功上位,於當下“百家爭鳴”的C端市場脫穎而出,成為整個產業界密切關注的話題。
UWB首發B端場景 轉型C端正當時?
與藍芽、WiFi等消費電子領域常用的定位方案不同,UWB的市場目前主要集中在諸如公檢法司、三級醫院、礦井、化工廠、工業製造與倉庫這類非常注重“強管理”的B端場景。舉例來講,據蘇州真趣科技提供的相關資訊顯示,目前國內化工廠對UWB有需求的大致有25000家左右,每單專案大概報價80萬元,總體市場達200億元規模;而工廠和倉儲這類需求相對更多,總體約50000家,市場體量也在400億元左右;像會展這類應用,每年也有大約6000場的需求,每單專案報價50萬;甚至連看守所和監獄這類的公檢法司場景,總體數量也高達7680家。
另一方面,從國內企業去年的業績表現來看,工業製造、倉儲物流以及公檢法司這幾大場景是當前UWB廠商集中搶攻的市場。鑑於不同場景對方案的要求和側重不同,各廠商在業務重心上也會略有差別,比如上海仁微電子因採用的是國外品牌的晶片和韌體,在UWB標籤整套充電支撐方案上,在業界相對佔據更大競爭優勢,因此比較適合切入公檢法司這類對資質要求高的場景;而成都精位科技則因從定位標籤、定位基站、系統控制器到UWB專用定位晶片和模組都實現了純自主研發,在成本控制上也會有更高的自由度,所以能夠適用於更大體量的應用場景。
上海仁微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志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2015年,公安部發布了《公安監管工作五年發展規劃》,即公安部十三局(監所管理局)開始提出建設“智慧監所”規劃,到2020年各級看守所要完成“智慧監所”建設,全面加強監管部門智慧監管應用。因此,2018年至未來的幾年內,監所的安防建設、人員位置服務是UWB應用最為火爆的領域。作為公檢法司場景的應用,UWB產品要求效能更加穩定,成本要求更低,品質要求更優質。仁微電子2010年開始,一直與政府公檢法司等部門合作,我們的智慧監獄人員安全防範系統與辦案中心執法化建設應用於國內很多公檢法司部門,優質的產品品質,良好的售後服務一直贏得客戶的好評,每年的出貨量達整個銷售的50%以上,產品的毛利率大致在中上水平。”
與上海仁微不同,精位科技則主攻工業製造和倉儲物流市場,成都精位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TO嚴煒表示:“從我們公司總體的業績情況來看,B端場景工業製造領域和倉儲物流領域是比較火爆的,最近各個行業的頭部客戶紛至沓來,找到我們進行合作,並且是較為典型和大型的應用。行業性客戶比較關心的是高精度定位能夠給現在的產業執行管理模式和方法帶來哪些新的變革,從而提升效率和品質。根本上講這一類客戶最關心的是將精確定位有效的融入到業務流程中去,從而能夠給使用者帶來實際的效益。截止目前,我們的產品已經在多個行業的頭部客戶應用,出貨量約佔全公司總量的80%。”
的確,近兩年受政策及市場剛需的驅動,國內UWB定位產業進入爆發期,這也使得整個行業的增長率基本保持在1倍左右,讓國內不少UWB廠商在B端市場獲利頗豐。但當後續應用面的逐漸鋪開,硬體價格也會持續降低,待B端市場漸趨飽和之後,行業增速必將開始放緩,這也都是可預見的趨勢。
雖然,廠商可以依靠後續的應用軟體服務和資料運營持續獲利,但這也非長久之計。為此,現在不少廠商都開始順著“蘋果UWB”這股洪流,積極開發和拓展C端市場,為自身產品的可持續發展提前鋪路。一時間,UWB從B端邁向C端市場,似乎正恰逢其時。
進軍C端市場 UWB須先行補足標準化缺憾
UWB從B端邁向C端是必然趨勢,而且不可逆轉和阻擋,這主要是由外部和內部兩方面的驅動帶來的,嚴煒告訴記者:“從外部來講,C端市場的應用,尤其是手機市場,最近幾年各大手機廠家都面臨創新乏力,同質化嚴重的問題。究其根本原因是在現有的連續波通訊體制下,頻率資源的緊張,技術雷同甚至遭遇技術瓶頸。就如同長期以來在連續波體制下定位難以提高精度和重新整理率一樣,是由原理性缺憾造成的,包括蘋果前面大力推廣的ibeacon沒有普及,都是在這樣的技術現狀下的必然結果。所以,現在的市場開始呼喚新的創新,渴望新的技術。”
從內部來講,嚴煒強調:“隨著UWB技術經歷這幾年的應用推廣,專業範圍內大家逐漸認識並了解了這項技術,充分肯定其所具有的時間解析度高,抗干擾能力強,傳輸速率高等技術特點,並且期待大規模的產業化應用,各大公司和科研院校都投入到UWB產業的構建中來,可以期待在短期內會建立起完善的產業鏈。所以,內外兩個因素都必然帶來市場的擴張,從而帶來C端的大規模應用。”
不過,UWB要想從B端邁入C端實現普及,標準缺失應是眼下首當其衝需要攻破的難題。嚴煒坦言:“目前最大的挑戰就是現在沒有完善的產業鏈支援,產業成熟度不夠,標準化的基礎晶片比較缺乏;其次是技術標準的缺失,由於這項技術前期的應用不足,且限制在非常專業的領域,從事的機構和人員也不多,因此大家基本上處於各自為戰的獨立研究方式,沒有形成行業的協會和組織,交流不足。”
這是因為過去,UWB定位方案的核心元器件大多都採用的是分離電路板的方式,幾乎沒有能夠實現標準化的晶片產品。雖然分離電路板可以實現不錯的定位效能,但是其產品的功耗、尺寸以及成本居高不下,尤其是這種分離電路的玩法,讓客戶也只能購買整體的方案,這樣就導致其他的技術企業難以參與其中,從而阻滯行業的發展進步。即便是有像Zebra或者Ubisense這些頗具實力的企業,依然沒法對行業進行快速的推動。
但現在,受益於市場的驅動和一些行業巨頭的引領,UWB晶片領域開始一擁而入大量的新玩家,其中也不乏一些本土比較出名的晶片公司,標準化基礎晶片缺失問題有望得到進一步解決。不過,這仍然需要一定時間的積累,因為對於一家剛進入UWB領域的晶片廠商來說,一顆UWB定位方案從晶片到成為真正可交付客戶的產品,一般也都需要兩年左右的時間,也並非是能一蹴而就的。
晶片問題之後,行業標準的制定方面,現在業界也在努力加強該領域各廠商之間的磨合,當然這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嚴煒指出:“現在,各大公司都在紛紛加入相關的聯盟,行業組織和政府也參與其中,這是一個隨著產業發展而不斷豐富和完善的過程。順應當前的發展形勢,我司也在積極投入到行業組織的組建和技術標準的制定工作中,為行業的發展和生態的建立儘自己的微薄之力。”而編者相信,在政府機構的大力帶動下,加之各方案商們的密切配合與磨合,國內UWB行業的標準將逐年完備,從而為UWB切入C端市場做足前期鋪墊。
成本為重:“高貴”的UWB何以“下沉”?
標準化之外,從應用場景本身的特性來看,消費類市場對方案的整體價格的確頗為敏感,且C端客戶現在更希望以儘可能低的成本去提升使用者體驗。但就目前UWB在B端市場的價格及定位來看,對C端市場來說還略為“高貴”。這也使得UWB欲與藍芽以及WiFi等方案在C端消費級市場競爭,並達到市場預期的目標,還有相當一段路要走。
從以上資料來看,UWB要匯入C端市場,在價格上仍需進一步的降低。以晶片為例,業內人士認為,UWB專用的定位晶片方案價格可能需要降到1-2美金才能為市場所接受,但整體來看現階段仍頗具挑戰。黃志明認為:“儘管現在已經出現了蘋果11使用UWB定位應用場景,但目前還是技術不夠成熟,成本確實比較高,成本的控制仍然是很大的挑戰。這主要是因為目前UWB產品的晶片主要依賴進口,國內廠家對產品技術的研發力度還不夠導致。所以,行業還需要加強人才的培養和技術的創新,才能在未來的物聯網位置服務領域佔有一席之地。為了進軍C端市場,仁微電子目前已建立了一批由博士和行業內資深研發人員組成的技術團隊,一直對UWB技術進行研發。同時,仁微電子也在積極與各同行整合商加強合作和互動,針對C端市場的成本優化問題,仁微電子側重研發人才的培養和技術的創新,未來會在UWB核心技術上降低成本。”
嚴煒也頗為認同上述看法,他表示:“C端市場的特點就是對成本敏感,解決這樣的問題根本之道是產業鏈的形成和發展要跟上,最為重要的是基礎性、應用型的晶片要大量的推出,滿足產品的開發和生產的需要。對此,我們也早有準備,我們早於2017年便啟動了UWB定位晶片的研發,在2017年我公司主動定位技術和產品的釋出會上,我們就宣告了UWB定位技術開啟C端應用市場從此開始,只有實現了類GPS的主動定位技術,才能真正滿足C端應用的需求。自此,我們率先將‘尋ME主動定位系統’應用到自動駕駛領域,在國內多家車廠的多款車型上使用。”
記者獲悉,今年3月9日,精位科技就已正式對外發布了這款堪稱首顆中國產自主可控的UWB定位晶片和模組。目前已與主流晶片代工廠達成協議,今年將會開展“尋ME一號”精準定位晶片的量產工作,預計未來大規模量產後成本也有望下降至1美金。這也進一步表明,本土UWB從晶片向C端市場的進擊計劃,已初獲成功。
從B端邁向C端市場,UWB正蓄勢待發。縱然當前,UWB還面臨著標準化基礎晶片資源的匱乏以及技術標準缺失的問題,但編者相信隨著越來越多有實力的晶片廠商的加入,相關基礎晶片產品的陸續流片和交付,加之行業聯盟和標準化組織的日益壯大,後續這些標準問題都將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為UWB正式切入C端市場做好鋪墊。
當然,要真正在C端市場具備與藍芽和WiFi等成熟方案匹敵的競爭力,UWB也應在成本上做更多的優化和妥協,而從目前的進展,本土企業已經有了較大的突破,已有像精位科技這樣的一些企業在晶片、模組甚至標籤和基站等產品上能夠實現自主研發。相信在這股中國產自主可控風潮的帶動下,加之國內更多如華為這樣體量的大型消費電子廠商的鼎力支援,UWB大有希望打出與傳統藍芽、WiFi等定位方案相匹敵的成本優勢。但顯然,這仍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正如精位科技CTO嚴煒所說:“技術只是硬幣的一面,在產業成熟度和產品應用生態上,藍芽、WiFi目前是具有統治地位的,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撼動。因此,這幾項技術將會是在一定時間內相輔相成,融合相容,然後逐漸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