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為了獲得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扎克伯格力主駭客文化,“駭客可以實現持續不斷的改進提升。”“Facebook”辦公大樓的中央空地上,矗立著幾個巨大的灰色水泥字母,拼在一起就是“HACK”。駭客是一群什麼人呢?他們不關心別的,只關心技術和產品,他們會為一項偉大產品不惜晝夜,成功時歡呼雀躍,失敗時垂頭喪氣,他們為創新而生。

一位已經離開“Facebook”的前員工說,“後期我的工作沒有2007年初剛去的時候那麼忙了,平均一週工作55個小時,就這樣還屢次被我的老闆嘲笑和鄙視。”駭客文化已經成為“Facebook”超速發展的根基所在,至少到目前為止是如此。

對於這樣一群人,幾乎不用管理。“Facebook”的管理層級只有三層,極為扁平化,即:一般員工、組長、分管副總裁。考核也極其簡單,老闆說了不算,績效考核說了也不算,同事說得才算。每到年底會有一次總的考核,“主要是讓你的同事說你到底做了什麼,有什麼貢獻,當然如果你做得不好,同事的總結裡面也會提到。”根據同事的陳述,老闆再按照標準對其進行評級,共分為7個檔次,並對應相應的現金獎勵和股票獎勵。

基於這樣的規則,每個小組老闆的作用主要是協調產品開發,而基本不用在意人事問題。一個“Facebook”的員工說,他的老闆有2/3的時間不在辦公室,“沒人管你,全靠自己”。

到目前為止,在外界看來,“Facebook”仍是一個拒絕官僚的組織。扎克伯格自己就不喜歡開大會,他喜歡直接和產品開發者個人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與他們討論產品的細節,細到如字型的大小和顏色。這也就形成了“Facebook”的另一種文化,“只要你覺得自己開發的產品很棒,那麼就肯定能讓扎克伯格知道。”在“Facebook”,沒有人甘於平庸。

但這種文化是有前提的,即:員工隊伍還不是足夠龐大。谷歌最開始的文化也是如此,但如今員工人數已達幾萬人,布林或者佩奇又如何做到與每一個員工單獨溝通呢?2006年前後加入“Facebook”的程式設計師們都有一個很明顯的感受,“剛開始我們程式設計師之間無論見到誰,我都知道他在開發什麼產品,但是現在我們不僅不知道他在做什麼,有很多同事我都根本不認識。”

扎克伯格已經預感到這一點。現在,無論外界發生什麼,扎克伯格都會用這樣三句話訓誡員工,“Stay focuse(專注)”,“Keep shipping(保持固有狀態)”,“Ever day fells Like a week(每一天都好像一個禮拜)”。扎克伯格很怕上市之後機構變得臃腫、人浮於事。

在內部有了很多新的解決辦法,比如每隔18個月,工程師便被要求離開自己的小組去別的小組做一些不同的事情,時間至少是1個月。“Facebook”想讓每個程式設計師始終有創新的動力。

3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vivo的出海秘訣:價值觀加持下的本土化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