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兩個月以前,我們在杭州聊了一次阿里。

無招曾經講過, “我們能有今天,要感謝集團的不管理”。

但是現在,創始人的個人奮鬥要讓路給集團“雲釘一體”的歷史程序了。這是阿里巴巴的組織原則和公司文化又一次驗證了,借事修人,人走事留,能上能下,說走就走。

我們當時看到的,阿里帝國兩塊基石下的隱憂,主要還是內部的問題。

微觀上看,隨著員工實現財富自由,很多人還財富自由了好幾次,無招這樣能打大仗,願意打硬仗的人可能越來越少了。本來阿里的公司文化就容易“整齊劃一”,屁股越來越熱,位子越來越值錢,誰來帶隊應對拼多多和美團的挑戰。

而且,“高P問題”從內部向外部擴散,源源不斷製造公關負面。

宏觀上看阿里的核心業務電商,使用者盤子沒有變大的前提下,單位使用者的收入不斷往上走,利潤還保持高速增長,是否可持續?新零售業務發展僵持,靠大手筆投資並表做實財報,靠激進的公關策略維持聲量,總有預期難以兌現,資本市場重新估值的一天。

支付寶也有類似的困惑,金融科技的遠大願景和依賴網貸業務的現實之間,需要無數的故事去填。

不過我們當時談論這些問題,是當作“杞人憂天”的談資,仍然認為阿里有希望率先市值破萬億(美元)。釘釘+阿里雲看起來,目前看來還是企業服務的頭等艙船票。以過去的經驗來看,阿里雖然醒得晚,但是轉得快,動作堅決。就算“政委”們的第一槍沒有打中,組織部還能找到合適的將軍化腐朽為神奇。

就是王興那句話,“A和T仍然很強”。

可誰能想到,螞蟻上市暫停之後,短暫的平靜被打破了,外部的風暴這麼快就到來了。社群團購和小貸全民批判,杭州開會,浙江表態,反壟斷立案,調查組進駐 …… 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

形勢大變,回頭看這個談話並不過時。阿里外部環境的惡化,仍然是其內部問題的延伸。公司成為一臺越來越高效的賺錢機器,員工和股東預期越來越高,但是商家們承受了越來越高的成本,使用者也覺得被綁架了,整個社會的輿論不再會與你共情。

回頭看,過去幾年阿里戰略上的兩個提法,一個是“阿里經濟體”,一個是“商業作業系統”,是存在問題的。平臺再大,也不是經濟體,不能謀求超出商業公司範疇的優勢競爭地位。

一提作業系統,心態上就難免貪大求全,樣樣都做樣樣不精,最後只能作為“基礎設施”給別人的新業務做了嫁衣,而且還沒有基礎設施的“謙卑”,樹大招風。

但是向前看的話,阿里巴巴的核心業務很堅固的,創新業務有成長性。

網際網路公司和一碰就倒的房地產企業不同。其組織天生是反脆弱的,能夠應對突發情況的;其戰略都是開展新業務,爭奪新使用者,所以理論上講,即使剝離了外部資源,網際網路公司仍然有從零開始服務使用者的能力。

“沒有發生之前才是我們公司最危險的時候,惰怠,口袋裡都有錢了,不服從分配,都不願意去艱苦的地方,現在戰鬥力蒸蒸日上,怎麼能說是最危險的時候呢?”

甚至有可能因為調查,解決了阿里體系以前靠內部解決不了的頑疾,比如二選一。

今年的經濟工作會議公報裡有“支援平臺企業創新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這一句。人民日報兩評反壟斷,一次講,“促進平臺經濟長遠健康發展”,一次講“加強反壟斷監管,帶來的絕不是行業的冬天……實現平臺經濟更加規範更有活力更高質量發展”。

當然悲觀的理由也有。

阿里和馬雲過去那種現實扭曲力場會消失,就是進入一個新領域的勢能:政策開綠燈暢通無阻,行業上下游甚至對手都要動起來看齊,海量使用者透過公關提前感知到業務。今後阿里不能動輒“改造”別人的時候,他相比於身段更柔軟,掌握更多流量的對手們,就有巨大的劣勢了。

支付寶原定的上市前一週,我去Z空間大樓數了一次“笑臉”,取消上市一週後,我又去數了一次“笑臉”。這是我過去評估大公司狀況的一種土辦法,類似馬雲提過的“聞味兒”。

兩次的結果沒什麼區別,員工們情緒可謂是寵辱不驚,三分之二的打工人們喜氣洋洋地奔向飯堂。我坐在全家門口的板凳上聽,大家聊的都是業務和產品的話題,偶爾吐槽一下領導和客戶,沒有人談論上市問題。

———————

完整節目已經同步上傳到podcast,喜馬拉雅,荔枝FM等各大平臺。

22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達摩院2021十大科技趨勢:第三代半導體材料、AI等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