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諮詢釋出的《中國生鮮電商行業研究報告》中顯示,2018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突破2000億元。艾瑞諮詢預計,中國生鮮電商行業仍會保持年均35%的增長率。
千億級市場,生鮮電商的“風口”地位早已奠定。今年,因為“新戰場”的開闢,生鮮電商行業更是格外熱鬧。各大生鮮電商及資本正在爭相爭奪“新戰場”的高地,這一新戰場,便是舌尖上的“菜籃子”。
Robin攝
網際網路菜場很熱鬧
今年的生鮮電商很默契,齊齊將目光瞄準了網際網路菜場。盒馬鮮生、蘇寧、美團、餓了麼、永輝、順豐……巨頭的關注,資本的偏愛,今年的“菜市場”很“高大上”。
1、1000平盒馬菜市上線
3月28日,全國首家盒馬菜市在上海五月花廣場開業,佔地面積超過1000平,主要售賣蔬菜、肉製品、海鮮、熟食小吃等生鮮商品。
盒馬菜市用散裝的接地氣陳列去迎合“一看二摸三聞”的傳統消費者,亦提供線上下單,即時配送服務,迎合年輕消費群體。
圖源:‘商業地產創新坊’搜狐號
作為新零售的領頭羊,盒馬的入場像是正式吹響了“菜場新零售”的號角,菜場迎來了它的“大變身”。
2、蘇寧菜場接入蘇寧小店
今年5月,蘇寧菜場從南京開始測試。直接將蘇寧菜場接入蘇寧小店,依託於蘇寧小店,蘇寧菜場的佈局速度飛快。
圖源:‘聯商網’截圖
不到半年時間,僅南京就已有300家左右的蘇寧小店接入蘇寧菜場。半年後,蘇寧菜場又順利進入北京,接下來,將是上海,蘇寧菜場開始加緊佈局一線城市。
不同於其他菜場新零售平臺送貨上門的模式,蘇寧菜場採取的是自提的方式。使用者當天21點前線上下單,次日8點至21點隨時可在門店自提。
3、美團與餓了麼加緊佈局
面對這場新零售的“集體盛宴”,美團與餓了麼這兩大天然具有新零售線上場景的平臺又怎會輕易放棄。
1月,美團買菜開始在上海測試,短短兩個月後,美團買菜又迅速啟動位於北京天通苑與北苑的兩個便民服務測試點。
3月,餓了麼與叮咚買菜達成戰略合作,並宣佈儘快推向全國500座城市。推出生鮮開放平臺,餓了麼對於生鮮的“覬覦”顯而易見。
圖源:‘Apple App Store’截圖
戰火紛飛的菜場新零售
與盒馬、蘇寧、美團、餓了麼一樣先後“磕”上菜場新零售的還有永輝、順豐、每日優鮮……個個都是“大佬”!並且,物流、使用者、流量、供應鏈……
這些“大佬”各有優勢,菜場新零售註定要掀起一起激戰。激戰下,大家各憑本事。
1、資本
競爭越大,獲客成本越高。而處在成長期的菜場新零售恰恰處在拉新獲客的關鍵階段。拉新獲客常見的網際網路打法是什麼?補貼、低價!
蘇寧菜場的0元菜專區,便利蜂的1元、2元、3元菜專區,“賠本賺吆喝”的本質就是“燒錢”。所以,在生鮮新零售迅速發展的背後,是強大的資本支援。
叮咚買菜僅在2018年就進行了5輪融資,高榕資本、今日資本、紅杉資本等著名投資機構為其注入超過百億元的資本。
2、前端渠道與場景
對於這樣的一個“新事物”,消費者“怎麼買”,商家又怎樣來完成整個銷售流程,這取決於前端渠道的建設與場景的搭建。
美團買菜的“前置倉”模式,使用者通過APP下單,而後由美團在社群設立的“前置倉”安排倉儲、分揀、配送等一系列的工作。
美團買菜的“前置倉配送”、蘇寧菜場的蘇寧小店自提、盒馬和永輝的新零售大賣場……消費者對哪一種場景更“買賬”,哪一種渠道才更有利於在提升使用者體驗的同時優化成本,等待市場驗證。
圖源:‘永輝生活’app截圖
3、後端供應鏈
在上線北京的同時,蘇寧位於順義的佔地2100平方的生鮮冷鏈加工中心開倉;盒馬的包裝菜大多來自於盒馬自己的產地和供應鏈;叮咚買採一邊深化城批直採的模式,一邊積極搭建前置倉……
非標品、高頻、剛需的特性決定了生鮮行業後端供應鏈的重要性,未來,供應鏈能力也將成為決定菜場新零售成敗的關鍵因素。
4、大平臺實力
依託於美團的美團買菜,有著天然的龐大使用者群體,明顯的配送物流優勢;做生鮮開放平臺的餓了麼,背後是阿里巴巴的全平臺與多元生態的支援;根植於蘇寧小店的蘇寧菜場,天然具備了社群優勢……這些由大佬們帶進場的菜場新零售,拼的是新模式的搭建與完善,也是“老東家”的實力。
5、配送效率與服務品質
在一眾“0元起送”的補貼模式中,蘇寧菜場的自提讓很多人“擔憂”;同時,美團、餓了麼基於原平臺體系的配送優勢又讓其他平臺“豔羨”。
說到底,菜場新零售與其他新零售模式一樣,基於配貨、配送等內容的工作效率將在極大程度上決定服務品質,影響消費體驗。
部分平臺
市場教育階段的網際網路菜場
易觀資料顯示,從2013年起,中國生鮮市場交易規模就保持在每年6%以上的增長;2018年,中國生鮮市場交易規模為1.91萬億元。
如果以千億電商生鮮規模去對標萬億綜合生鮮市場規模,生鮮電商的發展空間基本上可以是“無限”的,具有明確的增量屬性。不過,從起步到突破千億,從突破千億到能夠與傳統菜場兩分江山,這中間,需要長時間的市場教育過程。
1、“鮮”質疑
生鮮行業的產品品質,繞不過“新鮮”問題,而作為非標品,人們對於新鮮的定義又不盡相同。更何況,出於“非親自挑選”的天然不信任,人們更容易對網際網路生鮮的新鮮程度產生質疑。
Robin攝
2、價效比
現在的菜場新零售就如同前兩年的外賣平臺,一旦補貼紅利消失,必然會迎來大批使用者的不滿。特別是針對“一毛錢都要討價還價”的生鮮板塊,補貼紅利消失,又要加上配送費用的生鮮新零售,“價效比”或成阻礙其發展的一大因素。
3、消費習慣
很多人在旅行中都有一個特殊的“癖好”,就是去當地的菜場轉一轉。因為,菜場是最能接近當地人文特色與市場氣息的地方。傳統菜場,就是一個鮮活城市的縮影。
且不說對網際網路新事物接受能力較差的中老年人,身邊正在使用買菜APP的年輕人,在時間允話的情況下,很多人也更喜歡去傳統菜場“面購”。從可以現場挑挑揀揀的線下轉向虛擬的線上,消費習慣的轉變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參某說
其實,線上買菜早已不是什麼新事物,它早於新零售就已經存在於市場中,只不過,今年“集中爆發”了!在資本青睞,巨頭加碼的驅動下,很多人不禁“擔心”,菜場新零售會否衝擊傳統菜場。
顯然,這種擔心還為時過早,就如同即便在線上購物發達的今天,線下賣場的生意依然火爆一樣,菜場新零售的發展與傳統菜場的並駕齊驅才是整體生鮮市場的未來!
-
1 #
-
2 #
搞得現在的水果蔬菜都是奢侈品了!難道真的是我們生活水果提高啦?還是錢不值錢啦?老百姓表示看不懂也消費不起了!現在滿街都是水果店和藥店!是吃完水果再買藥吃?還是吃完藥再買水果送呢?
-
3 #
勤勞的人民讓電商給改變了,我們的環境讓電商重複包裝也在改變
-
4 #
生鮮目標太散,不確定因素非常多,控品人員不專業造成很多不必要損失,本身價值不高,遍地農民爭食這就難預算。
-
5 #
興盛優選表現比這些巨頭亮眼多了
-
6 #
不說了,以後只能幫這幾個巨頭打工了
我感覺我就是社會的淘汰品,只知道傻傻的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