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最近,阿里巴巴重返港交所,成為資本市場熱議的話題。阿里與騰訊兩個科技巨頭誰能成為新的“港股之王”,備受大家關注。

不過,在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另一場備受矚目的“雙雄會”也在展開,日本雅虎與南韓LINE公司正在就合併事宜進行協商。

在日韓關係尚不明朗的背景下,代表日韓兩國的科技巨頭展開合併重組,無疑是一場“世紀合作”,不僅有望緩解日韓關係緊張問題,也有可能對當今世界的網際網路格局產生衝擊。

而促成這一切的,正是當年“馬雲背後的男人”,日本軟銀集團Quattroporte孫正義。

“日版阿里” 呼之欲出

對很多國人來說,南韓LINE公司壓根就沒有聽說過,而雅虎給人的印象也是日薄西山。確實,在流量為王的時代,幾乎壟斷中國14億人口的BAT等網際網路巨頭,其影響力自然是雅虎、LINE之流所不能比的。能與BAT們流量對等且為我們熟知的,大多是一些歐美科技巨頭,如臉書、谷歌、亞馬遜等。

但這並不意味著日韓兩國網際網路企業的“雙雄會”無足輕重。在日韓兩國國內,這兩大公司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地位如果中國的BAT。

先說雅虎,美國雅虎雖然已經破產“賤賣”,但在日本市場,“雅虎日本”仍是一家擁有大量使用者的搜尋引擎和入口網站,是日本家喻戶曉的網際網路企業,使用者數大約為5000萬,就是一個活脫脫的“日本百度”。而軟銀在2018年和2019年分兩次獲得了Altaba所持雅虎日本全部股權,成為雅虎日本的母公司。

再看南韓line公司,其產品Line是日本最大的移動聊天工具,月均使用者數已達8200萬。要知道,日本總人口也就1.27億人。(你沒有看錯,日本最大的社交line,其實是一家南韓公司的…)

而在南韓國內,line卻並非是一款國民級的社交工具,風頭被Kakao Talk、推特等掩蓋了。不過這並不影響line在本國國內的地位。因為line的母公司則是南韓大名鼎鼎的NAVER(Navigator公司)。

同樣,NAVER也是做搜尋引擎出身的,目前是世界第五大搜索引擎網站,也是南韓最大的搜尋引擎和入口網站、南韓股票市場上市值最大的網際網路公司。

因此這次日本雅虎與南韓line公司合併的背後,實際上是南韓第一網際網路巨頭NAVER,與日本首富孫正義的一次強強聯手。

本次合併的範圍,包括網漫、遊戲、新聞、網路銀行、虛擬貨幣等日本網路市場的所有領域。如果雙方成功合併,新公司將擁有超過1億名使用者,幾乎覆蓋了全部日本國民,在日本網際網路、移動市場地位可想而知。

不難看出,這次合作實際利好的是日本。畢竟line和雅虎目前最大的使用者市場都是日本。這也顯示出了孫正義打造“日版阿里”的野心。

line和雅虎,不光只有社交和搜尋引擎,其移動支付領域,同樣在日本有所建樹。據了解,目前南韓line公司旗下的Line Pay有3690萬註冊使用者,雅虎日本的PayPay有1900萬用戶,兩者分別為日本移動支付上的第一和第二名。而在金融領域,Line還與野村證券合作推出了“Line證券”。

而雅虎日本在電商領域也佈局已久。 今年9月,雅虎日本斥資4000億日元(約258億元)收購服飾電商巨頭ZOZO。 藉助LINE的社交和支付能力,雅虎日本或將獲得更多與電商巨頭亞馬遜、樂天競爭的籌碼。

因此,與其說這次孫正義是在打造“日版阿里”,不如說是在打造日本版的“BAT”。搜尋、社交、電商、移動支付,中國分散於幾大巨頭的核心業務,在日本被孫正義一次性“整合”。

然而,正所謂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曾因押注阿里巴巴走上神壇的孫正義,在日本能否複製曾經的成功,卻要打一個大大問號。

大智若愚,還是莽夫之勇?

“孫正義是個大智若愚的人,幾乎沒一句多餘的話,彷彿武俠中的人物:決斷迅速、想做大事、能按自己想法做事。”

這是馬雲曾對孫正義的評價。當然,作為馬雲身後的貴人,孫正義為阿里巴巴雪中送炭,說幾句恭維話在所難免。

但在阿里巴巴之後,近年來,軟銀的投資佈局卻屢屢受挫,孫正義也走下了神壇。

2013年,軟銀以216億美元收購美國移動運營商Sprint,開啟了軟銀高額債務之路。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Sprint陷入了與AT&T以及Verizon兩大巨頭的持久戰,軟銀在4年之間投入鉅額資金,但仍無法挽回Sprint的鉅額虧損,Sprint的糟糕表現累計給軟銀帶來330億美元左右的債務負擔。

此外,孫正義投資的金士頓也是一塌糊塗。作為全球知名的記憶體產品製造商,金士頓的U盤很多人都買過,孫正義曾耗資15億美元買下金士頓80%的股份,結果3年後,卻“請求”對方以4.5億美元將自己的所有股份回購。

而孫正義在近期投資的優步、WeWork等企業經營狀況同樣不佳。尤其是WeWork,上市失敗,虧損嚴重,就連孫正義自己也承認,在向WeWork投資數十億美元后,將WeWork“變成了怪物”,隨後卻不得不為其紓困。

最新財報顯示,2019財年第二季度(7-9月),軟銀集團虧損7044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54.7億元)。這是軟銀集團14年來首次季度虧損。孫正義自己用“一塌糊塗”來形容這次的業績,他表示“就像颱風過境一樣,這是我創業以來從沒有過的虧損”。

因此在這一背景下,與南韓科技巨頭合作,打造“日本阿里”成為孫正義逆境翻盤的又一次全新押注。

另一方面,對日韓網際網路企業來說,雅虎也好,NAVER也好,雖然在國內都是數一數二巨頭,但在全球網際網路加速融合競爭的背景下,想要與谷歌、阿里巴巴這樣龐大的中美企業競爭,單打獨鬥無異於以卵擊石,日韓聯手也成為了一種趨勢。

不過,外界對這次南韓line與日本雅虎的合併褒貶不一。甚至有人直接指出,孫正義這次出手,又是一次“莽夫之勇”,因為日本沒有所謂“日版阿里”生存的土壤。

確實,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值得深思。作為亞洲最早的一批發達國家,日韓的網際網路建設要早於中國很多年,但時至今日,日韓卻沒有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國際網際網路巨頭。反倒是後發制人的中國企業彎道超車,誕生了阿里、騰訊這樣數萬億美元的網際網路巨頭,與美國多家企業一起,屹立於世界網際網路浪潮之巔。

尤其是日本,相比南韓,孕育網際網路巨頭的土壤顯得要更差。網際網路發展至今日,最重要的三個領域,日本可謂一個不佔。

遊戲領域,中國同樣是騰訊,現在遊戲業務已成為騰訊業績的頂樑柱。日本卻是一個“遊戲荒漠”。當然,這裡指的是網路遊戲。很奇怪的是,日本單機遊戲市場在全球的地位不言而喻,索尼、任天堂等企業在世界上如雷貫耳。

但在網路遊戲領域,很少有日本人對其感興趣,而圍繞網遊催生的電競產業,日本更是一片空白,很少能夠在電競賽場上看到日本隊伍的身影。就算是有,也是被中、韓、歐美等隊伍“收割”。

最後是電商領域,中國擁有阿里巴巴、京東的電商巨頭。但電子商務在日本卻不慍不火。這也是孫正義打造“日版阿里”被人詬病的重要原因。

為什麼日本沒有網路購物的土壤?

這其實是一個很複雜的原因。既有民族文化地域的原因,也有商業因素。日本本身有很多地方就很難理解,比如日本人愛吃生肉、不愛玩網路遊戲,自殺率最高,但同時日本又是世界上最長壽的國家等等。

因此,拋開民族文化因素,從經濟的角度看,不難發現,日本沒有電商網購土壤的一個最主要原因,在於其高度發達的線下市場。

日本高度發達的實體店,導致了日本電商業務幾乎沒有什麼“操作空間”,很難形成向阿里京東這樣的大氣候,頂多只是小打小鬧。

首先是價格。平均來看,日本的房價沒有那麼高,實體店的租金成本相對也就低一些。此外,日本的商品沒有過多的中間環節,沒有代銷商中國層層加碼,商品出廠價和到消費者手上之間的價格相差不大。

因此在實體店充分競爭的情況下,商品的價格已經被壓倒很低了,再加上實體店經常開展優惠促銷活動,實體店商品的價格幾乎跟網購差不多,那麼網購最重要的價格優勢就蕩然無存了。

日本繁榮的購物街

其次是服務和物流。得益於電商的支撐,中國的快遞物流近年來蓬勃發展。但是對國土狹小的日本來說,物流產業不需要怎麼發力,就已經足夠滿足人們的日常需求了。你可以委託一家百貨公司把貨物打包送到你家門口,而不限於你的日常必需品,日本的配送總是能滿足你的要求,而且臨近交貨更節省時間。

服務方面,日本的商場不管是免費寄存服務、打包送貨上門服務、還是針對嬰兒、輪椅、行李箱的電梯,都足以讓使用者覺得購物體驗細緻又完美,很多實體店體貼入微的服務,在網上購物卻享受不到。也由此培養了日本國民購物逛街的消費習慣。

因此,從商業角度看,發達線下購物的馬太效應,讓日本電商們難有作為。

電商不是打打殺殺,也是人情世故。這次孫正義豪言要打造“日本阿里”,究竟是大智若愚,還是莽夫之勇,讓經歷了盛衰起伏、生死看淡的日本人民自己選擇吧!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華語傳媒:2019的五個營銷大坑,排第一的居然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