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近兩年,各種新名詞、新概念層出不窮,相關的方法論不知凡幾。如果說,科技類新名詞反映的是新技術帶給生活的新變化,那麼,在2019誕生的各種營銷類新概念,則反映出在不同商業發展節點上發生的變革及矛盾。

但是,不同於大資料、人工智慧、物聯網等科技類名詞的務實,營銷類概念則相對務虛,有些概念由於被媒體過度炒作,甚至會誤導人們對營銷本質的思考。

坑1:短視訊帶貨

說到短視訊帶貨這個“坑”,相信很多人持有不同意見,畢竟這是目前營銷界中最火的一個,但也正因為如此,它才更容易遮住人們的心眼,影響客觀的判斷,其造成的不良後果是立竿見影的。

誠然,KOL有著超強的影響力和關鍵傳播節點,帶貨能力一流。但網紅帶貨屬於錦上添花,而現在卻成為很多初創企業一步登天的希望,而接二連三重“紅”不重“質”的現象更是發人深省。

這裡的“質”有兩層含義,一個是指營銷效果,另一個則是指產品品質。首先,無可置疑的是,直播、短視訊賣貨既是趨勢也是當前帶貨最有效的途徑之一,但這並不代表這種方式適合所有企業以及所有產品,更不代表所有網紅都能賣得出去貨。

前陣子的張雨晗事件就說明了這一問題,一家深圳的創業公司花費100萬找微博頭部MCN做推廣,換來350多萬流量後 ,最終轉化率為0……這樣的事件並非偶然,類似的案例也不在少數,它直接暴露出短視訊平臺流量狂歡背後的灰色產業鏈。

其次,就算是知名的頭部KOL,其所擅長的領域也是有限的。為了高額佣金而進行的無差別帶貨,其所引發的“翻車”事件則暴露出網紅的自身侷限性以及幕後MCN的管理能力。

以李佳琦為例,在直播“不粘鍋”“翻車”之後,於近期再遭虛假宣傳質疑。其工作室方面承認在直播間介紹產品過程中出現失誤,把“陽澄狀元”大閘蟹說成“陽澄湖的大閘蟹”,原因是“解讀商家提供的資訊時出現了偏差”……

而在其後的官方宣告中,居然出現了“百密難免一疏”這樣的語句,充分暴露出MCN對網紅管理和行業認知方面的輕視。

坑2:私域流量

絕大多數人認為私域流量是個新概念,其實私域流量早已不是新鮮詞。曾經的論壇、社群其實就是所謂的私域流量的前身,只不過私域流量藉著自媒體及微信等平臺再次被包裝並且神話了。

為什麼企業會在私域流量出現時,如此趨之若鶩?無外乎兩點,一個是對流量爭奪的焦慮,另外一個就是流量成本的高企。

隨著競爭的加劇,企業對於使用者的掌控力開始變得勢弱,老闆眼睜睜看著流量向阿里、騰訊、拼多多等平臺型的機構集中,企業對於使用者施加的影響開始變得微乎其微。

所以當私域流量出來時,就算是毒藥,老闆們也願意飲鴆止渴。但別忘了,所謂的私有資產或者私域流量,基礎都是使用者。使用者將企業當朋友,企業卻當用戶為韭菜,這個路子真的能走下去嗎?

在沒有足夠的使用者運營能力時,從私域爭奪來的流量就相當於韓信帶兵,無論是不是精準的,是不是符合要求的,一股腦全部先整過來,過來之後才發現不能打仗,不過是虛張聲勢而已。

坑3:增長黑客

誕生於Facebook的營銷方法論“Growth Hacker”在中國普遍譯為“增長黑客”,這個在矽谷風靡已久的概念,近幾年在國內也不斷地被媒體渲染。

那些“增長黑客”的宣揚者以及信徒們相信,讓營銷人員和軟體工程師結合,根據資料分析不斷迭代,就可以用低成本乃至零成本留存使用者。

一方面,“增長黑客”往往適合大體量公司,或者說只適合那些擁有一定成功商業前提的產品團隊,對於初創企業或者冷啟動產品來講並不是最佳選擇。

另一方面,病毒性增長在短期內確實能讓企業的資料很好看,但它就像一個網路版的“龐氏騙局”,當人們發現一個平臺或者產品對自己並沒有太大用處,就會大失所望後迅速撤離。

因為一切真實增長的前提是產品本身的不可或缺性,增長團隊的核心使命不是拉新,而是盡一切可能挖掘出一個產品或服務的增長潛力。

同時,每一個增長黑客創造的神話背後,都應該有來自高層對增長的嘔心關注,只有這樣,“黑客們”才能心無旁騖地對產品進行無數次的試錯、修改、迭代,沒有攻破文化壁壘的增長黑客,都是“偽增長黑客”。

坑4:下沉市場

於是,小鎮青年成為最近幾年的營銷熱點,去下沉市場求增長成為很多企業的共識。同時,很多人認為,下沉市場剛剛觸網沒幾年,還處於資訊不對稱階段,也就是說,非常好“騙”……那麼,下沉市場的錢真的那麼好賺嗎?小鎮青年真的會因為貪圖便宜而放低要求嗎?

見識少、收入低,壓力小……人們常常會用這些標籤來形容下沉市場裡面的使用者,但是,隨著各種病毒營銷套路的用盡,小鎮使用者意識覺醒,拼團模式已不奏效。當大家發現有更好的選擇時,誰都不願意被操控,被教育,而是選擇自我決策。

很明顯,拼團裂變拉人頭的策略,在下沉市場已經走不通,也將徹底成為過去式,使用者認知已經開始進入不可逆的迭代過程,如果你還想進入下沉市場,就需要改變營銷策略。

現在的下沉市場,品牌與使用者處在資訊透明的環境中,品牌再也不能以資訊不對稱的方式教育使用者,品牌再也不能告訴使用者應該怎樣。未來品牌應該重新梳理消費者溝通策略,應該以平等,真誠的姿態面對消費者。

坑5:人口紅利見底

移動網際網路已經進入下半場,線上獲客成本也確實逐年增高,再也不會出現低成本席捲線上的“爆品”了,人口紅利消失成為近兩年一個非常“主流”的說法。

過去的商家獲客主要靠各種渠道的曝光,從街頭廣告位到紙媒電視廣告,從百度上的seo到應用商店裡的aso,從粉絲通到廣點通……但隨著消費升級的到來,這些簡單粗暴的營銷手段失效了,於是人們認為人口紅利確實消失了。

而近兩年我們看到了什麼?我們看到了“知識付費”的人口紅利,看到了“短視訊”的人口紅利,看到了“拼多多”的人口紅利,以及創造最快上市速度的瑞幸咖啡的人口紅利……這些紅利有的是線上,有的是線下,這又說明了什麼呢?

其實,人口紅利還在,只是老辦法不靈了。《引爆流行》中提出了流行的三要素:找到擅長傳播的人和物,產品本身具有傳染力以及環境劇變的勢能。簡單粗暴獲取流量的紅利確實沒了,我們進入了一個拼創意、拼場景的傳播時代。

總結:雖然營銷新概念層出不窮,但營銷的本質從來沒有變。面對今天覆雜多變的消費環境,任何一種單一的營銷模式都有其短板,只有用更開放的心態來迎合消費升級、用全場景、多元化的媒介渠道挖掘增量、啟用存量,才能持續創造和傳遞消費者價值,從而避免捨本逐末的短視營銷行為。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美國5G亂局,連頻譜都還沒有分好,5G建設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