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作為中國消費能力的風向標,雙十一的一系列數字背後,是阿里給所有營銷從業者上的一堂課,如何引流?如何策劃活動?如何把蛋糕做大?十年來,阿里一次又一次地上演著營銷方式的革新。尚策今天就給大家來解讀其中的營銷思維,關於雙十一蓋樓背後的一些思考。

從一開始的打折優惠、滿減秒殺到大魚吃小魚的價格戰,從滿額包郵到直播帶貨,當然還有類似拼多多式的毒性社交傳播。鐵打的買買買,流水的活動,每一年天貓都帶著一套優惠寶典,讓你有種不買就虧的認知,而且這幾年想從商家、天貓身上佔便宜的難度越來越大,不是不可以,但真的很累!

今年全程參與天貓的小夥伴一定非常的累,組隊蓋樓PK活動讓人精疲力盡,這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網際網路社交裂變的負面導向,對於不想參加的使用者來說是一種“被騷擾”的行為,不少人甚至感嘆道“今年的雙十一,讓自己成功的隔離了社交”,而那些投身其中的使用者在經過激烈的比拼買樓之後,最終獲得的實際收益並沒有比天貓紅包本身高出多少。

但必須承認,天貓蓋樓活動今年確實是徹徹底底的爆款活動,有資料顯示:在天貓雙十一週期中有超過4億使用者參與過蓋樓活動,覆蓋人群涵蓋各線城市,尤其以年輕人群居多。蓋樓活動中的任務甚至通常都店鋪、會場等頁面瀏覽,據阿里自己公佈的資料顯示,蓋樓活動每天給入駐的品牌商家帶來了上億使用者的流量。

商家在社交裂的投入中變得如此小氣,本質還是因為利益關係,以較少的資源換取更多的關注,實現高效低成本的營銷模式。而作為活動發起者的平臺方就會努力地用各式操作來翻新福利方式,試探使用者承受能力的極限,畢竟單純的紅包活動,在策劃初期就不會被允許單一使用。

尚策認為,現在各類網路電商平臺的核心盈利模式在於在入駐商家的開店繳費,平臺負責為為商家提供流量,在這個過程中,平臺本身有運營成本+營銷成本。最終,為了捍衛自身的利潤,平臺在活動常態化的情況下必然會選擇節省開支。

尚策在針對品牌商家的服務過程中發現,不少商家在營銷策劃活動上的創新能力都有所欠缺,其中不乏因為經驗不足的原因所導致,但更多情況下還是對網際網路營銷模式的認知不足,挖掘不深。當前的電商環境下,“紅包刺激消費”“滿減優惠”等的活動模式的吸引力早已不如從前,除非拿出真金白銀的價格戰策略,不然很難獲取使用者的關注。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資訊流,騰訊不能輸的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