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下載的軟體從1個到2個再到3個4個…有些軟體有可能從一開始用的很不錯,可不知什麼時候這個軟體被遺忘在了手機的一角兒,如果裡面有自己收藏的知識甚至有付費的課程,那麼我們一直也不捨得刪除。有的刪了,不一定在什麼時候再重新下載。
從讀別人發表的文章,到學習如何寫作,從學習時間管理到學習情緒管理,從職場技能到家庭生活,從文學到心理學,從理財到創業,從聽書到看書......你有沒有覺得知識氾濫的時代,我們輸入的資訊太多,大腦越來越混亂感覺知道的太多卻還是什麼也不會。
輸入知識資訊的渠道太多,從這個app到另一個app,同樣的主題,不同的闡述,如果把一個主題所有的闡述組合在一起成為一本暢銷書也不是問題。相對的讀一本書我們可以系統的了解一個領域,而只在一個app我們可能得不到系統的認知,汲取的只是片段的或巨集觀的內容。
假設我們在某個app(A)正在學習情緒管理這節課程,等學完之後我們獲得新的認知,而在生活工作中會出現很多的問題,有部分人學完了情緒管理又覺得自己該學習一下時間管理。於是在app上花了99元購買了關於時間 管理的課程,開始了5天的學習。學習總是美好的,能給帶來新的技能和滿足的感覺。
喜新厭舊的人性弱點讓時間管理成了新的寵兒,情緒管理被忘了一大半兒。有的人這個時候可能在不斷練習管理自己的時間,而還有不少人被知識的廣告吸引又開始學習其他技能,比如如何理財,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遺忘,到頭來像“黑瞎子掰棒子”一樣。黑瞎子最後留一個棒子也不錯了,如果人學到最後都是囫圇吞棗似的一樣也沒學精,那真是什麼也懂什麼也不懂的境界。
在此過程中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學習的課程不是在同一個app中購買,可能是多個。假設在第二個app(B)我們購買了管理時間的課程,感覺講的很不錯,收益良多。某一天發現B也有一節關於情緒管理的課程,還有免費試聽的福利。
潛意識下開啟免費試聽,這次聽得內容不同與(A)帶來的內容,它讓自己獲得了新的知識,於是沒忍住又在(B)購買了情緒管理,聽完全部內容,感覺到其中有新的認識同時也有少許與A課程有重複的地方,但仔細想想之前學的內容,卻發現提取不出來了,忘得都差不多了。
偶爾還發現有些平臺存在免費的關於情緒管理的文章,寫的也有一定的深度廣度。心裡嘀咕,不花錢的知識也不錯,堅持看文章同樣能提升自己。
免費,收費之間徘徊學習,不同平臺之間來回切換。知識像三明治一樣,很難連貫起來,大腦中的知識無法成體系,混亂的散落成片。
塞到腦子裡的東西太多,無法進行輸出。一個原因是自己不實踐另一個原因還是大腦內容不成系統,不知該從哪開始在哪結束。與人溝通時發現學習的溝通技巧不知怎麼用,很多人說是大腦裡思維沒有邏輯,結構性太差,針對這個問題有人出來發表文章,開公眾號,推課程。我承認很多人存在思維邏輯欠缺這個問題,但我不否認知識的來源也有問題。
平臺太多,知識太雜,每個平臺都想讓福斯關注,都在搶流量。商家有那麼多營銷策略,普通福斯只有被塞資訊的份,商家得到了流量,苦了福斯被知識資訊綁架。
我想說有沒有可能發明一款“知識型搜尋引擎”,只單獨面對知識和學習的搜尋引擎,所有的知識都可以在這個引擎裡搜尋到。每個獨立的知識平臺都在裡面,不再侷限於現在這樣的單個平臺。現在的平臺之間沒有聯絡,我們只能從特定平臺得到特定的內容。如果有這麼一個“知識搜尋引擎”,那麼知識會更加全面系統,我們也有了更多的選擇。
可能有的人會說每個平臺免費的內容會有重複的地方,全都結合起來會出現大量的重複,這個應該不用擔心,會有技術人員幫忙處理掉,留下的會是沒有重複或是少有重複的內容。
平臺商家放在一個籃子裡競爭,有可能會少了鐵桿粉,但同時會增加了曝光度。對知識的需求者用這個平臺進行搜尋,他們能得到更自由更廣泛的選擇,只曉得平臺A的人在利用“知識搜尋引擎”進行搜尋時很可能會看到平臺B,平臺C等。這對於商家有利,對群眾更有利。
我們通過知識領域的分類在“知識型搜尋引擎”中進行搜尋,如輸入時間管理,會出現各大平臺的內容,有聽的,有看的,有回答的,有收費的有免費的。根據自己的需要自由平等得選取適合自己的知識,一個平臺滿足不了,可以直接開啟其他平臺,通過綜合學習達到系統的認知,讓學習不再受平臺的制約。
百度,谷歌是綜合類搜尋引擎,“知識型搜尋引擎”直接服務於提升自我,熱愛學習的廣大群眾。讓現在混亂的知識聚集在一起,擺脫手機多個app無法取捨,左一錘右一錘的局面。讓混亂的知識有條不紊的聽從我們的指令呆在一個賬戶裡,這樣從源頭插手也許可以使我們更多的學習者不再焦慮,不再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