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京東物流被廣大媒體討論,熱度堪稱物流類第一,卻常年虧損,去年大強子的個人事件更把京東推向風口浪尖,那是一段飽受詬病的時段,無數人唱衰京東,股價應聲而落,直接腰斬。直到今年8月份,京東2019年Q2財報釋出,淨收入1503億,創歷史新高,才力挽狂瀾。
可惜不巧,這段時間也是拼多多發力的時間“百億補貼”打了個京東措手不及。巧的是今日收盤,拼多多總市值為473美元,京東也是473億美元。現在正是一場焦灼戰。
其實京東能發展到今天這步,很多人很意外,包括馬雲。
在2015年,劉強東執意發展京東物流時,馬雲曾很不看好的說道:“中國十年之後每天將有3億個包裹,你得聘請100萬人,那這100萬人就搞死你了!”這也是京東、阿里結樑子的一個小因。
23億,這是2018年,但京東物流的虧損資料,本欲做縱橫江湖的寶劍,卻成了“尾大不掉的累贅”,彷彿一切都在按著馬雲的預言再走。
所幸Q2財報顯示,京東物流首次盈虧平衡,第三季度,京東物流開始成為“領頭羊”。
根據國家郵政局公佈的資料,今年雙十一高峰期郵政、快遞企業日投遞量超過3億件,14日投遞量達3.45億件,創行業日投遞量歷史新高。也就是說,只過了4年,中國快遞行業的業務量就達到了馬雲對2025年的預期。
而3億件的快遞包裹也沒有動用到100萬人馬,資料顯示,今年三季度京東員工約20萬人,有點打臉。
馬雲歷來眼光超準,為什麼這次卻看走了眼呢?因為“技術”。
人工智慧、機器人領域的快速發展,讓自動化、無人操作等智慧物流技術引入現實物流,物流也就不需要過多人力(部分裁員原因)
而京東正是赤裸裸的“技術狂”,各種嘗試:無人機送貨、機器人送貨、還有前段時間刷屏的膠囊運輸。
WOW awesome!!!(來自王自如的讚美)
但目前“膠囊”運輸實現還不現實。
這兒有個現實的——“亞洲1號”,在今年雙11正式投入使用,25座智慧倉庫,分揀效率比傳統作業方式提升5倍。
也多虧了京東自建物流,電商圈逐漸流行起來。阿里也開始著重佈局物流系統——菜鳥網。
馬雲在近日於非洲參加會議被問到重返20歲會選擇哪個行業時,他回答稱仍然會選擇電商、支付、物流。儘管物流這一選擇看似被馬雲排到了第三位,但是這已經足夠證明,馬雲對物流產業的觀念已經出現了改變。
不光阿里,唯品會、蘇寧等電商平臺加入佈局自建物流系統,海外巨頭亞馬遜也嗅到了一絲未來的氣息,重金加入。
各大電商相繼加入無疑證明了建立京東物流的正確性。
這正是鯰魚效應,所以我超愛攪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