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那天#
首先分享一下這幾天體驗小米手錶的感受:
1.小米手錶的互動系統的確是在我目前使用過的安卓系智慧手錶中比較好的,當然用習慣了Apple Watch的小夥伴也能很好過渡過來。
2.MIUI For Watch開放系統,目前新表推出,APP應用商店算是孵化期,後面肯定爆發。
3.功能的獨立,脫離手機執行,但是目前 不完美,例如Keep。
4.iOS系統使用者,目前11月沒有應用支援,小米官方介紹12月就會支援iOS系統,這點目前是無法體驗iOS系統的互動融合度到底怎麼樣,等支援iOS系統後,我會繼續分享它們之間相容如何,有興趣可以關注我。
5.三大運營商eSIM虛擬卡服務,國情所限,不是支援開通的城市這個功能可能會淪為雞肋。
智慧手錶,福斯使用者基本上就是對它要求都想近乎的完美無瑕,期待它各方面功能的全面,又全天候長續航等等,當然目前來說這些要求都不能全部滿足。以下先回顧一下我的用表5年體驗:
2015年,在我的一篇腕錶分享文章中,提到了我的鬆拓拓野3終於支援中文!的確沒錯,中文是有了,但是隻能顯示1屏,不能翻頁不能回覆,不支援APP,僅為推送1屏。
2016年,入手了小米手環2,只因為它帶了光學心率,免去了專業運動表的佩戴心率帶麻煩,又兼顧了長續航,但是手環算是智慧手錶去除了大多數必要功能後的衍生體。
2017年,入手了脈珂 ZeSport智慧手錶,有光學心率,有智慧,有彩屏,連線手機才能使用可以接聽撥打電話,但是不能安裝APP,續航時間仍然是軟肋。
2019年,入手了佳明245智慧運動手錶,當然這塊表也是偏向於運動性,基本上選擇的主要原因還是偏向於續航為主,訊息推送查閱翻頁都可以實現,只是不能直接回復,專用的APP安裝,也能滿足了日常需求。
從2015到2019,我基本的選擇都是關心:續航、實用性為主,沒體驗小米手錶前,的確有想入手Apple Watch,但是Apple Watch對於雙機黨的我來說,僅能用在iPhone上,而一些安卓智慧手錶又僅僅對於自家品牌手機有很好的相容性,換個品牌手機可能就無法得到很好的體驗,例如三星手錶。所以兩頭難,我就取了中間區域的智慧運動手錶,捨棄了一些智慧功能,它不光對於iOS系統還是安卓系統都能有比較好的相容。回顧完後,分享我用的小米手錶體驗。
包裝&內物很簡潔:手錶、說明書、充電器+磁吸充電座。
小米手錶的顯示屏:1.78英寸AMOLED方形大屏,的確很驚豔,可以和Apple Watch堪比,也秒了市場很多安卓系的智慧手錶,官方標稱的36小時的續航,實驗室均衡水平給出的資料,36小時相比很多智慧手錶要長很多,的確進步不少,但是還是需要1天1充來保持電量!這也迴歸了智慧手錶的續航短的軟肋之處,當然目前科技水平不斷進步,未來能解決,但需等待!
圓形錶盤與方形錶盤如果拋開傳統錶盤美感來說,單看屏給出的資訊承載量,肯定是方形錶盤最好,圓形錶盤在四角的地方會取捨掉顯示,一是直接顯示不全的字型,二是刻意縮小顯示向中心靠攏,而方形錶盤就基本沒有這種大問題。當然很多人說小米手錶抄襲了Apple Watch也好,還是致敬經典也好,以目前智慧手錶市場來說,方形錶盤是目前最完美的,觸控+轉動旋鈕是互動操控最簡單最便捷的。
小米手錶是44mm錶盤尺寸,所以男生正常佩戴基本都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如果是手腕比較纖細的女生的話,可能就會顯得略大,目前小米手錶也只有44mm錶盤尺寸發售。
小米手錶有2個版本:一個是標準版,一個是尊享版。兩者的區別是錶盤、邊框、錶帶、重量的區別:標準版使用康寧大猩猩3代玻璃/尊享版使用藍寶石,標準版鋁合金邊框/尊享版不鏽鋼,標準版氟橡膠錶帶/尊享版不鏽鋼,標準版約44g/尊享版約56g。我個人比較敏感的就是錶盤材質,雖然手錶出廠都貼有一張膜,可是在我使用這幾天中,已經無意刮碰到螢幕貼膜,出現劃痕,對於日常使用來說肯定還有很多無意識的刮碰存在,所以貼膜個人覺得還是有必要的。
大致瀏覽了一下市面的小米手錶的螢幕貼膜,基本上都是水凝膜,純鋼化膜目前還沒有出現,出現的話預計也是已2大類出現:一種帶邊框的貼膜,利用邊框膠貼合;一種是用紫外線燈烤膠水的全透明鋼化貼膜。目前Apple Watch的鋼化貼膜就是這2大類,相信第三方已經開始投入開模了,有保護癖好的就等待一下,個人是不推薦水凝膜的,手感差。
我拿到的小米手錶是標準版,所以是氟橡膠抗敏錶帶。雖然官方介紹不要使用非官方錶帶,否則可能導致過敏和通訊訊號異常,不過相信對於第三方肯定是小兒科就能解決了,畢竟小米手錶副廠配件這塊市場大蛋糕還是很多人要吃的。在我體驗這麼多的手錶中,基本上都是運動手錶採用橡膠錶帶居多,主要是便於清潔,耐用度也高,同樣小米手錶標準版的氟橡膠抗敏錶帶舒適度也很不錯。不過需要注意,這種錶帶在日常頻繁佩戴的情況下,錶帶磨砂質感表層容易磨掉,變得光滑,在夏天佩戴也容易出汗等問題,這些都是我之前使用的運動手錶體會到的。
手錶中框左側是條形揚聲器和洩壓孔,右側是錶冠旋鈕、麥克風和電源/快捷按鍵。
小米手錶背面是PPG心率感測器和4個金屬充電觸點,至於心率感測器的監測精準度,簡單說光學心率雖然方便,但是準確度相比傳統心率帶還是偏差的,心率帶貼在胸口面板上的兩個感應區塊,檢測心跳產生的面板上的生物電流,然後將訊號發射到手錶顯示,此種測量方式是目前最靠譜和最準確的運動心率監測方式。從方便來說光學心率在智慧手錶中的歡迎程度要大於心率帶,日常運動的心率監測也能滿足福斯使用者,如果是專業運動使用者做監測資料的話,還是建議選擇心率帶。
PPG是一種將光照進面板並測量因血液流動而產生的光散射的方法。該方法非常簡單,光學心率感測器基於以下工作原理:當血流動力發生變化時,例如血脈搏率(心率)或血容積(心輸出量)發生變化時,進入人體的光會發生可預見的散射。
在首次使用的時候,需要下載兩個APP:「小米穿戴」和「Wear os by Google」來完成手機與小米手錶的配對,前面也提到了目前iOS手機是不支援小米手錶的,安卓手機就沒有問題。配對的流程我就不敘述了,根據引導就能快速配對成功,在首次配對需要等待的時間有點長,大概5,6分鐘左右。
互動設計操控很容易上手:
▼從上往下滑動:調出訊息通知欄,可以瀏覽推送內容,查收簡訊通知等。
▼從下往上滑動:撥出控制面板,有飛航模式、查詢手機、靜音、省電模式等。
▼從左往右滑動:負一屏,包括小愛同學、天氣、日程提醒、日曆。
▼從右往左滑動:切換小工具,卡路里、心率、運動模式、米家、天氣、日程等選項。
▼長按錶盤:進入錶盤編輯介面,可以設定錶盤,可以在錶盤市場下載不同的錶盤,這點比Apple Watch好很多。
▼電源/快捷鍵:長按為開關機,短按是可自定義編輯的快捷鍵,可以設定頻繁使用率比較高的功能,例如類似支付寶付款等。
小米手錶主要分享我常用的2個功能:「運動模式」和「米家」。
在釋出會上小米對於「獨立使用」這個功能是強調了很久,但是我發現預裝的「Keep」這個APP支援度完全是被打臉了「獨立使用」功能,開啟它會提示在手機上開啟「Keep」選擇開始一項運動才能使用,也就是想用「Keep」你就帶上手機吧!有使用「Keep」的小夥伴,等著適配吧。
小米手錶中的米家,可以使用小愛同學控制米家的智慧家居裝置,這樣非常的方便,會比在手機中使用米家APP要方便得多。同樣在手錶上的控制也是基礎控制,例如掃地機器人開始/停止打掃、燈光亮度調節等,類似攝像頭即時監控檢視、燈光色溫控制等操作都是不支援的,當然這些目前剛剛推出,適配還沒跟上。
選擇小米手錶的小夥伴們很多人也是看中了支援eSIM虛擬卡服務,這個功能先預警一下不了解的小夥伴先:如果不是試點開通的城市使用的話,這個功能可能會淪為雞肋!我這裡就不是試點開通城市,如果我想使用一號雙終端是作罷了,但是如果想要體驗eSIM虛擬卡服務就必須開通獨立號碼,聯通和電信使用者都支援獨立號碼開通,但目前小米手錶還不支援電信運營商,需要等待後期韌體升級支援。也就是說我如果只為體驗一下小米手錶的eSIM虛擬卡服務又不在一號雙終端試點城市,而不得不花多個月租專門去開獨立號碼使用,如果獨立號碼用於日常用途網購之類的,後期還會有很多垃圾簡訊推送騷擾,特別像雙十一這種網購活動日,簡直就是要被店家簡訊轟炸得手錶快沒電了。還是比較希望三大運營商給力一些,讓多一些城市覆蓋一號雙終端功能吧。
在小米手錶與手機的聯動體驗,它的諸多功能靠攏了iOS,類似移動支付、QQ、微信、地圖等功能,基本上是與Apple Watch體驗一致的,目前還有一些BUG沒有適配,詳細小米官方會加快步伐完善的。
1.小米手錶有哪些亮點與不足?
答:亮點就是基本上與Apple Watch體驗一致,相比其他安卓智慧手錶要更友好。不足就是目前適配問題和續航短,獨立使用這個功能還有待進步。
2.小米手錶是否符合你對智慧手錶的預期?
答:MIUI的開放生態系統,相容性很不錯,雖然目前還不適配iOS系統,但是單從安卓系統中考慮智慧手錶,肯定優先選擇小米手錶。相容性超出了我的預期,續航力在預料之中,必須一天一充才能滿足。
3.對於想入手Apple Watch但預算不足的使用者來說,小米手錶是否是很好的平替產品?
答:建議安卓使用者選擇小米手錶,iOS使用者建議選擇Apple Watch,目前沒體驗到小米手錶對於iOS系統的相容性,所以不能說小米手錶是不是平替產品。如果後期與iOS系統的適配相容度很高,又想帶有支援eSIM虛擬卡服務功能的話,價格優勢的確是很適合預算不足的使用者考慮,畢竟近千元出頭,同樣在安卓系統群中,這個價位和功能肯定是能力壓眾多安卓智慧手錶。
相信明年又會揭起各品牌之間智慧穿戴裝置新的一輪較量了。對於後期的一些功能完善後,我在後續更新補充體驗分享,這些分享僅來源於我這短暫5天的體驗,希望還是能給小夥伴們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