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6日,中國5G商用牌照正式發放,意味著5G時代來臨。5G將賦能千行百業,掀起一輪產業高潮,其對於行業的引擎作用,已經毋庸置疑。
隨著5G時代到來,5G將與AI技術產生怎樣的“化學效應”。近日,第十三屆四川網際網路大會暨天府軟體園2019年度高峰論壇在成都舉行。本屆會議邀請國內外通訊技術和人工智慧行業的科技巨頭、行業專家、投資機構,共同探討5G與AI,未來在應用場景、生態圈和產業層面將要開啟的新格局。
| 5G+應用 |
從“看到”到“知道”
未來是“預見到”
有攝像頭、有訪客影像,就等於智慧安防?“那只是‘看到’,相當於錄影功能。而智慧安防不僅是‘看到’,而且還‘知道’。”談到傳統安防與智慧安防的區別,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人工智慧研究院執行院長申恆濤說。
11月16日,在第十三屆四川網際網路大會暨天府軟體園2019年度高峰論壇中,申恆濤做了主題演講。“現在絕大多數小區都裝了攝像頭,如果出現異情或是險情,這些攝像頭只能‘看著’,並不能自主向平臺預警。而智慧安防則不同,智慧安防會理解人們的不同動作,代表正在發生什麼事情。比如,兩個人做出了抓扯動作,系統會做出預警。”
申恆濤同時強調,即使智慧安防做到了看到並且“知道”,仍只是初級階段的智慧安防,未來的智慧安防會更加“聰明”,“事情還沒有發生,但智慧安防通過大量資料、行為分析,可以預見到即將發生什麼,並做出預警”,由此實現從“知道”到“預見到”的進化。
5G+AI
或催生智慧安防領域“獨角獸”
目前,人工智慧1.0已基本成熟,在人工智慧2.0的發展中,國家制定了大資料智慧、跨媒體智慧、群體智慧、混合增強智慧及自主無人系統5大人工智慧方向。申恆濤認為,5G與AI結合將助力人工智慧2.0穩步實現。
細分到智慧安防行業,申恆濤認為,當5G和AI融合後,在智慧安防領域極有可能殺出一支“獨角獸”,實現四川AI企業裡“獨角獸”由0到1的突破。“一提到智慧安防,很多人就會陷入‘智慧安防就是人臉識別’‘智慧安防已是紅海’的誤區。”申恆濤說,商湯、曠視、依圖、雲從這“四小龍”佔到了中國計算機視覺應用總體市場份額6成以上,但人臉識別只是智慧安防應用裡很小的模組。“傳統安防的確是紅海,但是萬億級市場有多少傳統安防真正實現了智慧化?不到1%。”申恆濤說,智慧安防則是藍海,尚有許多“深海”需要去探索。
未來學習不再只是看課本
而是“上天下海”
有了5G,知識教育將突破書籍與目前教育方式的限制,“飛”到太空學習天體物理、“潛”到深海里學習海洋學,都將不再是幻想……HTC威愛教育集團合夥人、副總經理、HTC成都威愛研究院CEO張宇從5G+XR角度,解析和展望了智慧教育將帶來的革新。
提到英語學習,相信很多人對於背單詞、口語和聽力練習有一種“無力感”。張宇給出了基於5G+XR的另一種方案,“這是北京一所大學和HTC共同進行的一個實驗,分為XR學習小組和傳統學習小組,這兩個小組成員的基礎成績處於同一水平。最終的實驗結果是,在口語和聽力上,XR學習小組比傳統學習小組有兩倍的提升。”張宇認為,這個實驗說明,XR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對學生的知識獲取有很大幫助。
所謂XR(擴充套件現實),是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混合現實(MR)的統稱。在張宇看來,5G和XR是相互賦能的關係,“5G時代下,學習知識將變成沉浸式體驗。”他介紹,在教育領域,VR、AR的沉浸式體驗、逼真的情景再現,可以完美配合抽象知識、微觀世界、巨集觀世界、語言學習和情景訓練的教育。比如什麼是原子、什麼是電子以及高危、高成本的情景訓練等,都可以通過沉浸式體驗實現“聽到不如看到,看到不如體驗到”的最好教育情境。
此外,通過VR技術,把相隔百里的兩所小學相連線,同上一堂課,能解決教育均衡化的問題。據介紹,目前,HTC成都威愛研究院已成為成研院5G+智慧教育的合作伙伴。今年,利用5G+VR,雙方幫助成都市泡桐樹小學與涼山州昭覺縣解放鄉小學實現了千里一“課堂”。
一機在手 端遊體驗全都有
華為雲中國區副Quattroporte胡維琦則在演講中分享了對“雲+AI+5G驅動遊戲產業新發展”的思考。“5G的大頻寬、低時延與廣覆蓋這3個技術特點,會讓更多應用加速向雲端彙集。”胡維琦指出了這一變化所將引發“蝴蝶效應”,令各種效能、品牌的手機都能提供高度一致性且低時延的服務體驗,尤其是手遊產業,使用者體驗將有極大飛躍。
胡維琦透露,華為雲提供的雲遊戲解決方案,在雲端和終端皆採用ARM架構,使整體效能提升4倍。“簡單來說,就是過去給電腦花費幾萬元配置的端遊服務,在雲遊戲時代就可以節約了,通過手機就能實現。”
基於這一行業判斷,胡維琦認為5G還將帶動VR遊戲的普及,“臺下一定有人會說,我已經在VR裡面掉了兩次坑了。但未來,VR不再是‘坑’,而是爆款。”她分析,5G解決了VR在4G時代下存在的暈眩、頭顯過重等“硬傷”。
針對VR的“春天”,張宇也持同一觀點。張宇認為,目前VR頭顯體驗感還沒有那麼好,未來頭顯裝置的體積將越來越輕便。他展示了目前HTC成都威愛研究院正在研發中的下一代頭顯,“體積和大小上,基本和我們戴的眼鏡是一樣的。”
| 5G+產業 |
5G+,賦能產業網際網路
從工業網際網路到產業網際網路
只差一個“5G”
德勤中國5G應用研究院院長鬍新春則認為,網際網路的“下半場”講的是To B的故事,又被稱為產業網際網路。
在胡新春看來,智慧手機的出現是資訊化道路上的一個轉折點,讓消費者真正體驗到了數字化。隨後橫空殺出的微信、雲端等應用,更是讓個人資訊化水平超越了企業。而現在,產業升級的需求、5G網路的商用化,讓格局切換到企業資訊化重新超越個人資訊化的節點上。
胡新春指出,工業網際網路和產業網際網路之間,只隔了一個5G網路的距離:“從去年開始,業界開始有一種觀點:工業網際網路已經走到了盡頭。”胡新春認為,從技術角度看,其原因在於裝置產生的資料呈指數級增長,工業網際網路卻應接不暇。而由5G支撐的產業網際網路,其引以為傲的標誌,則正是對巨大資料的處理能力。
5G不再只是技術
將成為經濟增長引擎
愛立信東北亞區首席市場官張至偉則認為,下半場的網際網路經濟,5G將涵蓋人與物的需求,經濟增長將圍繞產業進行。預計到2030年,5G使能增長將佔到39%,這意味著5G已遠遠超出技術的範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引擎。“由此就能理解為什麼5G熱度如此之高。有了5G,我們談的AI、大資料、雲端計算,才能真正規模化落地,產生經濟效益。”張至偉說。
| 5G+挑戰 |
5G雖好,道遠且長
在當天的論壇上,參會嘉賓從資本視角、產業視角、應用視角、賦能視角,分享了5G之變。但擁抱5G種種利好的同時,嘉賓也冷靜洞見到了5G發展中的困難和挑戰。
德勤中國5G應用研究院院長鬍新春認為,5G面臨著3個挑戰,分別是應用場景規劃、生態圈構建和5G商業模式設計。“運營商不知企業想要解決的難題是什麼;企業知道自己的問題,但不知技術和自己的關係是什麼。”他認為,這樣的“你猜我猜”,會使企業無法摸準自己該跑的應用場景“賽道”,後續的生態圈構建、商業模式則會因為跑錯“賽道”而無所建樹。
智元匯信息技術戰略中心總經理拜正斌認為,對待“賦能”這個詞,需要既審慎又積極。結合智元匯所專注的軌道交通行業,他說,過去軌道交通往往是專案驅動型,現在則切換為技術驅動型,新的生態不是一蹴而就的,應積極擁抱、審慎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