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可能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休尼特的這句話用在2020年的網際網路行業,似乎格外精準。縱觀中國網際網路發行的發展史不過是一場令人目瞪口呆的燒錢史,十年前千團大戰觸目驚心的畫面還歷歷在目,2020年網際網路行業在歷經疫情衝擊後迅速站穩腳跟,再度燃起燒錢-壟斷-收割的戰火。
一方面,藉著直播、上市、團購的東風,巨頭一路野蠻擴張、越燃越烈,中小企業在這場大火中灰飛煙滅,另一方面,反消費主義、反壟斷的重拳出擊,也讓網際網路的未來變得撲朔迷離。
01 被疫情“割裂”的網際網路陣地2020,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徹底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疫情之下,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受到了嚴重衝擊,城市封閉、物流受限、企業無法開業、員工返崗推遲,原本鑼鼓喧天的網際網路也呈現出了明顯的兩極分化。
攜程、鐵路12306等出行類的網際網路平臺近乎“作廢”,成百萬訂單的取消意味著寒冬的降臨,與此同時,抖音、快手等以線上為主的網際網路平臺則對這批湧入的流量進行了大肆收割,美團、餓了麼等生活服務類網際網路平臺則扛起了大半個城市的運轉。
另一方面,疫情初期全國尤其是武漢物資短缺,各大電商平臺前來助力。其中,阿里菜鳥、網易嚴選、京東、小米等作為最早支援、最快發貨的電商,起到了排頭兵的重要作用。同時針對下游企業復工困難、資金斷裂的困境,網易嚴選設立1億元防疫專用採購及扶持基金給予有效支援,京東、小米等電商平臺也紛紛透過自身的物流優勢及排程體系,成為疫情之下物資供應的堅實後盾。
2020,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網際網路的齊心協力,也見證了網際網路企業的改朝換代。
02 萬物皆可直播受疫情影響,博主、商家、官方紛紛走進直播間,開啟了萬物皆可直播時代。
1月30日,薇婭年後首播,人氣再度居高不下,在可觀的流量推動下,薇婭成最具號召力的主播之一,隨後李佳琦復工也再度出圈,頂流攜手續寫直播傳奇。4月1日,羅永浩“交個朋友”3小時賣貨1.1億,薇婭直播賣火箭,直播毫無疑問地走上了“膨脹”之路。
誰也未曾想到,彷彿一夜之間這些幾平米的直播間便開始紛紛吊打那些動輒好幾層樓的線下門店。根據《邁向萬億市場的直播電商》報告預計:2020年直播電商規模將突破萬億,2021年甚至有望接近2萬億。
2020,伴隨著諸位大佬的紛紛“入水”,直播儼然成為了未來企業營銷的標配之一。
03 TikTok,一場政治劫難的“犧牲品”幾家歡喜幾家愁,網際網路作為疫情過後恢復最快的行業,大多賺了個金盆滿缽,如此一來被特普朗翻來覆去折騰的TikTok就顯得有些委屈了。
2020,TikTok的無奈背後不僅僅是一場政治的劫難,也給沉浸在野蠻擴張中的網際網路提了個醒:用實力說話。
04 被網易嚴選退出雙十一大戰,為消費“降溫”每年雙十一都是各大電商卯足勁你一拳我一掌的日子,像是有種顛倒眾生的魔力般,催使著消費者花明天的錢,為今天的慾望買單,然而被鼓吹的消費真的能定義“我們是什麼樣的人”嗎?
11月4日,網易嚴選宣佈退出“雙十一”大戰為銷售資料而狂歡的亂戰,不做複雜優惠玩法,迴歸理性消費,用最大力度的優惠構築美好生活。像是黎明前的哨聲,11月6日,人民日報也要求網際網路平臺企業不得濫用優勢強迫商家“二選一”,杜絕虛假流量。
優惠不是噱頭,營銷並非套路。瘋狂“割菜”的後果也是有目共睹。廣告同質化、資料虛假化,使用者日漸疲軟,大促帶來的吸引力也逐步消退,蠻橫無理的價格比拼與資本博弈只會帶來惡性迴圈,全面翻車也並非危言聳聽。這波反消費主義的來襲無疑在消費者耳畔敲響警鐘——“你消費了什麼,不代表你是什麼樣的人”,重新審視促銷的本質,從實際需求出發,逐漸迴歸健康、理性的消費軌道中來。
2020,消費主義愈發無孔不入,“製造”狂歡,網易嚴選率先抵制“降溫”,官媒也紛紛下場反消費主義,誰將接力打響第三槍值得期待。
05 被拼多多薅羊毛的大牌們2020年7月,拼多多上架特斯拉Model3團購活動並補貼4萬元,但是很快特斯拉官方便發表宣告稱從未與拼多多有任何活動,拒絕交付車輛,直接槓上拼多多。
2020,當用戶還在用拼多多薅羊毛的時候,拼多多已經開始薅起了大牌的羊毛,聯想到京東的沉沒,第二把交椅的更換似乎只在旦夕之間。
06 從外賣騎手看中國式焦慮9月初,“被困在系統裡的外賣騎手”一夜之間刷了屏,將一個騎手江湖呈現在了大眾眼中。
據美團研究院釋出的《2020上半年騎手就業報告》統計,截至6月31日美團有單騎手數量約為292.5萬;餓了麼蜂鳥即配官網顯示騎手數量則為300萬人,這百萬大軍默默連線起了一個個城市的外賣運轉。
但同樣,平臺不斷壓縮配送時間、超時懲罰機制等也讓外賣騎手一時間成為了“最高危的職業”。
07 iPhone12釋出,智慧手機為何“退化”了10月14日,那個再一次改變世界的蘋果又殺了回來。
取消附贈充電器的舉動,無疑又是一場以創新為名的剝削。回顧智慧手機近十年的發展史,“取消”這個詞並不罕見,從可更換的電池,到可以拓展的記憶體卡,再到日常使用的有線耳機,蘋果總是在引領著一次又一次的“創新”。
但值得所有手機制造商去思考的是,自2015-2019年,iPhone在國內的全年市場份額分別為13.4%、9.6%、9.3%、9.2%和8.9%。
2020,智慧手機站在“創新”與“退化”的邊緣,但要去向何方至今仍未可知。
08 螞蟻上市暫緩,網際網路與監管的“蜜月期”宣告結束11月3日,螞蟻上市被緊急叫停,這一場資本的狂歡來得轟烈,也落幕得熱鬧。
據統計,截止10月30日,A股與港股各有約516萬和155萬名使用者申購螞蟻集團新股,倘若發行成功,螞蟻甚至將超過茅臺成為A股新王。
然而突然的監管約談讓所有在刀尖上跳舞的資本意識到金融生態系統的風險。以螞蟻為起點,蔓延至各網際網路小貸公司不約而同地開始壓縮業務,控制槓桿。
12月,市場監管總局再度出手,對阿里巴巴集團涉嫌壟斷行為進行立案調查,《反壟斷法》的介入讓網際網路進入關鍵的轉折點。
2020,科技與金融的“擦邊球”被吹哨判罰,網際網路與監管的“蜜月期”走到盡頭,嚴控風險後,野蠻生長了十年的網際網路接下來還能做什麼?
09 鬧劇從未停止,流量需要底線拼床、拼絲襪、拼酒店、拼豪車、甚至是拼個富二代,上海名媛一出手,揭開了“炫富圈”近乎魔幻的冰山一角。
有來有往的騙局令人啼笑皆非,也提醒著所有人成功沒有捷徑。當然,在這條戲劇性的產業背後,爆料的自媒體賺足了流量與噱頭,“含富率”極高的小紅書一時間卻成最大輸家。
2020,看透浮華的真相,擁抱真實的生活,不要讓光鮮亮麗的假象落下一地雞毛。
10 社群團購——熟悉的“錢”奏2020年末尾,新一輪的網際網路大戰出現在了社群團購上,各巨頭紛紛下場,鋪天蓋地的低價補貼、拉鋸戰、陣地戰打得熱火朝天,廝殺之劇烈讓0.1元購水果、9.9元送鮮花的現象屢見不鮮。
這樣的資本燒錢大戰似乎已成常態,誠然美團、攜程、滴滴等巨頭的殺出重圍,讓資本看見了燒錢的回報,但p2p、共享單車的全軍覆沒,也給瘋狂的資本敲響了警鐘。
2020,雖然社群團購的燒錢大戰尚未分出勝負,但是不難從此前的贏家身上看見,一味的燒錢並不能換不來真正的使用者,注重使用者體驗、專注產品本身方為長久之計。
藉著網際網路瘋狂收割的勢頭,不少黑馬順勢跑出,燒錢依然是2020年的主旋律,這確實幫助不少平臺短時間內搶佔了大量市場,圈出一畝三分地,並順勢蠶食弱者。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的上市成為2020網際網路向上的一個重要拐點。螞蟻、騰訊的紛紛被罰只是網際網路反壟斷的一個開端,接下來網際網路的生態格局將如何演化尚未可知,但能夠確信的一點是,變天已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