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能為華為代工嗎?
晶片製造已經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注,相比於晶片設計和晶片封裝,晶片製造對裝置,製程的要求會更高。而且不是光有裝置就行的,沒有技術也是白搭。就算有技術,沒有場地,人才等等,根本造不出來一顆晶片。
隨隨便便就是幾十億,上百億的投資。而且付出了也未必有回報,可能因為一項技術出現了差池,就會導致生產線都停擺。
全世界也就臺積電和三星具備高階5nm的晶片製造能力,而國內的中芯國際目前掌握 14nm的晶片工藝製程。看似和5nm有差距,實際上14nm已經能滿足生活中大部分所需了。
原本中芯國際到2021年就能嘗試生產7nm,離高階晶片又更近了一步。但這時候傳來訊息,中芯被美國製裁了,美將其列入所謂的“黑名單”,一些供應商只有拿到許可,才能正常向其出貨。
所以中芯無法為華為代工了嗎?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回答。
第一個方面是短期內的情況是無法代工的,因為中芯使用到了美國技術,要不然臺積電也能為華為代工了。
第二個方面是中芯國際正在醞釀“大招”,一旦成功,只要進展順利,是有希望為華為代工的。所以世事無絕對,在一切沒有塵埃落定之前,一切皆有可能。那麼中芯的大招是什麼呢?
中芯的“大招”中芯國際發展20餘年,為我國的晶片製造產業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是中芯一直在部署晶片製造建設。
可關屏一家民營企業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中芯國際正在醞釀大招,這個大招就是和國家隊聯手,建設一座12英寸晶圓製造企業。
據瞭解,中芯國際、國家積體電路基金、亦莊國投簽訂了合資合同,合資建立中芯京城積體電路製造(北京)有限公司。
註冊資本50億美元,總投資500億人民幣。新公司負責生產12英寸積體電路晶圓,和積體電路封裝等。
在中芯國際的參與下,投資建設了一座百億級別的造芯專案企業。專門製造12英寸晶圓,要知道在全球12英寸晶圓緊缺的情況下,如果能借此機會提高國產供應鏈在全球晶片界的地位,這無疑是一個好機會。
在被美製裁後就不能給華為代工了?錯!中芯的大招非常關鍵,如果能提高自主產業技術水準,在關鍵核心上使用自己的技術,長此以往,就有希望為華為代工。
之前華為和中芯國際就已經合作推出了麒麟710A,未來在雙方的合作下,還有可能用上真正的“中國芯”。
國產晶片勢必崛起表面上看,晶片界的局勢不利於產業的發展,其實這恰恰是關鍵時期。
對比以往的國產晶片市場,今年的國產晶片界接連傳來好訊息。迎來各項技術突破,也等來了好政策,還有更多的企業機構要參與到國產半導體的建設中。
比如華為釋出了5nm麒麟9000晶片,中科院宣佈入局光刻機,國家對晶片企業最高給予十年的免稅待遇。還要在大學裡設定積體電路為一級學科,彌補半導體人才的缺失。
種種跡象表明,國產晶片勢必崛起,這固然需要時間,但只要能成功,再多的時間也值得付出。
總結晶片製造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整個供應鏈的一起努力。有中芯國際在,可以帶領國產晶片從中端走向高階,甚至更先進的領域。
短期內還無法給華為代工,但事在人為,不去嘗試又怎麼知道不行。國產晶片在加速發展,華為,中芯國際都在努力,期待他們能站到最後,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