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購買健康寶查詢方式”“2元70多位藝人健康寶照片”“1元1000多位藝人身份證號”……有媒體披露,在多個代拍群中,有人大量售賣明星健康寶照片。
但如今,這種含有個人姓名、身份證號、出行軌跡、臉部照片等重要資訊的健康寶,卻“裸奔”在網際網路的世界裡。
網際網路平臺上個人資訊被洩露的事,並不新鮮。只不過這一款疫情防控期間出現的網際網路新產品,這麼快就被人“攻城略地”,多少令人寒心。
記得在網際網路誕生初期,個人隱私並不為人重視,很多人甚至不惜犧牲個人隱私來換取更多的便利空間。但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興起,個人出行、購物、飲食、健康等諸多生活細節,都要授權給各類APP(應用程式),稍有不慎,個人資訊就會被一些心懷叵測的APP一鍋端空。
當海量的個人資訊落到邊界模糊或“揣著明白裝糊塗”的網際網路平臺手中,最終會落得什麼樣的命運和下場,很多人心有餘悸卻無可奈何。
前不久,工信部組織第三方檢測機構對手機應用軟體進行檢查,督促存在私自收集個人資訊、將使用者個人資訊發給第三方等問題的企業,在12月28日前完成整改。但截至最後期限的前一個星期,尚有63款APP未完成整改。
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資訊在前,遷延整改在後;設計過程中就存在漏洞和缺陷,使用過程中或被動或主動洩露使用者個人資訊。不能不說,對流量和利益的追逐,應該是最大誘因。
“2元70多位藝人健康寶照片”,只不過是利用網際網路獲利的“小兒科”。對網際網路企業和平臺來說,更誘人的前景是:在收穫足夠多的使用者後,可以透過對使用者的行為、習慣畫像,進而進行更精準的營銷。
正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一些網際網路平臺和企業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肆無忌憚地收集個人資訊。而明星個人資訊被洩露,“2元70多位藝人健康寶照片”事件只是因為明星效應被放大。而我們每一個人,何嘗不被裹挾其中?
國內一位網際網路領軍人物說過:“中國人對隱私問題的態度更開放,也相對來說沒那麼敏感。如果他們可以用隱私換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況下,他們就願意這麼做。”
但真實的情況是,在使用者與網際網路平臺不對等的情況下,多數使用者不得不讓渡隱私來換取網路使用權,並非大佬口中的“願意”。
事實上,現在越來越多的APP在開啟時就會出現二選一的選項:①同意使用條款並繼續;②不同意並退出。
“聰明”的網際網路平臺似乎給了使用者選擇權,但其實是在利用自身強勢地位,讓使用者做出非此即彼的選擇——不用我,可以;用我,你得“自願”出賣你的隱私。
對這些肆意越界、收集資訊但不負責保護資訊的網際網路企業,使用者不能做待宰的羔羊。比如,不管APP的使用條款有多長,務必一字一句讀完,但凡發現有越界收集資訊之嫌,即可果斷棄用;能不授權給平臺的個人資訊,堅決不授權;如果發現網際網路企業和平臺侵權,及時向有關部門投訴和反映。
網路主管部門也應儘快規範網際網路的各個環節,不給任何人可乘之機。對那些違規越界的平臺和企業,該下架的堅決下架;下了架的,絕不給換馬甲重生的機會。同時,加快相關法律的制定和完善,讓法律之劍護衛網際網路時代個人資訊及相關權益。
明星健康寶照片被售賣,再一次為我們敲響個人資訊保護的警鐘。維護網際網路相關行業的健康發展,我們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