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小米正式推出了其自家的新一代旗艦產品小米11,這也是驍龍888處理器的首發機型,在釋出會上,雷布斯給我們實力展示了萬物全靠友商襯托,不僅爆錘麒麟9000,甚至連地表最強的蘋果也要被無情的吊打。
但是堆料的背後是否意味著就有好的體驗呢?就以最新發布的小米11為例,從各類的首發評測上手來看,它或許是引數黨、價效比狂徒的首選,但並不是追求手機體驗的消費者的首選。
一、最佳化不足,2K螢幕拉胯驍龍888從小白評測的資料當中,驍龍888在GPU在多個專案上被麒麟9000吊打,甚至連上一代的驍龍865都打不過。
在這裡解釋一下,驍龍888並不見得差於驍龍865,而是由於GFXbench的跑分模式是分為屏上(螢幕原生解析度)和離屏(按照定製解析度渲染),而888遜色於865的部分在於其屏上跑分,也就是說這一塊2K解析度的螢幕將驍龍888的效能拉胯,理論上這是可以最佳化的,但小米卻沒有做。
這也是筆者一直詬病小米的原因,儘管機器堆料,看似誠意十足,但是其最佳化確實一言難盡,當然這對於大部分引數黨來說,從字面上確實很不錯。
二、實驗室跑分與實際跑分差距較大在釋出會上,雷總給我們展示驍龍888的強勁跑分高達74萬分,連筆者當時看了也直呼強,真的強。
然而當筆者看了各大評測之後,小白評測只有可憐的67萬分,鍾文澤的跑分測試也僅有70萬分,這時有朋友就說這是評測機型,但注意倘若只是相差一兩萬分我們還可以認為是測試的誤差,但是實驗室和實際測試的跑分相差如此之多,確實不該。
三、效能與發熱該如何選擇?從鍾文澤和小白評測中,可以看到在最吃CPU效能的《原神》遊戲中,小米11選擇了一直保持高幀數,犧牲散熱的做法,區別於麒麟9000和A14的降頻散熱的做法。這看似沒有對錯,但對於大部分消費者來說,這是否是一個好的方案,況且長期的高溫負載對於手機本身來說也是一種傷害。
四、以環保的名義取消充電器在釋出會前,小米就宣佈將取消充電器,這也在網上引起了一部分罵聲。不過幸好在釋出會前,雷總“連夜說服高管”,推出了套裝版和標準版的小米11。
但設想一下,大部分人真的會在相同價格選擇沒有充電器的版本,顯然這不符合人類的本性。而資本家最本質的特點就是“賺錢”,所謂的環保也只是變相地薅羊毛。
那為什麼蘋果能做?回顧蘋果充電器的歷史,“五福一安”的充電頭都用了多少年,可以預見這個20瓦的超級快充還將會用幾年,也就意味著我買一個蘋果充電器可以用上幾年。
反觀小米,幾乎每一款機型的充電頭都有不同的標準,想要統一起來是很難的,這就意味著買新機就要換充電器,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顯然邊際效益不高。
雖然說小米這些年來,一直都以極致價效比來佔領消費者心智,但是從上面所說的幾點,我們不難發現,小米儘管在產品上不斷堆料,但是實際在軟體上的最佳化做得並不優秀,平白浪費了優秀硬體的優點。一句說來說就是使用者體驗不佳。
這次這次取消充電頭的做法或許是小米想要試探消費者的底線,但顯然最後肯定會受到不少消費者的恨批,有一種“耍猴”的意味。在筆者看來,這就是一場自導自演的鬧劇。
第三,小米這幾年來產品線一直都不太清晰,對於消費者來說根本無法對其高階產品形成認知。說起蘋果,大家都知道它的旗艦是就只有一個系列,說起三星,大家不約而同地說出S和NOTE系列是它的旗艦機型,而華為則是P和Mate系列。但是小米的旗艦到底是什麼?是Mix,是數字系列?似乎都不是。
第四,品牌價值不高。大眾認知中,小米依然不能作為一個高階品牌。這需要更多代的旗艦產品作為基礎,但在如何打造高階品牌上,小米做得似乎並不高明,因此無法在大眾心中留下印象。
綜合以上這些因素,對於高階使用者來說,他們會選擇蘋果三星華為;對於線下市場,更多的人或許會選擇門店遍地的OV;而選擇小米的使用者更多的是追求價效比的網上消費者,或者更簡單地是兩個字:XX。
對於小米來說,未來的幾年時間要打造高階品牌還任重道遠。除了提高產品知名度之外,在使用者體驗上更需要不斷地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