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最近格力沒有做過多宣傳,開始上架一款“大松”牌 5G 手機,上架近 20 天銷量不到 2000 臺,卻已經是格力手機系列中銷量最好的一款。讓不少人重新關注起格力董事長董明珠做手機的事情,原來董明珠還沒有放棄做手機。

關於董明珠做手機是成功還是失敗,普通消費者與董明珠本人則是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普通消費者認為董明珠做手機是失敗了,因為周圍沒有看見幾個人用,董明珠則是表示格力一直堅守自主創造、自主研發、自己設計,只是需要時間,所以她從來沒認為她的手機失敗。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董明珠做手機的成敗。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董明珠為什麼要做手機,筆者認為有以下兩個理由:

一、為了“十億賭約”獲勝:在 2013 年 12 月舉辦的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頒獎盛典上,當著全國觀眾的面,小米 CEO 雷軍和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同臺定下十億賭約,內容則是五年之內,小米營業額能否擊敗格力。

於是乎經過一年多的時間招兵買馬,董明珠於 2015 年 3 月正式釋出了格力手機。格力手機的登場,並沒有把小米“嚇壞”,反而鬧出了“笑話”。初代格力手機的配置一般,搭載高通驍龍 4 核處理器,售價 1599 元,被人“吐槽”的地方在於開機畫面,居然是董明珠。

對於格力手機的銷量,董明珠曾表示供不應求,銷售 5000 萬部沒問題,但是首批格力手機卻僅限內部訂購,普通使用者無法從大眾市場渠道購買到。後來大家都知道了,格力手機的主要買家是格力的員工與經銷商,普通消費者少之又少。

二、為了在萬物互聯中,掌握主動權:董明珠做手機,就跟 OPPO 跨界做智慧電視、智慧手錶的思路是一樣的:積極改變,適應時代的發展。早前 OPPO 創始人在接受高通專訪時就表示,5G 與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融合,將催生新入口、新場景與新服務。在這個過程中,所有科技公司都會不斷進化。未來,將不會再有純粹意義上的手機公司。

5G 商用和人工智慧的落地,萬物互聯近在眼前。只有萬物互聯才有未來,如果董明珠只做空調的話,意味著在萬物互聯中,格力的地位會被邊緣化,被迫接受其他佔有核心位置的廠商的“安排”。

那為什麼董明珠做的是手機,而不是其他產品呢?我們看看智慧手機廠商的萬物互聯佈局就知道了。無論是華為的 1+8+N,還是 Redmi(小米子品牌)的 1+4+X、中興的 1+2+N,它們的核心都是手機。

手機跟消費者接觸最頻繁,便於攜帶,能聯網操控其他家電產品,對於做空調的董明珠來說,自己的產品被做手機的雷軍操控,內心不爽是可想而知的。如果小米在萬物互聯中佔據主導地位,哪天不高興就可以對做空調的格力進行“降維打擊”,比如拉黑格力的產品,不讓其正常使用等,妥妥的影響格力的產品銷量,會讓格力陷入被動。

所以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麼董明珠要做手機,也能理解為什麼海信、海爾等家電廠商也做手機的原因了。

接下來我們來判斷董明珠做手機的成敗。所謂成功,根據百度百科的定義,達到或實現某種價值尺度的事情或事件,從而獲得預期結果叫做成功,或者指人或動物透過有意識努力,達到了預期目標。

董明珠做手機,一是為了“十億賭約”獲勝,二是為了在萬物互聯中,掌握主動權。前者從結果上來說是董明珠獲勝。2013 年,小米的營業額才只有 200 多億,而到了 2018 年,小米的營業額就增長到了 1749 億,增長將近十倍。但還是不敵格力 1981 億元的年營業總額,所以雷軍的確輸了。

有趣的是小米在五年賭約結束的第六年,總營業額就超過了格力,突破了 2000 億元。根據小米的增長趨勢,格力只會被越拉越遠。

至於後者,只能說小米相較於格力處於領先位置,董明珠並沒有輸。在 2017 年 11 月 28 日,小米在京召開首屆小米 IoT(物聯網)開發者大會上,雷軍宣佈小米 IoT 已經成為全球最大智慧硬體 IoT 平臺。在萬物互聯方面,小米優勢明顯,而格力也在努力。在 2019“讓世界愛上中國造”高峰論壇上,格力電器舉辦了萬物互聯產品釋出會,展示了格力自主製造讓家電“萬物互聯,一呼百應”的智慧家居全新藍圖,格力手機也位列其中,並處在核心位置。

總的來說,董明珠做手機成功了一半,畢竟在“十億賭約”中獲勝了,對於另一半,董明珠要想取勝並不容易,要想在萬物互聯中取得主動權,董明珠還得做手機、空調以外的產品並將其打造成爆款才行。

手機行業向來以銷量論英雄,零部件供應商優先給大牌手機供貨,以格力手機的銷量水平,在手機零部件供應商面前並沒有話語權。格力需要跟羅永浩一樣,求著供應商為格力手機開生產線。

10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最貴螢幕搭配驍龍888,小米11的驚喜,可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