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這次疫情加速了網上辦公與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速度,已經成為業內的共識。但今年的一個現象是,對公有云基礎設施的消費增長遠沒有Zoom這種SaaS的增速快。客戶上手快、即插即用的特點讓企業更直觀地主動接觸到了雲,而這種價值也會“向下”溢位給PaaS、IaaS和開發者市場。

國內企業級市場就冒出這樣一個新方向,即應用開發中的“低程式碼開發”(low code)。程式設計師是寫程式碼的,假如不用再寫程式碼,像搭積木、推箱子一樣“拖拉拽”開發應用會怎麼樣?由於這涉及企業生產力底層的事,直接關係降本增效,再看看眼下蘋果、微軟、谷歌、阿里巴巴、騰訊在這個賽道的一致性動作,不難判斷它在企業級領域的風口效應。

大廠為何都盯上低程式碼?

近日釘釘生態又添新翼,低程式碼開發PaaS“宜搭”正式作為一款官方產品上線釘釘,讓釘釘作為開發者平臺的服務維度更加厚實。

宜搭起初是阿里內部基於辦公需求孵化的雲原生產品,2017年3月上線,作為誕生在阿里雲上的一款產品,開始橫向服務於阿里各業務線的開發工作。後來有了外部客戶付費使用。今年9月份雲棲大會上,阿里雲提出“雲釘一體”戰略,釘釘從一個企業組織的工作學習平臺,進一步延展到應用開發平臺,這也加速了宜搭入駐釘釘的腳步。

全球市場的低程式碼開發趨勢已很明顯。宜搭上線之前,低程式碼開發領域已湧現出近百家創業公司,名稱上大多冠以“XX雲”,不難看出它們想要做一件什麼事,追求企業協同。當巨頭開始重點關注這個領域後,市場熱度就迅速起來了。

蘋果SwiftUI低程式碼開發介面

比如,在去年蘋果WWDC開發者大會上,SwiftUI正式亮相。這是一個可以只用一套工具和API,快速地在所有蘋果系統下生成使用者介面(UI)的跨平臺程式設計架構,自動支援深色模式、動態字型等功能,讓蘋果開發環境下的程式設計師省去了從頭開始寫程式碼的步驟。據一些程式設計師體驗,SwiftUI比谷歌旗下的同類平臺Flutter更容易上手,操作更簡化一些。就在今年6月,微軟的低程式碼開發平臺Power Platform正式在中國內地商用。

巨頭為何都瞄準了低程式碼?拿蘋果來說,SwiftUI這個小細節背後是它向軟體和服務轉型的宏觀戰略,它會更倚重開發者生態和程式設計師群體。可以說,低程式碼能夠流行起來,主要不是靠技術驅動,而是由市場需求驅動。但它又不是一個能快速成型的領域,需要多年的積累與客戶場景演練。同理,阿里的宜搭可以被納入雲釘一體這個公司戰略下去看,後面再細說。

那麼,究竟是哪些市場需求驅動了低程式碼平臺的興起?比如報銷是企業內部一項基本業務流程,傳統的報銷軟體開發過程一般是先由業務端提需求,再由IT部門或外包服務商實施落地,IT人員是開發者,公司員工是端使用者,通常在這兩者之間存在大量待磨合、待排期的矛盾。如果把開發重心從IT人員偏向於端使用者呢?開發的人就是最終在用的人。比如由財務或負責審批的人使用低程式碼平臺,在圖形介面上直接拖拉拽,“堆”出一個簡單的報銷流程軟體,而軟體本身又是雲原生的,不用再考慮本地機房裡的那點事,這就可以簡化IT部門的工作量。

安徽某高校的科研秘書張鵬就是這樣一個端使用者直接開發的例子。為把學院裡日常繁雜的教學管理、科研專案申報等事務打理好,他向第三方IT供應商提過N個需求,但基本都被答覆要半年後才能實現,為此他還自學過Python。今年疫情期間,他鼓搗出一些簡易開發應用的平臺,其中就包括宜搭。看了兩個小時教程後,他搭建的第一個應用是用來統計教學經費的,上手摸索了兩天就建好了。原本這個應用在那個IT供應商的報價是10萬元,兩個月開發週期。

這樣看,“工作流”是企業內部低程式碼開發的主要場景之一,低程式碼平臺在開發者與端使用者之間實現打通,更多地讓實際使用者參與開發,可以提升開發的交付速度,開發費用上也低於從第一行程式碼開始寫的傳統定製開發。

這個前提是,低程式碼平臺能夠替那些不太懂程式碼的客戶先“寫好程式碼”,透過封裝API(應用程式程式設計介面)以圖形方式視覺化呈現在前端,這也是宜搭要做的事。根據阿里資料,目前阿里已透過宜搭構建了12700個應用,其中99%是由HR、財務等不具備程式碼開發經驗的崗位員工搭建。現在這套方法進入釘釘生態,開始面向一個3億使用者、1500萬企業組織的視窗,把自身能力放在一個更大的視野下做開放,說明它已經達到了商用的成熟階段。目前已有蒙牛、居然之家等大客戶使用該服務。

簡道雲、氚雲等第三方付費應用屬於低程式碼開發工具,已入駐釘釘應用市場

做厚“雲釘一體”

宜搭在垂直行業內起步不算早,但它有一個得天獨厚的環境,就是上面提到的——遇上了釘釘,這是其他創業公司不具備的。Salesforce已決定花277億美元的現金+股票併購Slack,補齊自身在IM領域的短板,Slack對於Salesforce而言就像一扇新的“前門”,離使用者更近,使用者從這扇門走進來,消費Salesforce店裡的商品和服務。釘釘對於阿里雲而言也像這扇門,讓客戶更直觀地體驗到雲服務,同時透過釘釘快速開發管理組織和業務的各種應用。

阿里雲在今年6月對外公佈了三個戰略方向:一是做深基礎,往下做自研晶片等硬體,這與亞馬遜AWS、微軟、蘋果、谷歌等主流雲廠商的方向一致;二是做厚中臺,將釘釘的新型作業系統與阿里雲進行深度融合,實現“雲釘一體”;三是做強生態,也就是在雲釘一體基礎上構建繁榮的應用服務生態。

根據Gartner歷年來對全球雲計算市場的統計,SaaS應用層的年度營收最高,IaaS基礎架構層次之,PaaS中間層規模最小。現在SaaS層的話語權被美國軟體企業牢牢掌控,標準化程度高,中國廠商相對強於IaaS層。而從增速趨勢上看,PaaS層前景廣闊。對於國內客戶,在或多或少地接受了前十年的“雲科普”後,企業現在會更主動地需求“雲的為我所用”,不僅需要基礎的彈性計算力,還需要各種應用服務。阿里雲的機會在於把中間層PaaS做紮實,相當於把PC硬體(類比於IaaS服務)提供給客戶之後,再給他一個Windows或MacOS作業系統,這樣能吸引更多SaaS廠商參與,構建上層生態。

當釘釘成功滲透到企業級服務場景後,阿里雲終於找到了這樣一個視窗。越來越多的企業使用者聚集在釘釘上辦公,他們對各種應用程式的需求就越高,相當於跟Windows或MacOS適配的軟體市場就越繁榮,這仍然依賴於廣大的開發者。但現在對開發者的定義可以更寬泛,他不一定是懂程式碼的IT人員。

從架構上看,釘釘是基於阿里雲的,本身具備分散式計算、彈性擴容、CDN加速、異地容災、企業級雲安全等雲原生能力;而宜搭又是構建在釘釘上的,也就具備了直接在雲端開發的環境,且得益於這種一體化戰略,宜搭可以一直向下“拿到”阿里達摩院的技術元件,而且在宜搭開發的應用可一鍵釋出到釘釘群、工作臺等,和釘釘的群聊、通訊錄、待辦、審批、組織架構等辦公場景打通。企業客戶就不用再為一個割裂的新應用而增加適配成本。

aPaaS在雲計算架構中的位置,它本身屬於PaaS層

此時的宜搭相當於一個aPaaS(application platform as a service)應用平臺即服務。根據Gartner對aPaaS的定義,“是一種基於PaaS的解決方案,支援應用程式在雲端的開發、部署和運維,提供軟體開發中的基礎工具給使用者。”aPaaS離SaaS應用層更近,支援快速開發、快速交付,可在幾個小時內完成。而且搭建、測試的過程直接在雲端完成,工程師不用先在本地開發好應用程式後再部署到PaaS平臺分發給使用者。針對不同企業客戶的需求,宜搭除公有云版本外,也提供專有云版本。

從上面的特點看,aPaaS與低程式碼開發也具有一定侷限性,比如面向消費者端的動輒億級使用者的應用就不太適合這種開發模式,而它天然適合企業級場景下的輕量應用需求,也適合解決像費用追蹤、存貨跟蹤、CRM等工作流。在企業數字化程序中,如果給每個工作流都定製一款App,那將是一個龐大的、沒有價效比可言的工作量。如果根據Gartner所預測2024年全球約有65%的應用程式將涉及低程式碼開發,那將是一個巨大的需求市場。中國雲廠商現在已躋身基礎設施層的全球大廠行列,但在應用層始終缺乏一個像Salesforce、SAP級別的大廠,類似雲釘一體這個方向會讓人看出苗頭。

11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調查顯示:30%小米使用者願意換華為?華為使用者忠誠度超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