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今年說起來還是發生了幾次比較嚴重的資訊洩露,主要是因為一些APP收集使用者的個人資訊,然後就轉手賣了出去,所以導致了非常多的使用者個人資訊被洩露了,經常出現一些騷擾電話還有騷擾簡訊等等,但是後面就有傳聞,除了洩露了個人資訊,有些APP甚至還能夠“偷聽”一下子就引發了眾人的熱議。

對此自然是要有個說法的,畢竟如果是洩露一些個人資訊的話其實還好,畢竟現在基本上只要是使用手機的,用過APP的資訊應該基本上也被洩露得差不多了,而且相關的措施也比較完善,所以也不用過於擔心會有什麼問題,只要自己和周圍的人不要被什麼詐騙的電話或者簡訊給騙了,平常謹慎些就行。

但如果是偷聽的話,這個事情就會變得更加的嚴重起來,畢竟這個時候洩露可能就不僅僅是個人的資訊了,比如說一些比較機密的通話,或者是會議,尤其是在商業機密中極具威脅性,所以如果能夠實現的話,那豈不是大家的底子其實都暴露在了外界的眼前。

有關的專家就此進行了調查,據APP專項治理工作組的專家何延哲表示,目前他們正在對於使用者們常用的近千餘款APP進行檢查的時候發下,並沒有哪一款的APP在進行偷聽,而這位專家表示APP偷聽其實在技術上是可行了的。

那為什麼這些APP明明有著偷聽的能力,但是卻沒有一家公司敢於開啟偷聽的能力呢?其實專家也給出了答案,表示這其實“根本沒有必要”。主要的原因這麼幾個,首先是容易被發現,其實只要開啟手機的錄音功能就可以實現偷聽了,但是現在的手機系統對於錄音許可權設定了開關和一些提示,所以就容易被發現。

而且被人發現之後,就會面臨著非常的糟糕的局面。畢竟是觸犯了法律的事情,所以一般來說常規的企業的APP ,並不會進行竊聽,為了一條廣告或者是推送什麼的,然後去挑戰法律的威嚴,這顯然是得不償失的。

當然,可能有很多的朋友發現自己常常在說完什麼之後,就發現自己被推送了一條關於某件商品的資訊,但其實有時候只是偶然而已,因為這條訊息很有可能是10多億網民都被推送了,但是當時剛好你說了話而已,所以大家在使用APP的時候,可以稍微放心一些了。

18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你還想著3999買iPhone 11?這次的小米1才是真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