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越來越多的電商企業開始崛起,大量的購物場景會在網路平臺上出現。
消費者也更加習慣通過網路來購買自己需要的東西。既然網路已經能夠滿足購物的需要,那麼線下實體店的生存就非常讓人擔心了。尤其是像前段時間雙11活動,很多的消費者囤積了眾多的商品。消費需求已經被提前滿足,在很長一段時間線下實體店將不會有什麼生意。
在中國內地很多的一線城市商鋪開始倒閉,尤其是衣服鞋帽等領域的店鋪,很多的專家分析認為是網路購物的出現衝擊了線下實體店,但事實上這種情況只在中國發生,而美國日本雖然網際網路也非常發達,但是還沒有到能夠取代線下實體店的地步,那麼在這些國家線下實體店又是如何生存的呢?
先說說美國,網路購物也是美國人生活的一種常態,但是線下購物依然非常流行,主要原因,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美國人的生活習慣與中國人相差很大,美國人喜歡社交,線下購物能夠增加朋友間社交的機率。其次,雖然美國的網購平臺上也能買到眾多的商品,但美國的物流成本非常高,在某些特殊情況下,物流成本甚至會超過商品本身的價格。這樣一來,總的價格就會對美國網友很不友好。
另外,美國人也習慣了進行信用卡消費,而信用卡更多是用於線下購物的場景,而多的網購平臺為了能夠推廣自己的支付工具,對於信用卡購買商品往往會比較排斥,會設定一系列的障礙,這也影響了信用卡網購的可能性。
再說說日本,在日本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其服務行業,從事這一行業的從業人員往往素質較高,任何細節都能夠想得非常到位,客戶能夠真正有賓至如歸的感覺,而在網路購物平臺上,由於人和人之間並沒有面對面,就算是網路客服非常熱情,客戶也不會感受得到,因此想要在網購平臺上提升服務品質是非常困難的,但是線上下卻相對能夠辦到,因此在日本線下購物有非常硬核的核心競爭力。
這也給了很多中國商家一定的啟示,想要在電商大行其道的今天立於不敗之地,一方面要分析網購平臺無法做到的事情,看看自己的實體店是否能辦到,另外一方面也要發揮線下實體店的優勢,尤其是服務方面的優勢,兩者相結合便能產生線下購物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