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昨天,小米11釋出,先說一句雷總辛苦了,洋洋灑灑兩個小時的釋出會,可以說是超高強度工作了,以至於雷軍不小心把DXO霸榜念成了DXO爸爸。但釋出會時間長並不意味著節奏拖沓,昨晚的釋出會內容已經不能用豐富來形容了,簡直就是溢位。當雷軍宣佈小米11 3999起售的時候,彈幕的盛況已經可以說明這個價格有多麼震撼。

一款搭載最新旗艦晶片、配備頂級螢幕、高質量立體聲揚聲器、軟硬體無短板的2021年旗艦機型,賣3999元。不僅觀看直播的網友想不到,相信大多科技圈媒體、甚至很多友商,都是萬萬沒想到的。或許連小米自己,最初也不打算以這個價格發售小米11。

根據企鵝智庫一份最新的研究報告,20年國人平均換機預算為3200元,在一線城市,這個資料為3700元。最近幾年手機不斷漲價是個不可避免的大趨勢,人們的換機預算當然也會隨之提高,售價和上代持平的小米11,讓旗艦產品進入了大多數人的預算範圍內,競爭力不言而喻。小米11售價公佈後,感到最大壓力的應該是華為nova 8 Pro了。

這款手機8+128G的起售價和小米11一樣,為3999元。但是nova 8 Pro並不是一臺旗艦手機,它在各方都是一臺4000元價位手機應有的樣子,沒有高效能晶片、沒有用最好的螢幕、沒有用最好的攝像頭、甚至沒有線性馬達,就連軟體體驗也比不上小米的MIUI。即便是這樣,你很難說nova 8 Pro是一臺糟糕的手機,大麴率曲面螢幕、120Hz重新整理率、超高取樣率、高畫素的前置攝像頭、甚至在充電功率方面比小米11要領先,這些資料揉在一起,加上華為Logo,完全足夠支撐4000元的售價。

不少網友對華為nova 8 Pro一片看衰,認為售價一模一樣的情況下,更多人都會選擇小米,nova 8 Pro甚至會面臨一波退款潮。固然,小米11極具競爭力的售價會對友商產品造成衝擊,但我們也不能忽略品牌的價值。華為憑藉著P系列和Mate系列樹立的高階形象讓他們在4000元價位依然可以賣出高溢價的產品。

其實無論是華為還是小米,在產品定位上都有其不完善之處。華為希望在中端產品保持高利潤,但是他們的整體實力沒有辦法做出iPhone SE、iPhone 12 mini這種刀法精湛、讓廠商和消費者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產品,因此nova 8 Pro顯得產品力不足。而小米在高階之路的程序中畏首畏尾,生怕失去了衝著價效比而來的使用者,因此哪怕今年定價最高的小米10紀念版,也仍然給大家一種“真香”的感覺,小米沒有賣出旗艦機應有的高溢價。

雷軍讓小米11起售價維持在3999元,是一個艱難的決定。或許他也知道,小米手機消費者中,有不少是單純衝著高性價比來的,因此昨晚的釋出會,小米花了很大的篇幅聊系統體驗、聊粉絲社群,這也是未來小米集中發力的方向,他們希望“真米粉”的數量變得更多,希望把品牌中立的絕對理性消費者轉化為具備小米品牌粘性的忠實使用者。小米高階化並沒有暫停,但每一步都要走得謹小慎微。小米11雖然沒有漲價,但是21年的小米超大杯應該會比以往都要“大”。

6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走華為的路,讓華為無路可走?OPPO、VIVO連連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