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這兩天,小米和「得到」相繼宣佈推出自己的電子書閱讀器。

我望著泡麵上蓋著的Kindle voyage沉思良久:一次出兩塊泡麵蓋,是現在的年輕人一碗泡麵吃不飽了嗎?

01.遲到的小米閱讀器

小米,確切地說「多看」,是我認為最早應該推出電子閱讀器的。

在Kindle還沒在國內成為潮流時,刷「多看」系統來改善Kindle原生系統的諸多bug和優化電子書個性化排版,是最實用的解決辦法。尤其是排版引擎,當年業界領先。

而我等來等去,等到的卻是「多看」被小米收購,然後逐漸淪為二流的系統內建app。

在海量的版權內容和網文版權化程序中,「多看」閱讀沒跟上,結果我們看到了,聯合咪咕的網文資源,Kindle出了Kindle X 咪咕版。基礎版、低價位,一時間收穫了不少年輕使用者。

而在第二波知識付費的潮流中,缺少內容支撐的「多看」在app優化和體驗上已是天然缺少升級空間,跌落神壇毫不意外。

這次小米推出的眾籌款「多看電紙書」是遲到了,但還算恰逢其時。

近幾年藉助Kindle、掌閱等的訓化,市場使用者對電紙書的接納度顯然已經相當成熟了。小米生態鏈下,加入這樣一款產品無非是錦上添花,提升使用者體驗罷了。

不過,579的眾籌價和這個外觀,怎麼看都像極了“泡麵蓋”Kindle青春版。

來,看臉的時候到了。蓋住LOGO,你分得清哪個是Kindle,哪個是Mireader嗎?

02.應時而生的「得到」閱讀器

從我目前了解的情況來看,這款閱讀器是基於Boox閱讀器定製的,售價1998元,還送電子書會員年卡一張。

從外觀上看,它和Boox幾乎沒有區別。優點在於,內建安卓系統可以下載安裝其他app,靈活性強。

之所以說它是“應時而生”,是因為「得到」它不缺內容。如何讓內容轉化再轉化,或者基於裝置實現相互轉化,正是它出現的價值。

「得到」這款閱讀器應該是對標Kindle Oasis,直指重度閱讀使用者。1998元的價格雖然拼不過索尼大法,但是差不多可以買個iPad Mini了。

7.8英寸的螢幕比Oasis的7英寸還要大,便利性大打折扣,不適合碎片化閱讀場景。我有一款掌閱的Smart X,這貨碩大無比,只能放在家裡或辦公室固定閱讀,每天揹著是萬萬不能的。

順便說一句,掌閱今年初就剝離了閱讀器等硬體業務了,因為毛利率低、使用者基數少,去年還處於虧損狀態。

@快刀青衣說過,做閱讀器不為賺錢,只為了提升使用者的學習和閱讀體驗,還真是說了句實話。

03.C位第三者「微信讀書」

明明是兩個人的表演,生生被第三者搶了C位。沒錯,說的就是「微信讀書」。

也曾吐槽過app太難用,優質電子書資源太少,現在我的Kindle淪為了泡麵蓋,我變成了「微信讀書」的重度使用者,早早買了無限卡。其實除了我,一位資深Kindle使用者也轉投了「微信讀書」的懷抱。人類果真都逃不了“真香定律”。

除了圖書量略少之外,現在app的互動體驗和運營活動,我幾乎是挑不出毛病了。

最近,「微信讀書」又推出了網頁版(https://weread.qq.com),可以同步更新閱讀進度。這樣,上班族“摸魚時刻”在電腦上也可以讀書了。

04.醉翁之意不在電紙書

上面我們討論過,電子書裝置並不賺錢,使用者基數也不會很大,為什麼各家還要爭先恐後做呢?

其實從貝索斯堅持推廣Kindle開始,電紙書的使命就很明確了:別把它當做一個裝置,它其實是一種服務。裝置以低價佔領市場,各自分一杯羹,增值服務才是長線釣魚。

電紙書可以給使用者更好地呈現內容,提供更理想的閱讀體驗,在沉澱使用者和增強粘性方面發揮作用。你也可以說這是使用者消費升級的表現。

就像手機行業,差異化越來越難做,外觀效能之上最後更多的是拼生態、拼體驗。電子閱讀行業,就裝置而言,短期內實現質的飛躍是不太可能了,換殼為生、續航能力小增小改勉強可以,關鍵是這東西只要不摔,換新頻次太低了。

所以,這個行業裡,最終勝出者,還是離不開知識付費的本質:內容資源的質和量,以及依託於這個延伸的服務,比如會員、有聲書等等。沒有了內容優勢,以換殼為生,再好看的“泡麵蓋”它還是個泡麵蓋。

對了,不讀書或者讀書量每月少於3本的,電子閱讀器這筆錢可以省下了。手機app可能真的更方便些。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做亞馬遜無貨源模式,如何解決差評問題,新手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