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阿里巴巴不太平,先是螞蟻金服上市擱淺,再是被約“喝茶”談話,12月24日整個阿里巴巴集團被反壟斷立案調查,大殺器一出,其股價暴跌,市值蒸發了4300億港元,約合3600億人民幣,相當於整個格力電器的市值。
從目前的政策風向看,2021年反壟斷都可能成為一個持續的話題。
從什麼時候,網際網路在國人心中從“小甜甜”突然變成了“牛夫人”?
社群團購可以說是個導火索。阿里、滴滴、拼多多、美團、京東等網際網路大佬們都扎堆社群團購,本來這是件便民的好事,疫情以來,社群團購解決了許多城市隔離期間的蔬菜採購問題,價格還便宜,品種也豐富,但“個別”財大氣粗的網際網路大佬們為了“搶地盤”,開始補貼,價格低了倒是可以讓老百姓們去薅一把羊毛,但也有越來越多的呼聲認為,補貼戰傷害小商販的利益,這是要趕盡殺絕啊?
技術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我們要效率,更要公平!
因此從社群團購的輿論爭議開始,網際網路如何慎用平臺、管好資本的去處,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監管。
12月中旬的中央政治局工作會議上,有了定調: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等新指示。緊接著,國家市場監督總局對阿里巴巴、閱文、豐巢出具的三張罰單,處罰他們在收購同類企業的時候沒有按規定申報資訊,更是“敲山震虎”。
為什麼說是“敲山震虎”呢?這次處罰的是申報程式不合理,每張罰單50萬元,對於這些大公司真的是毛毛雨,監管部門的負責人也公開肯定了網際網路經濟的正面意義,但是提醒各位:網際網路發展是正路,收購也可以,但一切要按規矩、規定來,絕對不能馬虎。
不過這次阿里的調查針對的是“二選一”,什麼是“二選一”呢?
無論是二選一還是N選一,這本應該是消費者的權利,但電商卻把這一權利據為己有,要求商品或者服務的銷售者只能在一家電商上銷售,其他平臺不能夠銷售。
這就嚴重構成了平臺利用自己的“市場優勢地位”,裹挾商家,影響商家的正常發展,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項下的限定交易行為”,最終也傷害消費者的利益。
這次對阿里的調查已經不是敲山震虎,調查過程和結果我們將持續關注。
反壟斷“用心良苦”
“我國在網際網路領域加強反壟斷監管舉措,有利於規範行業秩序、促進平臺經濟長遠健康發展”;
“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因此,反壟斷核心是鼓勵創新、鼓勵競爭!網際網路巨頭們實際上為社會做了很多好事,除了便利的數字生活,今年的抗疫他們也出了不少力。
健康碼、出行碼為抗疫做了很大貢獻,小程式、電商也讓很多線下的小生意人在線上找到了活路。這些大公司也都出錢出力、捐款捐物。
大企業應該有大企業的擔當和責任,賺錢已經不是社會對這些企業的衡量標準了。
星辰大海在哪裡——科技創新是明路
2020年馬上就要結束了,這一年過得多麼不容易,想必我們也不用多說。但令人欣慰的是,中國有望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全年經濟正增長。
這個唯一“正增長”,對於14億人口的大國殊為不易,對世界意義重大,其背後是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旺盛活力。
然而,2021年,無論內外部環境,我們還面臨更大的發展壓力。特朗普雖然下臺了,但美國的“實體清單”還在,相信在中國科技發展史上,過去一年多的“毛衣戰”,都將會留下重要一筆,這是一個極強的警示。
我國社會各界對發展晶片半導體、智慧製造、生物醫藥等硬科技實力的迫切性認知,空前一致。
網際網路離科技非常近,網際網路企業有實力、有資本,為什麼不能向著更長遠的方向發展呢?
實際上,我國網際網路發展在雲計算領域已經實現彎道超車,縮小國際競爭差距。國際研究機構Gartner資料顯示:阿里雲增速迅猛,全球市場份額持續提升,與亞馬遜、微軟差距逐漸縮小;騰訊雲超過IBM,增速在Top 5廠商中位列第一。
網際網路巨頭們可以用自身擅長的數字技術助力傳統產業,也可以引領更多社會資本投入新興科技產業,更大範圍加入硬科技技術的原始研發。
目前我國華為、阿里、騰訊等企業已經實現了各種終端應用場景的全覆蓋,但晶片設計、原材料、高科技製造等更上層、中層的發展也需要快速填補。
以半導體產業鏈為例,晶片設計、封裝等環節目前已經進入成熟發展階段,國產廠商需要更多的時間積累以及客戶開發,晶片製造和深層要素則需要更多的資本研發投入,才能完成全棧要素創新,形成硬科技發展。
“別隻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無論是社會還是政府,都希望看到網際網路經濟能走入新一輪創新期,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