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1月下旬以來,不少公司都陸續公佈了自己的第三季度財報。而在電商行業裡,最受關注的無疑是新電商拼多多。
此前雙11大促結束後,各家電商都甩出了自己的戰報,從使用者到成交額都迎來了不小的增長。而拼多多卻一反常理,並沒有過多披露大促期間的資料。拼多多方面表示公司上下都在忙著補貨發貨,實在沒有時間去整理、公佈戰報。
從這次釋出的第三季度財報,我們或許可以找到令拼多多如此忙碌的原因。
財報顯示,截至今年9月末,拼多多的年活躍買家數已達5.363億,同期淨增高達1.508億。而與使用者一起增長的,還有平臺的經營虧損。
三季度,平臺經營虧損規模為27.92億元。而去年這時候,拼多多的宣傳語還是“3億人都在用的拼多多”,那時平臺的虧損規模僅有12.6億元。
虧損對於電商平臺來說再正常不過,淘寶初期曾經連續9年虧損,京東剛做起來的時候更是連續12年虧損。但大家都能接二連三的融資成功,從而繼續擴充套件自己的商業版圖。
拼多多也是如此,沒人會相信一個5億使用者的平臺無法盈利,但它的野心不僅於此。對於電商平臺來說,只有在初期不斷砸錢擴大規模,才能有更大的發展機會。
燒錢不重要,重要的是錢燒在了什麼地方。
財報中的資料顯示,拼多多在三季度的市場推廣費用持續增加,主要是“百億補貼”全面開展。除了國內外的知名大牌商品以外,這個活動也專門針對“新品牌計劃”中的中國產品牌進行補貼。
新品牌計劃旨在扶持一批國內製造商,幫助他們打響自主品牌的旗號,目前已有85家正式成員。整個三季度,“新品牌”商品的銷量超過2700萬單。
這2700萬單商品,都是在補貼價格中推廣出去,拼多多為此砸了不少錢。然而“新品牌計劃”不僅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也有利於重塑供應鏈,這正是拼多多燒錢做規模的真正邏輯。
這還只是“百億補貼”中的冰山一角,從整個活動情況來看,“百億補貼”囊括了國內外品牌超過2800家、熱門商品2萬多款。
一年淨增1.5億使用者,對於任何一個電商平臺來說都算的上是“奇蹟增長”。如此看來,百億補貼很有可能成為,拼多多繼“拼團”玩法之後的一個新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