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美國在晶片方面的“威脅”,華為已經非常積極的在生產線上面做到去美化了,但是美國依舊是不依不饒,不僅讓華為在晶片上面出現了嚴重的短缺,同時也讓美國本土晶片企業遭受到了嚴重的損失,從近段時間以來,美國本土半導體晶片企業的損失額來看,當初華為消費者業務部總裁餘承東的預言可能又一次成真了。因為當初美國開始“誘導”本土科技企業以及歐洲半導體產業,對華為採取行動的時候,就已經徹底的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

然而科技企業是全球化的,當一個面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就會導致後續的產業鏈呈現出負面的影響,供應商庫存積壓,西方半導體行業損失達到千億美元,這些都是非常真實的寫照。然而讓歐洲科技界始料未及的是,美國在發展的過程當中意識到了這樣的問題出現,便開始允許一系列的美國科技巨頭恢復對華為晶片的供應,這其中就包括高通,英特爾,英偉達,AMD等。

但是對於被“誘導”的歐洲科技界來說,卻毫無恢復供應的動靜,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歐洲科技界已經完全的感受到了被忽略的樣子,所以立即對外宣告,表示接下來將會加大對於歐洲市場半導體行業的投資同時,會在未來2~3年內投入1,450億歐元,摺合人民幣達11570億元,目的就是要大力的發展自己的處理器和半導體技術,擺脫外界對自己的影響,同時也能夠為華為等在內的中國科技企業提供所需要的技術。

其實早在此前英國晶片框架巨頭ARM被英偉達收購就能看得出來,美國早已經開始打歐洲市場的主意了。而在這之前餘承東就說過,很多關於晶片方面的話,雖然說會被網友們調侃為“餘大嘴”,但句句在實,只是有一點誇大的成分罷了,大概這才是真正的“戰略家”所在吧,畢竟現在華為面臨的就是一場無形的“戰爭”,好的指揮已經成就了戰爭成功了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