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11月22日,2019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結果揭曉。此次增選,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的當選引人注目。在此次增選啟動之初,中國科協

辦公廳發文明確提出鼓勵從民營企業中推選院士。這是首次著重強調民企科研力量的重要性,王堅的當選便是這一歷史性變化的結果。

看度記者了解到 2008年,王堅博士加盟阿里。2009年,王堅創立阿里雲,由此開創了中國的雲端計算時代。阿里雲是阿里科技戰略的發端,此後十年,阿里在科技領域持續投入,大規模引進頂級科技人才,2017年,達摩院成立,2018年,平頭哥成立,阿里被認為已經是科技人才厚度最深的中國科技公司。

阿里內部資訊顯示,公司38位合夥人中,超過三分之一是技術出身。阿里10萬多名員工中,6萬多名為科學家和工程師。在頂級科學家隊伍中,王堅是傑出代表,但阿里科學家陣容遠不止一個王堅,可謂良將如潮、大牛雲集。

例如,阿里巴巴量子實驗室科學家馬里奧·塞格德(Mario Szegedy)是匈牙利科學院外籍院士,本地生活研究院高階研究員何田為ACM Fellow、IEEE Fellow,阿里巴巴達摩院機器智慧實驗室主任金榕為前密歇根州立大學終身教授,達摩院語言技術實驗室負責人司羅當選ACM2019年度傑出科學家。

橫跨前沿科技研究與技術落地是阿里科學家最大的特點,2018年5月,猶他大學終身教授李飛飛加入阿里,擔任阿里雲智慧資料庫事業部總經理,推動自研雲資料庫的研發與應用;今年3月,深度學習框架Caffe之父賈揚清從Facebook離職,加入阿里任阿里雲智慧計算平臺事業部總經理,加速資料智慧技術的產業應用。

目前阿里已經有數十位科學家獲得院士、頂級協會Fellow、傑出科學家,其中IEEE Fellow就有10多位,國際知名高校教授就有30多位。科學家們正在阿里內部各主要技術和研發部門中擔當重任。這支隊伍帶出的阿里科技團隊目前已在國際頂級學術會議上發表450多篇論文。

技術人才紛紛湧入,是阿里堅持科技戰略、堅決加大研發投入的必然結果。根據普華永道釋出的《2018年企業科技創新企業1000強》報告顯示,阿里巴巴在國內所有上市公司中研發支出佔比位居第一,躋身世界頂級科技公司行列。

在科技領域的持續投入和科技大牛們的加盟讓阿里正迎來最美好的收穫季。過去十年,阿里在雲端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晶片、區塊鏈、量子計算等前沿科技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率先在全球完成了“去IOE”的壯舉,首創了城市大腦、資料中臺、新零售等創新技術與產業。此外,專注於基礎科研和前沿技術的“達摩院”已經創下了四十多項世界第一,平頭哥第一顆晶片已經發布。阿里正在成為全球頂級科技公司的路上一路狂奔。

來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型國企的科學家一直是兩院院士的絕對主流。而王堅帶領團隊攻關的雲端計算,則是通過市場的方式在前沿科技領域實現了突破。他有雙重意義:一方面實現了世界範圍的市場領先。其次,用技術的方式推動了中國雲端計算產業的蓬勃發展。

從更大的視角而言,由小見大。某種程度上看,這體現了中國的科技創新體系正實現結構性的升級,真正把蓬勃的市場科研力量、民營企業的科研力量融入到國家視角,激發民營企業的科研創新熱情,並開始成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新“引擎”。

王堅當選院士,可謂歷史的必然。中國民營企業發軔於草莽,在全球產業鏈中長期處於低端,因此民營企業人士長期缺位兩院院士。但近些年,中國民營企業正在發生從小到大,又從大到強的質變。與阿里類似,中國民營企業發展至今,面臨越來越多的世界級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便會不斷產生世界級的技術成果。因此,頂著輿論壓力構建阿里雲的王堅當選院士可能有偶然,但兩院院士中出現來自民營企業的科學家卻是必然。

當前,中國已把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現代化建設全域性的戰略舉措。然而,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國家創新體系還存在結構性短板。在發達國家,民營企業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主體,而在中國,過去解決重大科技攻關難題,一直依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

但是,隨著中國的科技創新從全面跟跑發達國家,到部分並跑甚至領跑,在一些領域,我們開始進入沒有前人經驗可以借鑑的無人區。王堅帶領團隊開發的雲端計算正是如此。實踐已經證明,在一些創新的無人區,民營企業與科研院所各有優勢,應該發揮各顯神通的能力。尤其是民營企業對科研價值的嗅覺靈敏、科研成果轉化能力強等方面,是對國家整體創新體系形成有力的補充。

從這個角度看,王堅當選院士無疑是一個承前啟後的標誌性事件:回望過去,這是中國民營企業歷經四十年篳路藍縷、不斷壯大的縮影,展望未來,這是民營企業正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建設補足結構性短板、點燃新動力引擎的象徵。

圖片來自阿里巴巴集團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特斯拉電動皮卡現場翻車:兩車窗被砸碎 馬斯克無奈聳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