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凡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網際網路行業也是如此。

2021年的第一天,科技圈就爆出大瓜,華為主動發文宣佈下架騰訊遊戲,攤牌了,分手了。

我問老張:如何看待華為和騰訊的遊戲渠道之爭?

老張說:羊毛長在豬身上。手機利潤低,遊戲利潤高。手機品牌商有硬體支配權,而騰訊是軟體方,如果不掏出50%的“買路錢”,硬體方是不會開山讓路的。

於是乎,一家覺得給少了,一家覺得給多了,所以吵起來了。

這裡其實涉及到一點商業模式的問題。

作為硬體公司,其實毛利潤很低,甚至比大多數實體企業都低,至於跟專注賣面板的“服裝廠”騰訊比起來,就更是不值一提。即便像華為這樣溢價率較高的手機廠商,單靠硬體銷售額也依然難以支撐足夠的利潤。

雖然資料漂亮,但也正如羅永浩說的“不賺錢,就交個朋友”。

羅永浩說的“不賺錢”是因為他手機硬體普及率和品牌溢價率達不到賺錢的盈利目的。簡單的說就是,用的人夠不夠多?靠品牌溢價能不能有消費者買單。

華為的品牌優勢確立以後,普及率和溢價率都不錯。比如,一部蘋果,一部華為幾乎是成功人士的標配。

所以,華為在手機市場上有自己的話語權。

騰訊的軟體公司,是脫離不開硬體支援的,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當消費者買了手機後,自然要下載APP,比如下載遊戲實現娛樂功能。這時候,就出現利益合作了,當用戶透過華為手機商店下載騰訊出品的遊戲時,就意味著華為手機商店是騰訊遊戲的分發渠道。

所以,當有使用者從騰訊遊戲上消費,騰訊就需要支付一半的費用,你可以叫“過路費”,或者“買路錢”。

注意,是一半,這個比例其實很高。據瞭解,遊戲廠商和安卓渠道之間的分成比例大多是5:5,蘋果、Google Play這樣的平臺在全球市場採取的分成比例是3:7。為此,騰訊也曾經和蘋果硬剛過。

所以,騰訊希望將這款遊戲的分成比例提高到3:7,但是雙方沒有就這一分成比例達成一致。

自己辛辛苦苦做出來的產品,卻被別人輕輕鬆鬆分走一半,你氣不氣?

既然談不攏就吵唄。

相信有道友會問了,既然騰訊不服氣,為什麼要等到今天?

這是個好問題,因為時機成熟了。分享兩個鬼谷子縱橫學知識點,第一“度之往事,驗之來事,參之平素,可則決之”,揣度往事,推演未來,結合當下形勢,即可做出決斷。華為選擇這個時候發聲明,騰訊選擇這個時候談分成,背後其實有必然原因的。

有一款叫《原神》的遊戲,沒有與手機硬體廠商合作,也就是說,在手機商店裡沒有上架,而是透過B站,taptap等第三方網站的投放來實現渠道合作。

出乎意料的是,《原神》這樣的產品成功了,這讓騰訊眼前一亮,回家一翻賬本發現自己是B站的第二大股東,自家的應用商店應用寶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既然,自家有“大別墅”,何必忍氣吞聲的躲別家屋簷下?

第二個知識點,資本支配的科技巨頭一定是理性的,正如鬼谷子說的“去患從福”,在利益面前,

理性人的決斷自然是趨利避害的,而趨利避害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利益最大化。

但是,趨利避害的選擇,絕不是各自為政,孤芳自賞。因為協作才能創造最大利益和價值。有時候,我們的選擇,會成就別人以及自己的成功,拋開私心共同成長才能共贏。同時,生意人的精明,不在於獨贏,而在於共贏!獨贏造就的壟斷,又是所有人不願見到的。聯盟才能做大事業,合作才能做大生意。

所以,兩家博弈結果會怎麼樣?阿信想說的是,會接著談下去,談到合作為止,大商人的格局一定是合作共贏!

8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電商巨頭,社群團購,網際網路巨頭,為社會做出貢獻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