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終將有一天,新能源汽車會沒有補貼。

按照國家政策規劃,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額度,逐年在降低,一直到完全退出。

有人摩拳擦掌,溫室裡長不出參天大樹,要去殘酷的市場裡磨鍊磨鍊;也有人表示疑慮,價格本來就不低的新能源汽車,如果沒有補貼,誰來買單?

造車新勢力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10月16日一條微博披露,今年前九月,中國市場電動車真正賣給了C端消費者,僅十幾萬輛,而前九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是88.8萬輛和87.2萬輛。

也就是說,真正買新能源汽車的人,不到四分之一。

巨集觀政策講,中國很早就開始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比如,著名的雙積分政策2018年4月正式實施,就從根本上規定了,車企必須生產新能源汽車。

現實角度講,越來越多的城市推出雙限,搞不到燃油牌就必須上新能源了。

新能源汽車既要生產,也有需求,實際上又賣得不好,對於車企來說,似乎是個死迴圈,腦殼疼。

沒辦法解決了嗎?

# 那些年,我們愛過的補貼

要吃透以上問題,我們得講講新能源補貼歷史。

2001年,著名的「863計劃」出爐,國家開啟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加上地方配套資金,先後投入24億,鼓勵企業研發電動汽車。

而實際上,2001-2005年,不少廠商以「新能源汽車」為概念大肆炒作,沒有一家進行商業化落地,目的僅僅是為了騙Money。

話又說回來,24億真不夠啊。

一直到2010年,「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試點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出臺,這算是開啟了直接對新能源汽車進行補貼的大門。

再然後,補貼方案几乎一年一調整,有兩個層面,一是對續航里程、電池能量密度等要素的門檻拔高;二是,對以上要素設定更加細緻的階梯,每個階梯補貼額度不一,且逐年降低。

反正在2016年,財政部就發話了,逐年減少補貼,2021年或完全取消。

而「暫行辦法」裡,同樣規定了,對汽車生產企業將新能源汽車銷售給租賃企業進行補貼。

好了,出路來了。

# 我們一起做共享

2012年滴滴打車橫空出世,2014年ofo共享單車誕生...

這些中國共享經濟的典型產物,在交通方面,被稱之為共享出行。

儘管單車們近些年式微,多少有些不妙的趕腳,但滴滴經過燒錢,合併,幹翻同儕,穩穩當當坐上了行業獨角獸地位。

它們的最大意義,是豐富了國人出行方式,帶著「網際網路+」的思維,調動與分配社會資源,創造了新形式的就業機遇。

同樣,也給各大汽車廠商們一些啟示。

那就是,入局共享出行行業,並且逐步實現,共享汽車新能源化。

政策上,會對將新能源汽車出售給租賃企業進行補貼,好是好,就是最開始被一些投機倒把的企業帶壞了,比如搞連帶操作,自行成立關聯租賃公司,左手倒右手,車子生產了爛在倉庫,但是合同簽了,去上頭要錢。

這是正兒八經的騙補。

後來,東窗事發,政策緊急調整,按照實際公里數進行補貼。而對策,與各大網約車亦或者是分時租賃運營平臺合作,把車子賣出去。

所以,大抵上,早期老鐵們在街上見到的那些共享微型車,就是最初為騙補而誕生的產物。

事實上,共享出行是一個極度燒錢的行業,說白了,沒有資本的支撐,很難維繫,這或許也是主機廠們沒想到的,典型事件就是2018年途歌失信,以及不少同屬性共享汽車公司的被迫退場。

主機廠們並不care誰GG了,他們只考慮一件事,那就是在必須要生產新能源汽車的前提下,我的車怎麼賣。

而我們講,共享汽車新能源化。原因在於,一是雙限大壓下,只有新能源牌照暢通無阻;二是目前尚有補貼,且主機廠倉庫裡的車子還能再降價,對第三方平臺來說是利好;三是共享汽車都是城市化運營,不需要長途通勤,也就沒有所謂的里程焦慮,開薰吧。

伴隨著傳統汽車銷售市場的不斷下行探底,共享出行,可能是主機廠在這一輪洗牌中唯一可能突圍的機會。除了第三方合作,主機廠也不遮遮掩掩了,不就是花錢嘛,那我自己來做。

做了「開開出行」,目標是向世界一流移動出行服務公司邁進;長安做了「長安出行」,在重慶、合肥、南京等城市同步推進,網點超過200個;北汽做了「華夏出行」,佈局城市超49座,車輛總規模達到4.2萬臺,運營網點2407個,註冊會員數達到189.5萬人;做了「享道出行」,目前上線車隊規模已達1400輛,已進入64個城市,投放車輛4.5萬輛,累計註冊使用者超過400萬,日訂單數超過9萬單;長城做了「歐拉出行」,計劃到2020年,自有車輛規模達到20萬輛,服務使用者1.5億,覆蓋200個城市,市值超過300億;吉利做了「曹操出行」,目前已在全國25個城市運營,投放車輛達27000輛,註冊使用者超過2000萬。

......遠遠沒有列舉完,真是,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享不到。

# 不過是新瓶裝舊酒的把戲

共享汽車大概是兩類方式,一是出租,二是網約車。

前者,球斯基並不看好,這裡參考共享單車的日常負面訊息,什麼輪轂被卸、鏈條消失、掛到樹上、丟進水裡......

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總不會愛惜的。對於汽車來說,造價可比單車貴多了,隨意損壞,維修也不便宜,此外還有各種違章罰款,又是腦殼疼。

而網約車,為了解決此前順風車負面事件以及提高服務品質,突出產品核心競爭力,也逐漸在往專車、專職司機方向轉型。

滴滴如此,後來入局的主機廠也是如此,代表是吉利的曹操出行。

那實際上,就是新時代下的計程車,不過多了點網際網路+的味道。

而傳統計程車公司,在很多雙限城市已經完成了「油轉電」的路子,比如作為全國首批13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試點城市之一的深圳。

2017年年底,公車已經完成了全電動化,累積投放16359輛;2018年4月,深圳市政府印發《2018年“深圳藍”可持續行動計劃》,其中講到,深圳市計程車也基本完成了純電動化,這比計劃時間提前了兩年。

這些新能源汽車訂單,當然是出自相關主機廠。

也即是說,在面向C端銷售不力的情況下,主機廠們只能轉向B端,共享出行則提供了最大的機遇。

你不買電動車,就以為坐不到電動車了嗎,too young。

對於主機廠們來說,不管入局共享出行的決心有多大,想要吃到更多的蛋糕,絕不僅僅是倚靠自己就行了,平臺運營,沒錢是萬萬不能的,但也絕不是萬能的。

就目前來看,即使辣麼多家主機廠小夥伴加入共享大家庭,但圈地有限,都是在自家門口鬧騰,長安之於重慶,長城之於保定等等。

球斯基覺得,想要做大,還是要聯合第三方力量,各揮所長。

類似於滴滴這樣的共享平臺,其實仍然處於燒錢階段,2018年滴滴虧損上百億。

入局共享汽車,譬如「小桔租車」,以及與北汽合作的「京橙」網約車,都是多模式的探索,尋找到更廣闊的的盈利機會。

你有需求,我要賣車,對於雙方以及更多的相關利益體來說,都是破局的大風向。

至於成功與否,球斯基與各位一道,吃瓜以待吧。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急需5G手機的魅族傳來好訊息,依然保持高性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