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近日,“網際網路之父”蒂姆·伯納斯-李發起了一項關於網際網路的“全球行動計劃”,目的在於保護網際網路免受虛假新聞、幕後操縱、隱私窺探等一系列不良現象的侵害。目前這項由蒂姆·伯納斯-李的Web基金會發起的計劃已經得到了全球超過150個組織的支援,其中包括谷歌、微軟、Facebook等科技網際網路巨頭。

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髮展,確實出現了不少讓人不那麼愉悅的現象,這一點身處網際網路時代的我們多少都有些體會。而作為網際網路的創始人,蒂姆·伯納斯-李更是明確表現出對網際網路失望的情緒,他認為網際網路的發展已經失了“初心”,認為網際網路中有“毒瘤”,表示網際網路已經被“騙子和巨怪劫持”,並多次在公開場合呼籲“重建網際網路”......

從蒂姆·伯納斯-李的種種表現中可以感受到“網際網路之父”對現在的網際網路憂心忡忡,然而現在的網際網路真如他所說的那般不堪嗎?所謂的“初心”到底又該怎樣才能保持?而我們的網際網路如果不像“網際網路之父”所希望的那樣“重建”,就一定會滑向不可挽回的深淵嗎?

一、謠言、窺私、牟利...,網際網路發展確實有些“跑偏”

近年來,“網際網路之父”一直在盡力表達他對現在的網際網路的不滿。

在接受英國一家媒體採訪時,伯納斯-李說到:“我認為人們對網際網路上發生不好事情的恐懼正在變得越來越強烈”。去年的里斯本Web Summit科技會議上,伯納斯-李在接受CNBC(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採訪時表示,網際網路目前正處於一個“市場集中度提高、資料洩露和所謂虛假新聞的威脅的“臨界點”。

伯納斯-李認為,網際網路已經不像他剛發明它時設想的那般,是一個“開放的建設性平臺”。今年年初,他發表了一篇紀念網際網路成立30年的文章,其中指出了當前網際網路存在的“三大毒瘤”:蓄意的、惡意的意圖;犧牲使用者價值和福祉產生的不當激勵措施;善意設計帶來的意想不到的負面後果。

所謂蓄意的、惡意的意圖,即一些居心不良之人,利用網際網路作惡。例如謠言、網路暴力、虛假新聞、洩露隱私,甚至是利用資料在網際網路中操縱選舉結果。例如Facebook將8000萬用戶的資料洩露給政治研究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Cambridge Analytica參與了特朗普團隊2016年的美國大選,向特朗普團隊提供了關於選民的詳細資訊。而且Facebook不止一次出現這種現象了,劍橋分析事件引起了輿論譁然,人們在網上掀起了“解除安裝Facebook”的運動,並強烈要求扎克伯格辭職。

谷歌也同樣因瘋狂採集使用者隱私受到輿論抨擊,被指資訊缺乏稽核,導致虛假新聞氾濫,對人們的思想、言論,以及選舉結果造成了極大的干擾。

在中國,雖然沒有網路操縱選舉這回事,但利用網際網路作惡的事例也不在少數:網貸詐騙、社交媒體上散佈謠言、網路暴力、假貨氾濫、APP過度收集隱私、打著“網賺”旗號的龐氏騙局、虛假資訊造成的不可挽回的後果......真可謂不勝列舉。

第二點則是犧牲使用者的利益去滿足某些網際網路機構、企業牟利的需求。

例如基於廣告的收入模式對虛假資訊的病毒式傳播進行商業獎勵。有時候我們進入一個頁面,就會彈出一大堆廣告,不管你同不同意願不願意,強行送到你眼前。使用者點進去就會有流量,流量就等於金錢,但這是在犧牲使用者體驗的前提下產生的利益。

還有一些APP,會給使用者紅包、優惠券等福利,但前提是使用者要用自己的個人資訊儘可能多地提供出來。使用者往往不會去細看這類APP中的條款,於是在不知不覺中洩露了許多隱私,雖然隱私是你的,但你根本沒法控制它們,而隱私洩露帶來的困擾相信很多人都深有體會。

在創立網際網路之初,伯納斯-李有著純真而崇高的目標,那就是“讓全球各地的人們合作解決世界性問題”。他相信集合眾人的力量,能夠解決諸如環境、氣候、醫學方面的重大難題,並且給人們提供一個平等開放的交流媒介,打破壁壘、消除隔閡,創造一個和諧美好的網際網路世界。

這當然是“善意的設計”,但伯納斯-李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網際網路正在被一群“充滿惡意的聰明人操縱”,現實社會中的那些層級的劃分、壁壘、仇恨、惡意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網際網路中。現在伯納斯-李也無法確定網路是否真的是一種善的力量:“如果認為我們所知的網際網路在未來30年裡無法變得更好,那將令人沮喪不已”。

對於這種“跑偏”的狀況,伯納斯-李決心“拯救網際網路”。在2018年於里斯本舉行的網際網路峰會上提出了《網際網路契約》,現在這份契約經過80個組織一年多的起草已然成型,圍繞“網際網路是一個自由平臺、保護網路環境是每一個人的責任”的核心,已有超過50家網際網路機構和企業簽署了該契約,如果其中的條款能夠普及開來,對網際網路中的不良現象能夠起到有效的遏制作用。

伯納斯-李做出的努力對遏制網際網路中負面現象的蔓延確有積極意義,但是仔細想想,現在的網際網路真的像“網際網路之父”所認為的那般糟糕嗎?

二、偏離“初心”不代表方向錯誤,網際網路的未來值得期待

伯納斯-李認為當前的網際網路急需改變:“如果我們不改變網際網路現狀,會有很多事情出錯。如果我們不扭轉局面,我們可能會以數字反烏托邦告終”。為著建立網際網路的“初心”,他在花甲之年創業,成立了一家致力於推動網際網路“去中心化”的公司 Inrupt,領導MIT團隊搭建全新專案“Solid”,頻頻奔走指出網際網路中的缺陷,並努力呼籲改變。

然而網際網路真的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嗎?誠然,網際網路中有許多不好的現象,但網際網路的背後本身就是由人組成的,所以網際網路也不過就是社會形態的虛擬形式。“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網際網路隱蔽虛擬的特質又將人性中的弱點和醜陋放大,所以相互攻訐、網路暴力都難以避免。

至於平等開放,在任何一個地方,絕對的平等都是不存在的。由於資源的不平衡,以及不同的個體出身、教育、觀念等方面的差異,圈層、階級是必然會出現的。哪怕建立網際網路的初心是讓任何人都有發表意見的權利,但事實卻是,必定會有一部分人成為意見領袖,而另一些人會尋找與自己觀念相近的意見領袖去追隨。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們還會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結交,在網際網路中也是如此,於是壁壘、資訊孤島由此產生。

其實無所謂對錯,這些都是網際網路發展的必經過程。而且在這個過程中,福斯通過網際網路也獲益良多:

豐富的資訊讓人不出家門就能盡覽天下事,消除了資訊方面的不平等。而且隨著技術的發展,網際網路中的資訊平臺能夠獲知每位使用者的興趣點,各種先進的演算法推薦機制讓資訊的傳播變得更加精準;

許多人在網路中分享自己擅長領域的經驗,降低了學習成本,我們在網上可以找到運動、烹飪、繪畫等各類教程,不少都是免費的,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社交方面,網際網路打破了交友的地域限制,一定程度上消融了地域間的隔閡。選擇多了,視野開闊了,交到摯友和找到伴侶的機會也增加了。即時聊天工具的發展也讓交友的方式多樣化,圖片、語音、視訊都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變得更近。

現在網際網路早已滲透到我們的衣食住行當中。出門可以不帶錢,但不能沒有手機,吃飯、住宿、購物、出行、娛樂...都可以在網際網路上解決,不僅最大程度上提供了便利,還豐富了人們的業餘生活。

總的來看,網際網路是起到了正面作用的。“經濟學之父”亞當· 斯密在《國富論》中曾提出過一種觀點,可以用來佐證。大意是說一個人會用可以用到的資本“使其生產品得到最大的價值”,在這個過程中人們並無增進公共福利的主觀意願,只為追求個人的利益。但當他們這樣做時,就會有一雙“看不見的手”引導他們去達成另一個目標。

在網際網路中,許多人和機構亦是如此。個體追求更好的體驗,希望獲得更多的實惠,所以會在行動上朝這個方向努力。平臺、企業追求利益,會重視使用者的需求,以使用者為核心,完善自己的產品,使其達到最大價值,通過滿足使用者來獲取利潤。個體和企業在追逐利益的過程中,也無形間促進了社會利益,這樣達到的效果可能比有意要網際網路保持“初心”,或者從一個“純真”的出發點切入去努力,得到的效果要顯著得多。

當前網際網路的發展確實有偏離初心之處,但這不代表網際網路不改變就會滑向無可挽回的深淵。對於負面現象我們需要加以遏制,但也不必太過執著於“初心”,只要結果是好的,初心也就沒那麼重要,只要各方在網際網路中可以得到優質的體驗與最大程度滿足訴求,那麼網際網路就還有希望。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網際網路的未來依然值得期待。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打造個人win10最精簡的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