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體系化生存,是任何時代的人,都無法逃離的生活場景。十年高速發展的網際網路,終於也臨近了“紅利即將耗盡”的尾聲。
猶如朱鎔基總理當初大刀闊斧改革臃腫不堪、效率低下的國有大型企業一樣。當時的國企,一如現今的網際網路大廠,是社會主流中堅,無數人都向往的職業聖地。
然而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無論形式如何變化,生存核心並未改變——來過,又如潮水般退去。
網際網路大廠發展史BAT、DAT、BATJ、TMDP,是我們熟知的網際網路大/中廠代稱。
如果再細分,那就是,PC網際網路時代誕生了BATJ;發展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則崛起了TMDP這四家現如今頗有影響力的公司。(TMDP這四家公司分別代指位元組跳動、滴滴出行、美團點評和拼多多)。
熟悉網際網路圈的人,肯定認為這些都是廢話,誰不知道這個?
你還別說,下沉市場還真不知道。
三、四線再往下走的一些城市使用者,根本也不想知道或瞭解它們的發展流程。因為普通使用者關心的,永遠是自己能看懂的,感興趣的,那麼小部分。
而近年來的網際網路行業,包括大廠,一系列堪稱魔幻的事情正在它們分別涉足的領域不斷髮生。《百年孤獨》這部魔幻現實主義鉅著裡的場景,似乎變換了時空,開始以全新方式在東方國度裡重新上演。
租房青年點燃自己租住的公寓後跳樓自殺,隨後蛋殼爆雷,租客和房東打得不可開交;曾經與摩拜爭奪市場,兇悍一時的OFO,如今成了欠著上千萬使用者十多億押金的“老賴”,不僅玩“人間蒸發”,更在APP上友情告知使用者:您的押金需排隊998年才能被支付。
走網際網路流量收割路線的瑞幸咖啡,因財務造假被停牌退市,雖然面臨證監會的鉅額罰單與訴訟,在公眾看來卻似乎仍然活得很好,還推出咖啡新品;而幾年前普通老百姓跟風投入了養老本金的理財產品,也隨著P2P平臺一起被清零……
毫無疑問,網際網路行業以及大廠的存在,100%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和世界。同樣毫無疑問的是,它們也正在製造新的痼疾與隱患。
網際網路大廠製造的社會幻覺與人間真相騰訊堪比米其林餐廳的食堂、阿里的加班生活補助、京東董事長親自跟快遞小哥一起搬快遞,言必稱兄弟……
辦公環境高大上、工作生活分開、倡導健康快樂的企業文化,落地窗、繁華路段辦公地址、咖啡點心下午茶、高逼格潮流晚會級別的年會與團建……
這一代年輕人哪見過如此人性化陣仗,985畢業卻涉世未深的95後,也沒辦法抵抗美好的生活和工作,這個時代,就只有網際網路大廠能給!
國企?落寞了,也落後了!
公務員?太難考!考試過面試也過不了你懂的!
其他行業?落伍了!說出去都不體面!
教育行業?算了,讓別人去奉獻犧牲吧,我還想跟世界接個軌!碰碰運氣!
不斷迭代之中,社會發現這一代年輕人的確是朝氣蓬勃,的確也非常有才幹有夢想。於是紛紛擠破頭要抱緊網際網路大廠的大腿。
經常會跟財經新聞人民大會堂表彰的行業領軍人物在一起,能不開心驕傲自豪嗎?哪怕工資與付出並不對等,哪怕996,至少人生體面與工資收入之間,總還是有一個是拿得出手的。
年輕人的幻覺可被理解,但是自己上班有多辛苦,前途有多渺茫,就只有自己才知道了。
因為,外行不知道的是:網際網路行業大廠裡,真正核心產品研發等關鍵崗位,才是有發言權,有些許自主權的人;其餘的,都是邊緣型崗位,不僅工作壓力大,瑣事繁雜,而且可替代性極強。
像產品運營這種事情,985畢業生搶著幹,日日程式設計寫程式碼似乎靠譜一些,但可惜程式設計師們,也集體自稱“碼農”——編碼農民工。
舉個簡單的,磨人的例子。面試的時候問的是哈勃望遠鏡都發現不了的天文宏觀問題,進來是讓你負責擰好螺絲釘。長年累月,中間和左右,並沒有提升空間,且隨時可以被更替。
你每天要忙的,其實是這些事:每個策劃方案、初稿、最終定稿,各自需4道審批流程;一個產品原型圖出來流轉一圈,每個層級改一遍,最後無人能拍板;更讓頭疼欲裂的是,不同業務板塊之間,完全是相互競爭關係,而且資源不僅不互相,還互相忌憚。
此外,做策劃運營的人,寫完一篇重要的公關稿之後,要依次檢查N位不同級別的大領導,是否嚴格按照番位順序,在行文中依次出現了……
你那麼沉迷網際網路大廠,像極了父輩當年混在國企的樣子。
所以,外人看來光鮮亮麗的網際網路大廠,其實身在其中的很多人,早早就想逃離。但是又能逃到何處去呢?
“新體制內,毫無奔頭,被螺絲釘角色焊死;向外突圍?薪酬、發展空間、眼界似乎還是差了網際網路大廠好大一截,不划算;學著老油條們一樣上班划水摸魚?良心上又日夜過不去——就這樣混到35歲還不能當中層的話,年底裁員是不是就該輪到我了?房貸車貸怎麼辦?一把年紀了還能找到好工作?”
有時候想起來,還真像父母當年混在國企的樣子,現在也才明白,為什麼他們的生活沉靜如水,卻又始終捨不得破冰。福利好於其他行業、名聲地位體面,哪怕在這個體制內終身寂寂無名,似乎也好過那些混社會的。
這種無形的人生枷鎖,並不因為網際網路的發展,而有任何改善和改變。
99%的95後,被困在如同父輩一樣的人生困境裡,窒息著大喘氣。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編輯 | 一粒米
參考資料:Thibaut, J.W. & Kelley, H.H. (1959)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groups.New York: Wi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