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2019年11月20日,北京,OPPO自家的作業系統ColorOS 7正式亮相。算得遠點,2018年年底深圳ColorOS五週年的活動上,全新版本的ColorOS 6無邊界設計甫一亮相,就技驚四座。這的確是有史以來變化最大,也最漂亮的ColorOS了,隨後到了2019年3月,伴隨著OPPO全新的Reno系列,ColorOS 6也正式登陸OPPO手機,收穫到的一致評價是“又漂亮又好用”。僅僅8個月後,ColorOS 7又問世了,如此快的速度,在ColorOS的更新歷史上真是難以想象,那麼,這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審美已自成一派

從整體的設計語言上看,ColorOS 7對比ColorOS 6並沒有大的方向上的變化,從互動介面到色彩選擇,還是秉承既簡潔又輕量化的設計。從已經使用到ColorOS 6的感覺來看,這樣的美學設計方向是沒有問題的。在會後專訪ColorOS設計總監陳希時,他也提到,本來ColorOS 6上所採用的無邊界設計理念是出於業務上的考慮,但後來發現這樣的設計理念,卻是和OPPO這家企業本身的核心文化非常契合,即本分,淡泊但卻又非常追求極致。並且,無論是蘋果還是安卓系統的原生設計,都是源自西方美學思想,陳希希望可以將ColorOS的無邊界美學理念最終形成一套獨特的東方美學思維,更加相容幷包,而非像西方那種為對抗而崛起的設計思路。

雖然陳希表露出來的設計思維主觀意願非常強烈,但在ColorOS 7上,設計師們還是為使用者的個性化留下了不少空間,比如可以讓使用者自行調整圖示細節等。陳希說根據現在的消費者洞察發現,越是年輕的消費者,越是不喜歡讓別人代表自己,但是iOS所代表的就是一種封閉思維,它用自己的不改變傳遞給使用者“我就是最好的”這樣的理念。但是在ColorOS 7上,陳希認為產品與使用者之間是一種對映關係,它是一種溝通工具,使用者怎麼用取決於自己——我們的產品也許並不優秀,優秀的是使用這個產品的使用者,每個人的使用就會決定每款產品的品質,基於這個考慮,就給消費者留下了自主定義的空間。

陳希對ColorOS 7的無邊界設計有這樣的表達,在我看來並不令人意外,ColorOS的介面放在當前幾大安卓手機品牌之中,美感方面絕對是名列前茅的,這一點在桌面上的表現還不算明顯,在進入各個系統應用之後,看起來就讓人特別的舒服。而這次ColorOS 7更是將一些系統的設定選單放在了統一固定的位置上,用陳希在釋出會上的話來說,就是希望可以以此讓使用者能形成“肌肉記憶”,在日後的使用中感覺能更加輕快自然。同時,這次ColorOS 7更令人叫絕的,是將好評度極高的OPPO Sans字型結束了Beta狀態,並完全開放,免費授權給全社會使用——這一做法真是“敞亮”!

這次ColorOS 7終於也如MIUI和EMUI一樣,加入了無邊界聲覺系統。OPPO與來自丹麥的知名音效公司Epic Sound合作,為系統提供了行簡約人文的聲音體系化設計,模擬真實物理世界聲來放置於系統各個部分輔助操作,提供非常舒適的音效體驗,我試用了一下,的確是比之前那些電子音優雅舒適了很多。同時,在新加入的OPPO Relax應用中,各種自然音效全部採用杜比ATOMS全景聲格式製作,可以給消費者提供各種充滿氣氛與期許的音效,後期這個App還可以在OPPO應用商店獨立下載,更多手機都能有機會體驗到這些特別製作的音效,給生活帶來些許的不同之處。

當然,作為最早提供三指手勢截圖功能廠商之一(2014年),ColorOS 7這次也將這個使用頻率極高的功能進化了,長短按就可以進行長短截圖操作,三指長按滑動又可進行區域截圖,看起來是真的太方便了。只不過考慮到三指截圖在實際使用中會有一定的誤操作概率,因此個人覺得還是留待試用之外再說吧。此外,屬於ColorOS的暗色模式終於在這個版本上到來,而且還是可以自適應應用的全天暗色黑模式,即不需要第三方應用做特別的適配便可以在ColorOS 7上實現暗色模式,只不過目前這個功能還處於Beta模式,即API與開發者的對接還在進行中。在會後的專訪中,陳希也提到像微信這些高頻應用,還是需要與官方進行溝通,但是他的話中透露出的資訊顯示,貌似微信自己也在進行暗黑模式的開發,即未來可能會有自帶暗黑模式的微信客戶端推出。對此我也只能說微信真的很倔強,君不見iOS的暗黑模式下,微信不還是一片“雪白”麼?

在專訪中,陳希還特別聊了ColorOS對於流暢的看法。他說在ColorOS的理念中,流暢的表現應該是對使用者操作的響應很快,但是必要的動畫行程還是不可或缺,無論是邏輯動畫還是效果動畫,都應該帶給使用者一種感受上的快,一種舒適的快,而不是生快硬快傻快,想要得到這種快,把動畫的行程變短或是去掉就可以了,比如這次特別將冷啟動與熱啟動之間的啟動速度做到幾乎無差別的快,就是要統一這樣的使用者體驗。目前我使用的ColorOS 6動畫感覺是不錯的,倒是更加期待新版本的動畫了。

關於ColorOS 7設計方面的專訪資訊差不多就這麼多了。總的來看,ColorOS 7並沒有對上一個版本的美學理念做出多大的調整,畢竟在這個方面真的已經足夠了,新版本更多是在細節與功能上進行了更加完善的調整,特別是像音效、暗色模式等使用者感知非常明顯的部分做出了針對性的調整,讓整個系統變得更好用易用,這個方向我個人也是非常認可的。

差異化的功能訴求

到了2019年底,可能所有的手機廠商都有這樣的感覺:大家做出來的產品都非常接近了,想要在硬體方面找出差異化來吸引消費者的難度越來越大,所以,差異化的功能訴求這樣的重任軟體自然就承擔得更多。而這次ColorOS 7提出的UI First功能設計理念,就是針對這樣的需求而誕生的。

首先就是快,相應的資訊在釋出會的直播中大家都看到,在這裡也就不再重複了。在專訪ColorOS產品總監張昊晨時,我特別問到oComp/oMem/oSense/UFS+這些新出現的名詞,與ColorOS之前出現的HyperBoost系統元件之間的關係。張昊晨說這兩者之間並不衝突,這次釋出會上新出現的這些功能,是秉持UI First原則設計的,它與使用者感知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密,而相比之下HyperBoost系統元件的位置要更加底層一些。不過在會後我還得知,Hyper Boost系統元件在12月OPPO的開發者大會上也會有更新,元件的名稱、數量可能有都會有變化。

然後就是閃回鍵這個看起來非常有意思也很有用的功能。張昊晨說大家一定要對這個功能的本質有比較清楚的認知:它並非是傳統的多工,這項功能的靈感其實來自於狀態列資訊(比如我們邊打電話邊用微信,電話功能就會成為螢幕最上端的綠色長條),算是一個變種,只是將特別的狀態列資訊放大了而已。同時,要在ColorOS 7上順利的使用這項功能,也需要第三方開發者的支援,對此OPPO會將API開放出去,讓雙方一起推動這項功能的進化。

這次ColorOS 7上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雖然在張昊晨的演講中,它被稱為“小功能”,就是強化了ColorOS 7上螢幕亮度自動調節的機制。釋出會時看到這一點,我不禁心中大聲叫好:是的,對比iPhone,到現在還沒有任何一款安卓手機在自動亮度調節上能有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特別是暗環境中,普遍都偏暗,需要用手動調節進行亮度補償。從這幾天到手的試用來看,對比ColorOS 6在亮度閾值的判定上的確有所不同,特別是晚上光線比較暗的環境下,亮度不再像之前那麼低得嚇人了,這一點和iPhone的亮度判定更加接近,感受還是比較明顯。

另外,張昊晨還在專訪中透露了一個很重要的資訊:用於匹配ColorOS 7的PC端軟體已經在開發過程中了,也就是說未來OPPO的手機也可以與電腦之間進行更方便的資料交換,如果你是用手機來幹活兒的人,肯定深知這樣一款PC端軟體所蘊含的重要意義吧。

不過,這次ColorOS 7最令人叫好的就是適配計劃:從2019年11月25日開始到2020年第二季度,一直往前推到R15那一代的OPPO手機,再加上realme品牌,一共有近30款機型,最近從11月25日起,最晚到2020年Q2,都會陸續獲得ColorOS 7的升級適配,這對於OPPO和realme手機的使用者來說,真算是一個莫大的好訊息。從今年3月,ColorOS 6正式釋出上線以來,我們也都知道ColorOS的團隊因為ColorOS 6緩慢的適配過程,捱了不少使用者的罵,但這次ColorOS 7完全不同了。本次適配計劃為何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張昊晨也解釋道:“ColorOS 6是做基礎,做品質,做系統的觀念更新,經過這麼長時間的努力,這些基礎的工作都做得差不多了,更多機型的適配與擴充套件工作就可以更快進行了。”通過我的私下了解,ColorOS 7現在也是對系統底層的功能元件進行了模組化的分解,因此適配工作能得以更快的進行,也就是說從ColorOS 7這一代開始,新版本的升級和適配工作會比過往更快。

寫在最後

無論是看完釋出會後的感覺,還是專訪中得到的資訊,我都可以大膽地判斷:ColorOS 7其實更算是OPPO對於ColorOS 6這個大版本更新基礎上的調整與完善,特別是在完全確定設計語言的基礎方向之後,更加入了UI First的功能設計理念,就像陳希說的那樣:“智慧手機發展到現在,硬核科技已經差不多,在基本功能差不多的情況下,使用者感自然變得更加重要。ColorOS相信這些軟性的東西是現在最好的。其實我們現在還是處於使用者需求的判斷之中,但是大家現在應該在更高的維度上來競爭。”經過上一個版本的重生,ColorOS其實已經算是修成了正果,而在如約完成ColorOS 7的適配計劃之後,屬於這個作業系統的收穫季節可能就真的來了。​​​​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高以翔心源性猝死:拼命已是人生的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