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米11釋出,有一個比較有趣的看點,就是不含充電器和資料線的「標準版」和附贈55W GaN充電器的「套裝版」採用了同價方案,均為3999元起,如此定價策略多數朋友的第一反應是“意義何在?”或者說“標準版的意義何在?”但細細體會會發現頗有心機,這也是個人用營銷“鬼才”來形容的原因,當然不一定對,但值得參考。
1、 公關層面
早在蘋果12系列產品釋出宣佈出於環保因素不再附贈充電器時,小米團隊海外社交媒體就有“吐槽”過這一事件。
而在小米11釋出前夕,官微又釋出“輕薄”一說,打臉一時爽,當時已經看到有“差評”群友將兩張圖作為段子吐槽。
結果沒想到釋出會一出,統統只能閉嘴,之前等著看戲的網友反口直呼內行。
原本在風口浪尖等著被“吐槽”,峰迴路轉竟然在消費者體驗不缺失的情況下,還做到了“環保”理念,簡直站上輿論制高點。
2、 定價資訊不對稱
3999到底值多少?這件事對消費者而言是資訊不對稱的,表面上看是買了「套裝版」的消費者賺了個充電器,但其實我們並不知道是否原本可能就是這個定價策略,小米只是增加了一個減配不減價的選項。
所以對於定價者而言,這件事既能讓使用者覺得有點小賺,自己也不吃虧,是有點意思的,但這應該是基於本文“第1點”而衍生的產物,在實際定價策略層面並不推崇。
某種程度上說,我們實體商業也常有類似的情況發生。例如1件8折、2件7折、3件6折,然後你只要擅於薅羊毛,會發現買了3件產品可能會與買2件產品的消費差不多,第三件等於是白送了。對商家而言增加了動銷率,提高了連帶率,資料起起伏伏,看你用得著哪些了。
想起一個段子:某水果攤主立了一塊牌子,新鮮橙子,10元2斤,9元3個斤。大家都覺得攤主傻,各個都買三斤,卻不知道傻的是自己。估計雷軍也看過這個段子。
無非說的就是在資訊不對稱下,相對資訊匱乏一方的決策往往受制於無形干擾因素中。
3、 消費者需求
理論上來說,消費者大多會選擇「套裝版」,但如果小米給到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說「套裝版」售罄,你會不會為了更核心的手機產品退而求其次,這是一個因產品實際供需關係而產生的問題。當然個人認為這情況不大會發生,一方面畢竟會讓小米陷入到“愚弄”消費者的輿論危機;另一方面按慣例,現實情況是哪個版本都買不著。
同時我相信是有精神需求的少數消費者的——那些已經有充電器且是真的有環保意識的朋友們。看似損失,但如果你把它看做更容易接受的捐款捐物,似乎就更容易接受「標準版」了。
4、對友商的影響
蘋果對這個行業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之前取消耳機孔,國產跟風;做劉海屏,國產跟風;這次取消充電器,國產跟風結果小米來了這麼一出。
現在放在友商面前有幾個選擇:
(1)取消充電器,結果:小米良心。
(2)不取消充電器,結果:缺乏環保意識。
(3)學小米,結果:小米營銷鬼才。
從這些決策而產生的不同效應來看,反證了小米此次定價策略的“有趣”。
“我要不要是我的事,但是你不能不給。”
消費者是“上帝”,這是基於顧客端的訴求,小米也確實做到了,我給,你可以選擇要或不要。
“減配不減價。”
這是站在「標準版」端的視角,看似商家理虧,但實際上是個偽命題。
“標準版的意義是什麼?”
就好比透過配置和價格對比分析,會得出蘋果推出iPad Air 4是為了促進iPad Pro銷售,推出MacBook Air是為了促進MacBook Pro銷售類似,如果你說「標準版」的意義是為了拉動「套裝版」的銷量,那也沒毛病,畢竟如上文所述,同價不代表「套裝版」是在虧本賣。
“這是對環保公司的諷刺嗎?”
這裡的“環保公司”是指誰也無需贅述,環保公司本身沒錯,小米這波操作也足夠內行,裡外都是在做好人。
雖然從結果導向來看,小米11這則定價策略案例幾乎沒什麼毛病,但這是基於同行決策以及前期輿論的情況下發生的,才“情有可原”,值得參考但不值得借鑑,因此只能說此案例為“鬼才”並配以引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