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曾經獨佔市場近八成市場份額,不過,2014年的春晚,微信支付憑藉“春晚紅包”,打了個支付寶措手不及。一家獨大的情況,被這次“珍珠港偷襲”炸成了“楚河漢界”。
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支付寶臥薪嚐膽,直到2015年3月的德國漢諾威展上,馬雲特別演示了刷臉支付,震撼全場。
直到2019年,支付寶的“蜻蜓”和微信的“青蛙”紛紛打出“補貼上百億”“投入無上限”的口號。“巨頭一出手,就知有沒有”,產業各方都不再猶豫,全力投入爭奪市場,刷臉支付元年正式到來。
現在維持著二維碼繼續使用的無非是已經鋪開的廣袤市場。但是在支付的便捷和安全上,二維碼已經在很多方面證明只是一個過渡方案。
一方面,在便捷性上,二維碼支付既依賴於網路,比不上NFC支付,又依賴於手機裝置,比不上刷臉;
另一方面,在安全性上,製作簡單、獲取方便雖然是二維碼的優勢,卻也是雙刃劍,騙子調換二維碼或是用其“釣魚”,同樣簡單至極。一旦密碼驗證的方式遭到洩密或被破解密碼,便再無安全可言。
支付寶和微信正是早就意識到這點,所以在刷臉支付的道路上開始了自己的嘗試。支付寶對於當年的“春晚紅包轟炸”肯定是心有餘悸,所以一心都走在刷臉支付這條道路的前面。而微信則用了另一種策略,跟隨策略:你做什麼,我就跟著做什麼。這一對老對手相愛相殺,相伴相生。
這次雙方都很清楚,不可能再有那麼一次戰爭就決定一次戰役的高光時刻了。因為刷臉脫離了“春晚紅包”的一個載體——手機。當時微信能從一次“春晚紅包”,就逐漸蠶食了支付寶半壁支付江山,也是依靠微信的社交屬性,有高粘性使用者和高開啟率。而一旦使用者在支付時,不再需要手機,微信將失去社交優勢。這時的競爭,將純粹依靠產品推廣、優惠力度了,是拳拳到肉的肉搏戰。
再說在使用者體驗上,刷臉支付能夠真正實現“無感支付”,不再像二維碼支付那樣需要手機,更加的方便快捷。
在使用者安全上,應用生物識別技術的刷臉支付,可以確認交易者本人的身份,結合其他的多因素驗證,安全更有保證。
相比於二維碼支付,刷臉支付對於商傢俱有更多想象空間。除了能實現二維碼支付下的增值服務外,刷臉的螢幕給商戶和消費者增加了更多的互動機會,營銷引流、會員運營成為可能。如果螢幕開放給廣告主,還可以增加廣告收入。
現在的移動支付市場, “2+1+N”的格局很清晰。“2”自然指支付寶、微信兩大支付帝國;“1”是有“國家隊”之稱的銀聯雲閃付,雖然基礎好、資源好,但無奈錯失進入二維碼支付市場的最佳時機,想要和兩大帝國一爭雌雄,還得快馬加鞭;“N”包括蘇寧支付、拉卡拉、剪刀手付、匯付天下等等
但是現在刷臉支付的未來,還是要看支付寶微信兩大巨頭的動作。兩大巨頭在推廣中對機具、交易量的鉅額補貼,也會使商戶更有動力,去鼓勵消費者在支付時使用刷臉支付。恰如信用卡、二維碼支付一樣,它們從來都不是消費者的主動需求,只不過它們站到了時代發展的風口上,同時又很好用,於是,它們就成了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