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晶片,就不得不說一說半導體的“師祖”:仙童。
仙童,代表著美國矽谷的初始,也正是因為有了仙童,才有美國矽谷和所謂的“矽谷精神”,後世電子、電腦、半導體、晶片相關的大型公司,都多多少少跟仙童能夠扯上關係。
上世紀50年代,“電晶體之父”肖克利創辦了一個半導體實驗室,招攬了八位年輕的科學家,但因為性格不合等原因,這八個人UI中離開實驗室到了矽谷創業,從此照相、光刻、積體電路等發展成就了仙童一個又一個紀錄,包括半導體行業的“摩爾定律”也是仙童創始人之一發表的。
此後的仙童也離不開分解的命運,分道揚鑣之後的創始人又各自創辦了:AMD、NSC、Intel等全球半導體支柱企業。
說了這麼多,其實想說的是,美國掌握著全球半導體的主導地位,但是其實也是因為曾經,美國抓住了一次半導體的創業機會,從實驗研發快速到市場應用,使得美國在積體電路方面崛起了。糾其過去,不難發現,仙童確實給美國帶來了半導體的“輝煌”,然而習慣了用制裁的手段來解決問題,使得創新開始滯緩。
喬布斯曾經這樣評價仙童:“仙童就像蒲公英,風吹過之後,四散的是創新的種子”,喬布斯是蘋果公司最看重創新的領導者之一,據說,哪怕是一個圖示,喬布斯就能夠會議室跟高層爭論半天,也正是因為這份“固執”,使得喬布斯在iPhone的發展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使得離開之後的喬布斯,仍然讓蘋果公司站上了萬億美元市值的高峰。
而現在的半導體行業,是什麼樣的氛圍?Intel被稱為了“牙膏廠”,原因是每次釋出產品就是擠牙膏式的創新,但是因為手握各種創新專利和發明專利,使得有能力研發的公司,也沒辦法取代他們,去延續半導體的創新精神。也正是因為這些先決的基礎和技術專利,使得Intel等晶片公司在高位“做的太舒服”,導致他們錯過了手機晶片行業的發展。
Intel桌面版處理還停留在14nm,筆記本處理器還在10nm,而移動端的CPU早已經發展了到了5nm時代,要知道這中間還隔著一個7nm的規格。也正是因為在移動端大力發展的時候Intel和AMD沒有及時上車,所以使得移動端晶片市場有了發展的機會,三星、高通、華為、MTK等齊頭並進,前後都設計出來了5nm制式的CPU,同時也相互較量著5G的晶片。
沒有了設計上限制,美國相當了生產,但是美國也並沒有晶片高工藝規格的生產企業,再加上光刻技術也並不是直接屬於美國,那麼美國想要干涉其他國家尤其是我們的晶片發展,就得從兩個方面入手,透過給予臺積電一定的“好處”,再加上因為手上掌握著臺積電大量的股份,所以限制臺積電為華為加工精密規格CPU。更重要的是不管是光刻機還是晶片加工,美國都在背後掌握著其零部件、產業鏈的上游。
而很多人只記得喬布斯說的關於仙童的上半句,其實後面還有的就是:如果半導體行業有人攏聚了創新的種子,那麼科技將不再高速發展。但是當時哪怕是聯想,也喊出了:科技無界限的口號。全球都認為基礎科技技術是共享的,然後當事實發生的時候,才明白,喬布斯才是看得最透的那個人,據預測3nm晶片最早也將在2023年實現,同時影響的將還有記憶體、顯示卡等各方面的積體電路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