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慧和大資料的發展,人臉資訊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個人資訊。它既可以用於刷臉支付,也可以用於安防准入等場景,但無論哪種場景,人臉都是直接關係到每個人財產甚至人身安全的關鍵資訊。
五千多張人臉照片
網上10元被售
記者通過平臺的聊天功能和銷售者取得了聯絡。當記者詢問銷售者是否經過照片所有者的授權時,銷售者表示,“經過授權的肯定不是這個價了。”就這樣,沒有經過照片所有人授權的人臉照片在網際網路平臺被公開兜售。
記者在百度一個名為“快眼”的貼吧,也發現有銷售者在兜售人臉資料。記者聯絡到這位qq網名為“泯滅”的銷售者,他告訴記者,不帶身份證的大頭照五毛錢一張,高清;姓名、身份證照片、銀行卡和手機號都有的,號稱“四要素齊全”,四塊錢一份。
多款App
無協議採集人臉資料資訊
這款名為“人臉打分”的App,需要使用者上傳照片後,方能對使用者的外表進行評價,但這款App沒有任何協議來確保使用者上傳的人臉照片不被濫用。
而上圖所示的這款名為“證件照隨拍”的App同樣如此。
就這樣,在沒有任何使用協議的情況下,多款此種類型的App在隨意採集使用者的人臉資料資訊。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巍:(有些App宣稱)不管把使用者頭像、人像資訊用作什麼內容,使用者都不得干預,相當於免費給它使用一樣,而且不得撤回,這是違反法律規定的。
人臉識別第一案
誰有權收集人臉資訊
其實,隨著人臉資訊應用越來越多,人們對於它的安全意識也在逐漸提升。
在浙江杭州,浙江理工大學副教授郭兵就由於不願使用人臉識別,將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告上了法庭。
這起國內消費者起訴商家“人臉識別使用”領域“第一案”,案件的焦點就集中在:究竟誰有權收集我們的人臉資訊。目前,杭州市富陽區人民法院已決定正式受理此案。
人臉資訊
怎樣使用好又保護好?
在當下的資訊社會背景下,可以說,確保自身個人資訊保安的第一步是每一個消費者都需要提高個人資訊保安意識,而網際網路企業也需要建立起個人資訊合規合法使用的行業標準。
同時,還有多位專家表示,人臉資訊使用的種種行為都應該納入法律的監管範圍內,這樣才能促進人臉識別產業長遠健康發展,確保消費者的人臉資訊等個人資訊不被非法採集使用甚至交易。
快給家人提個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