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碼供應鏈和物流配送成了倖存者們的共識。
文|蔣嬋娟
編輯|陳晨
九死一生的生鮮電商賽道,接二連三傳來壞訊息。
先是坦然承認由於自身經營不善導致資金緊缺,表達了歉意與尋求解決方案的決心。後又丟擲部分消費者、合作方以及供應商對於呆蘿蔔理解與支援的截圖,營造出了眾志成城、共渡難關的氛圍。並且在11月25日發文說,會逐漸恢復辦公。
呆蘿蔔創始人兼CEO李陽也隨後公開回應了關於呆蘿蔔的一些問題,表示他在積極尋求解決方案,相信呆蘿蔔一定會有新的轉機。
不過,截止到目前為主,李陽所說的"解決方案"似乎還未見成效,呆蘿蔔的APP以及微信小程式,並未恢復服務,商品全都處於清空或者下架狀態。
11月28日,呆蘿蔔宣佈關閉杭州中心,且並未如自己對外宣稱的那樣妥善安置好了解散員工,反倒由於欠薪問題,導致大量員工發聲討薪,負面輿論隨之而來。有網友還爆出,呆蘿蔔大量配送卡車被返廠的視訊。
無獨有偶,近日妙生活也被曝黯然退場。今年6月低調宣佈獲得今日資本B輪2億融資,年底要開出100家門店的妙生活,選擇在這個冬天關掉所有門店,結束4年社群生鮮探索。只不過它結清了所有的貨款,賠付了所有員工的工資,退場的方式反倒顯得無聲無息。
一組流傳很廣的資料,全國4000多家生鮮電商企業中,只有1%實現了盈利,其中,7%鉅虧、88%略虧、4%持平。生鮮電商因此被貼上了標籤—— "天下最難做的生意"。
可是,空白市場、高頻需求的誘惑沒能阻止資本的撒幣,妙生活和呆蘿蔔都在上半年獲得數億的融資。李陽說,他低估了燒錢的速度,那麼,本身造血能力弱的生鮮電商該如何撐過冬天?
5個月燒光6億呆蘿蔔曾在胡潤研究院釋出的《2019第二季度胡潤中國潛力獨角獸》名單之中,並在今年6月,拿下了多家投行6.34億人民幣的融資。沒想到,短短5個月之後,它就陷入了寒冬。
踩著生鮮電商的風口,主攻社群生鮮零售的呆蘿蔔可謂是坐上了發展的加速器。
2015年10月,呆蘿蔔誕生於安徽合肥,次年6月,第一家門店開業。它採用"線上訂線下取,今日訂明日取"的經營模式。通過App和線下門店結合,為消費者提供涵蓋蔬菜水果、米麵糧油、肉禽蛋奶、日用百貨等萬種商品。
據Mob研究院8月釋出的《2019生鮮電商行業洞察》報告顯示,呆蘿蔔一度以95%的APP開啟率,60%的次月留存率領跑生鮮行業。與此同時,呆蘿蔔的線下也在快速擴張,到了2018年底,已經覆蓋合肥、南京、蕪湖、馬鞍山等多座城市,門店數量超過了1000家。
呆蘿蔔邁開大步的底氣來自於背後資本的青睞。公開資料顯示,呆蘿蔔先在2018年8月獲得了千萬級美元的天使輪融資,2019年6月,又拿下了6.34億元的A輪融資,投資方為高瓴資本、晨興資本。
如此密集的融資,一方面說明了資本市場對於生鮮電商的看好,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呆蘿蔔在現階段對於資金的需求程度。
呆蘿蔔將自己定義為"家門口的平價好店"。近幾個月,豬肉價格不斷上漲,為此,呆蘿蔔在8月份直接拿出了5000萬進行補貼,上線了"豬肉首件5折"的活動,引發了"馬大嫂們"的哄搶。
快速擴張、瘋狂補貼之下,再鉅額的融資,對於呆蘿蔔來說也是杯水車薪。李陽承認從去年8月到目前為止,呆蘿蔔一共收穫了7億多人民幣等值美金的融資,這些資金全部真實到賬,且都投入到公司的發展使用,但由於"我們對增長的預期與需求太高,低估了生鮮的"燒錢"速度,以至於造成了消耗過快,這是我們"用錯"的地方"。
對於這次問題的爆發,李陽給出了三方面的解決方案:第一,不斷和有可能的投資方進行溝通;第二,尋找一些戰略的合作伙伴,希望可以給公司增加流動性;第三、規劃接下來和債權人的合作方式。
與此同時,呆蘿蔔也會從管理、業務端上進行改革,杭州中心的關停成為"壓縮、刪減一些'失血'業務線"的一部分。也正是此,暴露了呆蘿蔔想要度過這次難關並非易事。
11月28日,呆蘿蔔合夥人劉峰在朋友圈發文,證實了呆蘿蔔杭州中心正式關閉,並表示把所有同事安置完畢。可隨後,這一說法就被離職員工"打臉"。
數位產研崗位的員工對媒體爆料,呆蘿蔔不僅沒有安置解散的杭州中心員工,其欠薪金額已經超過3000萬元,並拖欠杭州團隊300人及部分合肥團隊的兩個月工資和社保。目前,關於杭州員工奔赴安徽討薪的訊息也在持續發酵。
倖存者的共識相比於深陷輿論中心的呆蘿蔔,同為社群生鮮電商妙生活的退場就"低調"許多。
同樣是2015年進入生鮮賽道,妙生活在結清了所有的貨款,賠付了所有員工的工資之後,選擇了一種悄無聲息的方式,黯然離開了生鮮電商的賽道。
2018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滲透率僅3%,人人都想搶佔"高頻需求+低滲透"的藍海,可是也不斷有人被推進死亡名單。
為了培養消費習慣,跟所有燒錢培養使用者習慣的操作一樣,生鮮電商也在使勁用錢砸出規模、砸出市場份額。只是相比進口水果的高毛利,普通蔬菜的利潤要低得多,燒錢虧損有增無減。
更何況,生鮮在乎一個"鮮"字。短保、易損、品控難是生鮮鮮明的特點,因此對於公司的供應鏈以及物流配送能力要求極高。
為了形成規模化效應,公司往往需要通過門店或者設定前置倉的模式來覆蓋更多使用者,而這過程中,涉及到人力、管理、技術等方面的成本,一不小心就會成為壓死公司的稻草。
青年菜君、許鮮、美味七七等早期入場的生鮮O2O明星創業公司,都早早倒在了2016年。到了2019年,這一趨勢也並沒有停止。曾開到150家連鎖店,估值超10億的社群生鮮超市"鮮生友請"也發生資金爆雷情況,欠下鉅額資金。現在,兩個老牌生鮮電商選手妙生活和呆蘿蔔,前者已經離場,後者還在苦撐。
在生鮮電商的洗牌期,加碼供應鏈和物流配送成了倖存者過冬的共識。
今年10月,本來集團拿下了由明德控股領投的2億美元D1輪融資,而明德控股的大股東是順豐創始人王衛,持股比例為99.90%。這次融資之後,本來集團創始人及CEO喻華峰表示,順豐將在物流和供應鏈方面為本來集團賦能。
同月,生鮮電商叮咚買菜宣佈投資成立上海柿柿順物流有限公司,不排除佈局或加大自有物流業務力度,以及拓展百貨等多元化品類。
這時候,也有創業者另闢蹊徑成了菜攤服務商,以輕模式幫菜攤做外賣。與生鮮電商重資產模式不同,它目前沒有建倉和物流,配送依靠餓了麼蜂鳥等方式實現。它跟淘寶天貓的服務商類似,幫助菜攤賣菜從中抽成。
4年前,石大姐3平方米大的菜攤只賣黃瓜、番茄、彩椒3種蔬菜,做起外賣後,菜攤已經拓展到了600多個品類,年營收翻了4倍超過了200萬元,店裡8成以上收入都來自外賣。而幫他菜攤搬上網的菜老包,2018年在餓了麼線上總交易額突破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