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有商家因為“二選一”,退出了我的平臺。某貓,你搞事情?!!
天貓:有本事你教商家做事兒啊,汪汪!!
京東指責天貓“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裹挾商戶”。
天貓反譏京東“無能的狂怒”。
今年的“京東天貓二選一”,你站哪邊?
天貓:用最慫的心態,幹最囂張的事
貓狗二選一大戰有多白熱化,當事人最有發言權。
著名服裝品牌某某衣舍,一直以來都有著不錯的品牌影響力,在各大電商平臺都有傲人的銷量,搜尋權重很高,但活動當天,品牌方卻突然發現,自己被天貓強制限流了,搜尋直接沉底!
直到把京東售價調得高於天貓售價,該品牌才再度恢復了“主角光環”,獲得了應有的流量。
京東迴應稱,“二選一”受傷最深的是那些沒日沒夜為生活奔波忙碌的商家,希望個別企業能具備基本的法律意識。
平臺資源稀缺更應該鼓勵商家多渠道、多平臺發展,多銷售一點是一點,而不是用各種手段威脅打壓。
年終大促就要來了,希望每個商家都能在各個平臺大賣,用更好的商品服務好我們的消費者。【記住這段話,後面有“驚喜”!】
這番話同時說到了商家和消費者的心坎裡!
商家認為,原本自己可以兼得兩個平臺的銷量,現在卻不得不屈從於“二選一”的惡性競爭,從身上割掉一塊肉。
消費者認為,如果商家屈從於“二選一”的惡性競爭,那麼因此導致的流量和銷量的損失,最終都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此舉無疑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
再加上同情弱者是人們的天性,於是人們不約而同地指責天貓吃相難看!
但其實,天貓不是吃相難看,它只是在害怕!
“怨婦”心態
天貓在怕什麼?隨著網際網路行業進入公認的“下半場”,流量紅利逐漸見頂,獲客成本越來越高,行業馬太效應日益凸顯。
作為國內電商行業的先驅,淘寶天貓由於塊頭最大,也率先觸碰到了行業的天花板。
打個比方,在一個巨大且密閉的空間,氧氣是恆定的,如果一個人塊頭過大,他供養細胞所需要氧氣就會增多,否則就會有窒息感,那種窒息感是最令人害怕的。
那麼他會怎麼做呢?
當然會瘋狂地搶奪氧氣。天貓此時就面臨這樣一個局面,電商的流量池是恆定的,天貓作為國內體量最大的電商,無論是為了維持體系運轉還是滿足自身的慾望,都需要更多的流量,因此才會催生出病態的“二選一”競爭。
特別是拼多多從夾縫裡一路殺到決賽圈,與天貓京東鼎足而三的時候,這種病態的競爭愈演愈烈!
於是那一次“二選一”的力度空前強大,天貓放出話去,想要參加天貓的活動,商家不僅要關停其他平臺的店鋪,而且要發表公開宣告,向業內宣佈沒有在其他平臺授權開店。
那種感覺,就像是一直在提防小三,結果卻被小四截胡了一樣的憤怒。
據統計,那一波,三隻松鼠、美的、九陽、蘇泊爾、韓後等品牌紛紛與拼多多分手。
這樣的天貓,多麼像一個更年期怨婦!一遍又一遍地強迫商戶表忠心,你只能愛我,不能愛別人,多看別人一眼都不行,把她們的聯絡方式全部刪掉!
這樣咄咄逼人的“愛”,一開始可能會奏效,但時間一長,必然把“婚姻”推向破碎的邊緣!況且商戶和平臺本來就不是婚姻關係!這樣惡意的競爭,只會把商戶越推越遠!
商戶割肉,平臺自肥
如果說“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商家只是損失點友方平臺的利潤,捏著鼻子也能忍了。
但現實卻是“平臺為刀俎,商家為魚肉”,上演了一幕“商家自願割肉,平臺卻之不恭”的魔幻場景!這次不僅天貓,京東也有份!
在一次活動中,某知名家電品牌直接不幹了:你們打價格戰,憑啥叫我們買單!
該品牌方表示自己的促銷力度已經很有誠意了,但 “兩大平臺” 仍強制透過優惠券和滿減進一步壓低售價。
消費者得了實惠,平臺得了名聲,最慘的永遠是商家!
因為一系列優惠疊加後,價格已經遠遠擊穿成本!本來二選一就已經是在商家大腿上割肉了,而強制降價簡直就是在敲骨吸髓!平臺大快朵頤,啖著商家的脂膏,肥了自己!
聯絡一下本文開頭,京東那番義正辭嚴的言論,多麼諷刺!
京東之所以不忿,不是真正為消費者和商家鳴不平,而是暗恨自己力量不夠大,不能像天貓那樣作威作福、翻雲覆雨!假如它們易地而出,京東一定會和天貓做出同樣“艱難的決定”。
子曾經曰過,資本家的社會責任感就像韓國的體育精神一樣。你何時見過割韭菜的人為韭菜考慮過?
良性競爭才是王道
曾讀過這樣一則小故事。
某個以南瓜種植為特色產業的小鎮,每年都會舉辦南瓜節,評選出年度最大南瓜。
一位大鬍子老人總是蟬聯冠軍,而且每一次獲勝以後,都會把冠軍南瓜的種子無償分發給大家。一個來此旅遊年輕人不解,老人難道不害怕別人的南瓜超過他嗎?
老人和藹一笑,說,這樣做與其說是在幫大家,不如說是在幫他自己。
只有大家的南瓜品質都上去了,蜜蜂在授粉的時候才不會把劣質花粉帶到他的南瓜園裡。而且就算種子一樣,他也絕對有信心種得比大家更好。
故事雖有藝術加工的成分,但卻一語道破了良性競爭的機要:只有大環境好了,個體才會好!良性的競爭應該是蓬勃的、開放的、生機盎然的;而不是像天貓京東這樣封閉的、內卷的、互相傾軋的。
平臺和商家是魚塘和魚的關係。
環境良好的魚塘會讓魚兒變得肥美,環境良好的平臺會讓商家在獲利的同時更加感激和依賴。
環境惡劣的魚塘會讓魚兒生病、死去,環境惡劣的平臺會讓商家心灰意冷、登出賬戶。當魚塘裡的魚全都死光的時候,魚塘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至於害怕自己的“魚兒”給別的“魚塘”增添生機,其實大可學學故事中的那位老人,身為一個國際化的大平臺,連這些許的自信都沒有嗎?
雖說商場如戰場,但“不講武德”終歸是不好的。
希望所有惡性競爭的平臺,在看到此文之後,都“耗子尾汁,好好反思”,做生意要以和為貴,不要內卷,不要“窩裡鬥”。
少一點吃相難看的害怕,多一分海納百川的豁達。畢竟,胸懷有多大,生意才能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