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在網際網路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中國的外賣市場規模日益壯大,擁有超2000億的消費經濟規模、3.5億人次的消費者,規模的壯大使得外賣平臺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越發的普及,人們幾乎無論在哪裡都能享受到各種美食的送上門的服務,這樣的消費需求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雖然外賣平臺在生活中如此普及,但是隨著市場趨於飽和,市場增速逐漸放緩,開始誕生了這樣的一種說法“你吃外賣,外賣平臺吃韭菜”。

什麼意思呢?現在的外賣市場就像食物鏈一樣,各平臺為了搶佔市場份額,紛紛通過惡意競爭手段來爭取:紛紛上調佣金抽成比例、給商家制定KPI、逼迫簽訂‘二選一’合同、對代理商實行清退制度、配送範圍被縮短等。

從外賣商家到代理商、再到配送員,好像已經成為了各大外賣平臺名副其實被割的“韭菜”,收割的前提是先要培養,前幾年各大外賣平臺的行為已經證明一切,前幾年無論是使用者端還是商家端,其平臺給予的補貼規模都非常實惠,那段時間可以算是平臺培養“韭菜”的初期。

為了擴大自己平臺能夠提供的商家服務,很多的外賣商家入駐外賣平臺都是免費的,並且還可以拿到平臺的補貼。但這一切逐漸在2016年之後開始消散,美團、餓了麼開始通過收取佣金的手段來回收成本,自此開始,外賣的佣金一直保持著持續上漲的狀態,一開始的5%,到後來的10%,再到後來的20%,到現在的超過20%。三年間漲價從未間斷,在剛開始達到15%的佣金的時候,商家就開始削減成本。而後來執意提升超20%時,商家只能硬著頭皮配合。

於是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以各種方式消化成本,飯量菜量的越來越少,線上線下的價格不一,甚至食品品質問題的不斷爆出,都是商家被逼無奈,轉移成本的手段。

歸根結底,是餐飲商家缺少與平臺博弈的力量

其實外賣平臺走過補貼燒錢大戰,現在到了實現盈利的轉型階段,無論越來越少的補貼,逐步增加的扣點,還是從無到有的推廣費,都是平臺生存需要。

餐飲商家之所以對平臺有這麼多抱怨,歸根到底,是外賣平臺過於強勢,餐飲商家沒有任何話語權,缺少與平臺牽制、博弈的力量,所以只能任其“宰割”。雖說做任何生意都有賺有賠,但在平臺的蠶食之下,廣大餐廳的生存困境是顯而易見的。

未來的外賣之路該何去何從

外賣平臺的發展,跟淘寶何其相似,都是從免費入駐、補貼燒錢,到收取服務費和門檻費,只是外賣還是一個比較“年輕”的行業,平臺現階段不盈利,店鋪賺錢也比以前更難。未來外賣平臺跟餐飲品牌會不會爆發大規模矛盾,尚屬未知。

但無論規模是如何的,外賣平臺都不應不負責任的將佣金後果轉嫁給商家或者消費者,同事,還應該不斷創新,通過技術手段,不斷提升配送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實現多方共贏。只有這樣,才能讓整個市場環境迴歸正常。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錯過就虧,這個 Mac 軟體大禮包,幫你省下 1000 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