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騰訊、阿里巴巴成就了很多人,同時也讓不少人留下了遺憾。

李嘉誠次子李澤楷因18年前錯賣騰訊20%的股權而不止一次後悔,與他擦肩而過的是一個競爭世界首富的機會,連一向“不為錢財而做生意”的曹德旺都替他惋惜:

“就這一下他不能成為全球首富了,這個是血的教訓”

李澤楷也確實把這次投資視為自己人生中最痛徹心扉的一次領悟。

而相同的歷史一直在重演,李澤楷沒預料到騰訊的未來,也有人沒猜到阿里巴巴的今天,就在李澤楷賣掉騰訊股僅3年之後,一個哈佛畢業的才女清空了阿里巴巴26.4%的持股比例,當時豐厚的7倍回報,堪稱獨具慧眼的投資,而現在,卻反成了人生最大的遺憾。

哈佛才女、馬雲恩人

1984年,第三次參加高考的馬雲勉強考上了杭州師範,其實他報考的是北大,只是最終的考試成績離他的夢想太遠。

而同年,臺灣一個16歲的天才少女,才高二就直接跳級上了哈佛,她從小就是學霸,上美國名校不過是水到渠成。

一邊是美國最好的大學,一邊是在浙江都排不上號的三本,在80年代,這兩種起點差了好多條街,當然,放在現在也是。

但這個世界最奇妙的地方就是創造讓人意想不到的巧合,15年後,這兩個原本八竿子打不著的人,卻坐到了同一張談判桌上。

1999年10月,“求財若渴”的馬雲迎來了一個將要給他送錢的女人—林夏如,就是曾經和他同一年上大學的臺灣天才少女。

此時的林夏如已經31歲不再是少女,而她的身份也變成了高盛集團證券合夥人、亞洲區私募主管,二人的會面正是為了阿里巴巴融資一事。

在林夏如之前,馬雲說已經拒絕了37家不合適的投資商,但實際上,阿里巴巴十八羅漢中曾有人透露,馬雲是被拒絕了37次,50萬啟動資金早已耗盡,員工的工資都發不出來了,急需一筆錢續命。

林夏如作為一個國際投行的合夥人,何以能不遠千里跑到杭州去考察一個當時在國內毫不起眼,甚至連公司結構都不完整的阿里巴巴呢,這就要感謝現在的阿里巴巴二把手蔡崇信。

蔡崇信當年被馬雲說服,放棄了75萬美元的年薪,加入阿里巴巴領起了500塊的月薪,但基於自己此前的投行工作經歷,積累了不少人脈,林夏如就是其中之一。

對於能讓蔡崇信放棄一切追隨的男人,林夏如也很感興趣,在蔡崇信的安排下,她見到了長相清奇又充滿夢想的馬雲,看到了工資雖低卻幹勁十足的員工,再加上老朋友蔡崇信的推崇,林夏如決定投資阿里巴巴。

高盛作為投資界巨頭的風向,也帶動了富達投資(Fidelity Capital)、新加坡政府科技發展基金、Invest AB等的共同參與,林夏如作為領投的高盛代言人,與中國最會說話的男人展開了談判。

這個小馬雲4歲的女人不一般,面對缺錢的馬雲,她一心要拿下更大的股權比例,本來馬雲覺得5000萬的估值可能都高了,但她卻告訴馬雲,阿里巴巴至少值1億人民幣。

最後林夏如以500萬美元拿下了阿里巴巴40%的股權,其中高盛出資330萬美元,佔股26.4%。

就這樣,阿里巴巴完成了天使輪融資,估值1250萬美元,按當時的美元匯率,正好1億,馬雲也鳥槍換炮,把公司從自己的家搬進了寫字樓,阿里巴巴的夢想正式起飛。

關於馬雲最該感謝的人,網上說得最多的是孫正義,但光從時間上來看,林夏如比孫正義早了1年,更重要的是,她解決馬雲最頭疼的兩大問題。

第一,1999年是一個缺錢的年份,現在中國市值最大的兩家網際網路公司都在到處找錢續命,其實當時不少初創公司都因斷糧倒下,林夏如給出的500萬美元,可以說是救命錢。

第二,馬雲除了想要錢,也想要名聲和資源,而高盛的投資具有風向標意義,這為阿里巴巴之後的融資打開了通路,之後才有了軟銀、日本投資銀行、雅虎的追捧。

從飲水思源的角度來說,林夏如才是馬雲真正的恩人。

中途離場錯失 7500億

都說前世500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相遇,我們不知道林夏如回眸了多少次,但從投資阿里巴巴的那一刻起,她其實一隻腳已經踏上了駛向人生巔峰的戰船。

然而,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雖然作為最先買入阿里1/4股權的主導者和幸運兒,但林夏如卻沒能頂住2000-2004年網際網路泡沫危機的洗禮。

在全球網際網路科技公司的一片哀嚎中,林夏如沒能始終如一,不但沒有在阿里巴巴之後的融資中繼續跟投,反而在2003年提前下船並且扔掉了船票。

如果從公司發展來看,其實2002年阿里巴巴已經開始盈利,但作為VC的高盛卻希望阿里巴巴儘快上市,以便自己快速退出,而馬雲認為IPO為時過早。

同時高盛還調低了對於網際網路新創公司的預期,同時收縮網際網路行業的投資,我們不知道當年的林夏如是否也持同樣的態度,但事實是,她放棄了阿里巴巴。

2003年,林夏如直接離開了自己工作多年的投資行業,轉而到香港大學讀研究生,或許她也對於泡沫危機中的網際網路行業沒有多少信心,對於曾經看好的阿里巴巴也失去了耐性。

也就在她離開高盛一年之後,阿里巴巴迎來了第四輪融資,而高盛把手中的全部股份籌碼以22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軟銀等接盤方。

與當初投資的330萬美元相比,高盛獲得了7倍的回報,也許在港大讀書的林夏如也在為這個及時的“剎車”暗自叫好,但阿里巴巴後來的發展卻超出了他們的想象。

2014年,阿里巴巴霸氣登陸美國股市,上市估值超過1200億美金,創造了一場盛大的狂歡盛宴,但分享者裡面卻沒有高盛的身影,當年有媒體評價:高盛失算了!

而2014年還只是一個開始,之後阿里巴巴的股價一路高歌,2018年最高超過了5000億美元,如果按高盛最初持有的阿里巴巴1/4左右的股權計算,它錯失了7500億,這同樣也是林夏如錯失的。

媒體說阿里巴巴的投資是高盛集團全球最大的敗筆,而對於林夏如來說,這也是她人生最大的遺憾。

從16歲跳級進入哈佛,到畢業獨闖華爾街,24歲為高盛最年輕的合夥人,32歲管理10億美元資金成為亞洲區主管,她的履歷中每一段都寫滿了精彩二字,她本可以憑阿里巴巴一戰封神,卻在中途遺憾離場。

現在的林夏如雖已是香港中文大學教授,但每每在三尺講臺上偶爾想起這些過往,再看到阿里巴巴的字眼時,或許心底還會有一絲惋惜。

其實投資就像坐火車,你雖然上了車,但中途還有無數停靠站,不是所有人都能坐到終點,高盛就是阿里巴巴這趟列車的中途下車者,而林夏如正是開啟車門的人。

劉若英《後來》中有一句歌詞:

“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

其實,有些事,也無法重來。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百度瀏覽器壽終正寢,百度寒冬將至的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