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蘿蔔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社群生鮮電商平臺,自從成立就備受關注。呆蘿蔔創立於2015年10月,是一家網際網路生鮮電商平臺, 致力於為老百姓提供社群生鮮零售服務。2016年6月,第一家呆蘿蔔門店在安徽合肥正式開業,作為新型社群生鮮代表,呆蘿蔔快速發展,成為安徽、江蘇等地區大多消費者買菜的首選之地。
今年11月20日,呆蘿蔔被爆出經營不善,拖欠供應商貨款、裁員欠薪,資金異常緊張,公司日常經營受到重大影響,一時間質疑聲從四面八方襲來。從爆出停運危機後,在11月22日—26號的5天時間裡,呆蘿蔔在微信公眾號上每天一封宣告,事態也不斷髮生著變化:從承認資金緊張、運營陷入困局,再到表達會堅持自救。
在11月25日釋出的公告中,呆蘿蔔表示將逐步恢復辦公,為早日恢復經營做準備。並與各方供應商聯合宣告,將共同推動呆蘿蔔恢復運營。但從28日杭州中心關閉的訊息來看,呆蘿蔔想要度過危機、恢復運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發展預期跟不上實際能力
2019年7月16日,呆蘿蔔官宣已完成6.3億人民幣A輪系列融資,本輪風險投資由高瓴資本、晨興資本領投,XVC跟投。在獲得融資之後,呆蘿蔔表明了未來規劃,推進城市與門店佈局、進一步優化產業供應鏈、升級物流管理等美好設想,也確實在之後的幾個月,都著力推進城市佈局,一直大步伐前進。
據了解,呆蘿蔔自獲得首輪融資之後,便開始瘋狂擴張。高層更是作出了從100家門店擴張到10000家門店的決策。從現在公開資訊來看,呆蘿蔔已在19個城市擁有了1000多家門店。一年多時間,十倍的擴張速度,著實讓同行和消費者感到震驚。由於資本的推動,呆蘿蔔從2018年開始向全國大面積擴張,最高潮時期,公司一共有一萬多名員工,而領跑國內生鮮市場的每日優鮮不過才一個3000多人的團隊。
對此,呆蘿蔔創始人李陽也表示:“核心的問題是我們對公司增長髮展的預期過高,但我們在組織管理、以及業務的固化速度沒跟上,導致公司的失血不斷增加。”
資本體量跟不上運營模式
生鮮市場的爭奪大戰持續不斷,但是冷鏈物流的缺失、高額的配送成本等問題卻限制了行業發展,而解決難題的方法除了像蘇寧、京東這樣的頭部玩家的資本傾注,就數呆蘿蔔這樣“中國版Costco”的新模式了。
呆蘿蔔從一開始就專注二三線城市,以門店自提運營模式成功殺進電商生鮮市場,發展非常快速,也成功吸引了一大批巨頭加入。憑藉全新的社群生鮮運營模式,呆蘿蔔在二三線城市發展迅猛。“今日訂,明日取”的新零售經營模式,其門店大多開在人口密集的社群中,顧客在呆蘿蔔App提前下單併購買商品,呆蘿蔔通過自建的倉儲、物流完成菜品的到店工作,顧客次日取菜碼或取菜卡到門店取菜。
這種“以訂定量”模式一方面可以很大程度的減少傳統菜市場、超市頭痛的損耗問題,平臺本身也無需承擔送貨成本;另一方面也適合二三線城市的生活節奏,幫助使用者節省了買菜的時間成本,到門店花幾分鐘取貨即可。
但是目前都是即時性的滿足,像上海、北京、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生活節奏比較快,前置倉與到店+到家才是主流模式,“線上訂線下取,今日訂明日取”的經營模式,不符合當今社會的快節奏潮流。呆蘿蔔還只是一味複製之前的發展路線,難免要栽跟頭,更何況融資之後的大步發展。
“蘿蔔保衛戰”能否成功?
江瀚表示,整體來看的話,要想扭轉呆蘿蔔岌岌可危的局勢,改變現有運營模式迫在眉睫,這種“自提”的經營模式降低了企業的成本。但實際上,自提模式存在很嚴重的後天不足——訂單量少和客單價低。而這兩個缺點對於生鮮電商而言是致命的。對於現在的呆蘿蔔來說,也需要真正好好考量一下,如何能夠將自己的發展腳步和這個發展速度匹配起來。
業內資深人士指出,生鮮電商這個市場冷冷熱熱,實現盈虧平衡是多數生鮮的夢想,市場洗牌是在所難免的,生鮮電商存在物流和選品兩大問題,誰能更好找到這些破局的良策,才能在大浪淘沙過後存活下來。但不管怎樣,對目前的呆蘿蔔而言,如何快速重建市場和資本的信任,將成為這場蘿蔔之戰最棘手的問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