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璞
阿里巴巴38號員工
原阿里人力資源總監
原阿里學院院長
各位下午好,特別高興有這個機會來跟大家做關於組織文化的交流。每次一說阿里38號員工時,大家就覺得好牛,其實你們根本不用佩服阿里巴巴工號兩位數的員工。因為這些人,都是馬雲剛開始創業,在民宅、沒有高工資、沒有知名度時招進來的人,按照馬雲的說法,我們就是當時在杭州大街上四肢健全行走的人,被招進來了。
我們跟著公司發展、成長,經歷了很多,有一些感想和體會跟大家分享。《組織文化是創業成功的關鍵》,這是我們在阿里巴巴的體會,不能保證它正確,但是它一定是我們發自內心的真心話,我簡單地講講影響阿里巴巴20年發展很重要的幾個企業文化方面的問題。
01 此時此刻非我莫屬
先描述我剛進入阿里時的感受。1999年9月14日,錢江晚報刊登了一個招聘廣告——招國際網站編輯。當年的我並不知道國際網站編輯是做什麼的,吸引我的其實是招聘廣告上的一句話:此時此刻,非你莫屬。我覺得這個公司跟別的公司不一樣,懷著好奇心參與了面試,並且成功被錄取。開始兩個月,我最糾結的是“我是不是來錯地方了”,因為我認為這是一個特別不靠譜的公司。
第一,氛圍不靠譜。上班在一套民宅裡,走進民宅就像到了農貿市場,鬧哄哄的,說話的、討論問題的、播放音樂的……什麼都有。我當時就想,這樣的公司能行嗎?印象最糟糕的是:公司規定,早上9點上班,下午6點下班。當我早上9點到時,很多人沒到,10點左右,一些小夥子來了,幾個技術部的工程師加班到前一天晚上凌晨三四點才回去睡覺。下午6點,沒有一個人走,而我養成了按時上下班的良好習慣,我就想“不是該走了嗎?為什麼沒人走?”
我若先下班,會感到不好意思。等到家人打電話催我回家吃飯時,我只好問同事“我能走了嗎?”同事一看時間說,“你早就可以走了,趕緊走吧”。後來我才發現,他們不但平時沒有上班下班時間,節假日、雙休日對他們來講也不存在,只要自己沒什麼特別的事情就全在上班,只有困得受不了了才回去睡覺,睡醒了再來上班,或者有特別的私事,處理之後再上班。
第二,上班特別不正規。我上班的第二週請假回家處理事情,當時認為請了一天假扣我一天工資是天經地義的,但是到了月底發工資一分錢都沒扣,越想越覺得公司不靠譜:上下班沒時間,請假不扣工資,這種管理能長久嗎?
1. 沒有管理的管理
多年之後,我開始給別的公司做顧問時才發現:如果真的以創業團隊而言,阿里巴巴當年看似沒有管理的管理,恰恰是它最高明的管理方式。所以,管理越少越好,而不是越多越好。
因為管理成本是非常高的一筆“支出”。若與競爭對手相比較,企業產能相同的情況下,如果能把管理做得比競爭對手輕,並且簡單,按照投入產出比計算,最後很可能因此勝出。但是也不能沒有管理,隨著企業的發展不可能永遠不做管理。
2. 管理制度的“紅綠燈”
比如關於管理制度的建立,我們遵守的叫“紅綠燈制度”。大概20年前,我老家村口的十字路口沒有紅綠燈,交通管理卻並不混亂,因為那時村口每天經過的車輛不超過20輛,如果設一個紅綠燈,不但浪費資源還降低效率。這也是為什麼有些業務團隊創立之初就設計很多規章制度,不但不是加強管理,還是害人、作死的節奏。
什麼時候開始有紅綠燈?大概十年前,村口開始設紅綠燈,因為車輛增多,會有交通事故。開始設紅綠燈的時候,對應的公司管理是什麼?就是當我們在公司發展過程當中,有一些管理問題、現象頻繁發生的時候,就想是不是該建立管理制度了?這時很多人會提出“制定一份完善的規章制度”,這是一個坑,因為沒有哪一家公司的規章制度是完善的。
事實上,從“沒有制度”到“有制度”的時候,建立一個夠用的、適用的、好用的制度就可以了。盲目追求高大上、大而全的制度會害“死”人。在創業之初,如果五條規則夠用就千萬不要弄出第六條,讓大家踏踏實實地遵守,比什麼都要靠譜。
02 可信,親切,簡單
有人會想“阿里創業初,沒有規章制度,公司會不會亂成一鍋粥?”事實上並不會。正如一群五湖四海,互相不認識的人,只要共同生活、共同學習超過3天以上,一定會有一些約定俗成的潛規則出現。把這種潛規則上升到某個高度,就是組織文化。
如果你收到朋友的婚禮請帖,你去的時候一定會做一件事——送上紅包。那麼,誰規定必須要帶紅包呢?沒有法律或規章制度規定。即使你不帶紅包,依然會喝到喜酒,只是你會不好意思,這就是文化的力量,文化它叫“不教而行”,沒有人告訴你該這麼做,但是你自己認為自己非做不可。可見,文化對人的約束力遠遠強過規章制度。
1. 不懂文化的文化
阿里巴巴創業初期,我們也不知道什麼叫企業文化,但是我們回顧那段時光時,能感受到文化,我們是靠文化在保證這個團隊的運營、組織的執行。
為什麼叫不懂文化的文化呢?講一個很有趣的例子:那時候,阿里巴巴拿了以高勝為首的500萬美金的風險投資之後,註冊公司,然後刊登招聘廣告,從二十幾人擴張到了五十幾人,那套房子不能承載時,於是又租了一套房子。有錢、有人、地盤擴大了,看似都是好訊息,但是工作反而不開心了,原因是:當初團隊小的時候,團隊親如一家,大家完全不分彼此,非常融洽,溝通很順暢。規模擴大之後,團隊沒了當年的單純,磕磕碰碰。
於是,馬雲提了三個關鍵詞:可信、親切、簡單。這三個關鍵詞特別好用,不但同事之間相處好用,在哪都好用。網頁設計師問,需要設計什麼風格的網站?當想不出答案時,“可信,親切,簡單”就是標準回答。HR 招聘新人時,考量的因素除專業能力之外,就是可信、親切、簡單的人。
2. 創始人的三觀是企業文化的靈魂
當企業所有的事情都圍繞同樣的原則、同樣的標準進行時,企業的統一性就越來越強,所有人的溝通效率就越來越高,做事越來越容易、協同越來越好。這就是企業文化的作用。
所以,企業文化不是貼在牆壁的標語和口號,而是所有人發自內心相信、信仰的東西。如果一定要問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什麼,就是創始人的三觀,他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多到阿里巴巴學習交流的企業,給人的感受是:80%的企業在做的企業文化都是假文化。
為什麼是假文化?比如,自家後院里長了一棵蘋果樹,而現在流行香蕉,於是就從鄰居家去來一串香蕉掛在自己樹上,然後宣傳說自己種的就是香蕉。
為什麼看不上自己家裡種出來的蘋果樹?我們要對自己的文化有自信,既然自己家裡能長一棵蘋果樹,這就是最核心的競爭力。要相信世界上有人和你一樣,喜歡種蘋果,把他吸引來作為創業夥伴;要相信這個世界上有人喜歡吃蘋果,把他吸引來成為客戶,這才體現文化的價值,以及給企業帶來長久推動力和長久的核心競爭力。
如果只是在自家蘋果樹上掛上香蕉、榴蓮、火龍果,也無濟於事,因為它們都會腐爛。企業文化中最常見的一個誤區——你不是發自內心相信的文化,而是到處抄來的文化。
3. 企業文化不能自嗨
常見的誤區是自娛自樂,比如三個人志同道合,企業文化一致,並不能證明這三個人一起創業做一家公司一定能取得成功。因為志同道合,只是證明三個人在一起合作沒問題,一起玩沒問題,當朋友沒問題,但是一起創業意味著要將企業辦成功,而企業在社會上生存的條件是與社會做價值交換。通俗來講,就是企業要賺錢!誰給錢?客戶。所以,除了志同道合,還有一個問題:客戶喜歡這種文化嗎?
因為企業提供的所有產品、服務都深深地打上了企業的文化烙印,如果客戶喜歡,就會買單,企業就能賺錢。如果客戶不喜歡,就不會買單,企業就不能賺錢,也意味著創業失敗。某種意義上,企業文化是所有其他工作的先決條件。
為什麼阿里巴巴可信、親切、簡單有用?最早阿里做 B2B,定位的目標客戶群是中小型外貿商人。在阿里巴巴創業的90年代,中小型外貿商人被稱為“個體戶”、“小老闆”,如果他們喜歡使用阿里的產品,就意味著產品具有可信、親切、簡單的特點。這就是目標客戶群跟企業文化之間匹配度的問題,所以企業文化一定不能自娛自樂。
企業文化應該做到
l 不要玩虛的,要發自內心地相信。
l 與企業的目標業務、客戶群有關係,不要自娛自樂。
03 沒大沒小的“混”
文化如何落地?文化,某種意義上是潤物細無聲的自然而然地展現出來。阿里巴巴是一個特別“愛玩”的公司,從馬雲開始,各種員工有各種活動,叫“團建”。阿里巴巴以前稱這類團建叫“混”。
1. 真正的文化不在文化牆上
其實企業文化反映在企業員工生活、工作的所有的細節當中,它根本不存在要通過做文化牆、一場運動、一個考核等形式落地,真正的文化是無時無刻自然地展現出來的。
2. 團建靠“混”
到茶館打牌、喝茶,是阿里的“混”的體現。所有人來去自由。很多人也會不參加,有人說太累了在家補覺,有人說要去逛街。而參加“團建”的人,有人會帶上家人、朋友,整體氛圍就不像公司活動。
按照我曾經參加進出口公司活動的經驗,會有領導正式發言的環節。然而,阿里正常活動從開始到結束,所有人都是純玩,沒有人發言。吃東西、喝飲料、打牌、講段子、聊八卦,各種玩,就是不談工作。
更讓人吃驚的是買單走人時,服務員報出賬單金額,所有人都開始掏口袋。一開始我以為是相互之間的客氣,似乎是大家搶著買單。結果卻是,每個人支付了自己的費用,也就是 AA。20年前在杭州,喝茶還 AA,讓人感覺難以接受。有同事解釋說“都習慣了”。我參加了兩三次之後,也深深地喜歡上了這種方式的活動。
喜歡的原因,在當年,我講不出大道理,就覺得這個活動讓我舒服、自在。有時間就參加,支付自己的費用,沒時間參加就忙自己的,也沒人批評,進退自如。每次 AA,所有人不會有任何虧欠,並且不會相互有什麼要求,大家各自獨立,互相平等,但是又很願意一起玩,很開心。
多年之後,我回顧這段歷史,才發現,不要小看一個 AA 付款,這反映了一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它最典型地反映了你對人際關係的看法。最直接的是反映了馬雲的看法,每個人為自己負責任,在此基礎上互相配合,誰都不求誰,誰都不高人一等,也不低人一等。
阿里巴巴創業的前十年,沒有員工宿舍、班車。後來我做 HR 時,給馬雲提意見,考慮大家有的時候找房子麻煩,希望公司提供幾間集體宿舍給他們過渡。馬雲卻說,如果連找房這種生活鎖事都解決不了的人,我們招他進來幹什麼?每個人都是獨立自主的,沒有人是你的保姆。
阿里巴巴上市的時候,很多人糾結是走還是留。若是走了,感覺對不起公司,對不起馬總;若是留下,顧慮自己太辛苦?
馬雲召集大家,說,“你們想走就開開心心地走,你們不欠公司的,不欠我馬雲的,你們拿的每一分錢,每一份股票,都是你們應得的。如果想留下繼續工作,請忘記你們是公司的創業元老,公司不欠你的,公司該給你的都給了,如果你想留下來,就像新加入的員工,好好工作,用你接下來的表現贏得你接下來的回報。”
這個觀點和 AA 制同理,人和人永遠是互不相欠的,每個人都要替自己負責任,沒有人會替你負責任。
分享了這個故事之後,有時候我會擔心有的創業者會因此取消員工班車、員工宿舍。其實,我只是想表達,阿里巴巴有這樣的文化,和它的老闆有關係,而為什麼老闆會這麼想,是跟他的三觀有關係。
所以,任何一家企業,創業者要想明白自己的三觀是什麼,要把它彰顯出來,而且要落地,這就是最終真正有生命力、號召力、凝聚力能夠推動公司長期成長的企業文化的根基。
總結,企業要創業成功,除業務、時機、技術等因素,在文化上需要明白如下幾個道理:
l 要有自信。
l 企業文化要與客戶有匹配度。
l 做文化是自然而然的,潤物細無聲。
l 凡是不能落地的企業文化,都是假文化。
可以結合企業的文化思考:績效考核和文化有關嗎?幹部選拔和文化有關嗎?發獎金,與文化有關嗎?如果都沒有關係,那麼,所謂的“文化”一定是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