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隻貓有些活躍:水某某問題中能看到它的身影,某中古車泡水也能看到它的身形,可以說,哪裡有問題,就能看到這隻貓。
它不是一隻"正經"的貓,它是新浪旗下的投訴平臺——黑貓投訴。
作為一個所謂的消費者服務平臺,或者說投訴平臺,消費者關注的是投訴的效果。類似於12315這種官方平臺,作為監督平臺已經完全喪失了廣大人民的信任,每年的315晚會都被人戲稱為"公關晚會",不曝光常見的問題,不曝光大型的企業,使得所謂的315失去了公信力。
相比而言,黑貓投訴好了許多,儘管黑貓覆蓋的範圍在網際網路領域,但是還是有自身的影響力。在過去不久的雙十一,黑貓就接到大量關於商家的投訴,自然而然的阿里巴巴也就被掛上了黑貓投訴的黑榜,而且還是第一名
對網際網路產品而言,投訴其實一直是非常難的事情。由於網際網路產品的虛擬性在法理上難以獲得承認,所以採取很多舊有的投訴方案無法實現,而黑貓投訴藉助新浪微博的影響力,可以對網際網路企業產生影響。
在當代社會,監督是必不可缺的一環。上海欣旋的徐老師多次強調過監督的作用,他表示監督是貫穿整個專案的的專案管理活動之一,包括手機、測量和分析結果,預測趨勢以便推動過程改進。可是對於很多網際網路產品而言,製造產品時,監督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一旦產品上線,運營環節的監督存在的明顯的空缺。
對於任何產品而言,缺乏有效監督,都會錯失專案的最新資訊,增大專案風險,讓專案失控,最終違背本身的商業目的,給企業自身造成傷害。就像之前的小紅書APP,因為其中存在大量虛假資訊被所有APP商店強制下架,自嘗苦果。
作為消費者,對於黑貓投訴這種監督平臺表示支援,不過依然對其未來發展表示擔憂。在中國,無論是對於監督方的權力,還是監督方的保護環節,都存在著明顯的疏漏,從監督到解決依然有漫長的道路要走。黑貓這隻貓能夠走多遠,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