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但是,這一舉措給人覺得Libra專案是不是已經被Facebook擱置了?然而,無論是何種緣由,過去幾個月Libra並沒有在技術或是生態上出現太大進展,反而在各國政策監管的泥淖中垂死掙扎。歐洲各國也都紛紛表態:在現有的監管框架之下,各國監管層是不太容許非國家的機構發行類似於貨幣的通證物,並在該國的經濟生態內堂而皇之地作為支付媒介存在。

01

能與國家抗衡的數字貨幣

對於Libra的未來,雖然遠沒有大家想象的那樣風光無限,但是它的存在卻在數字貨幣史上開創先例,使各國央行開始高度重視區塊鏈和加密貨幣這一新生事物,同時進行深入研究區塊鏈金融對本國貨幣系統所造成的的影響。

事實上,在與Libra的交鋒中,各國監管機構將Libra拒之門外,在監管上取得決定性勝利,得益於Libra 並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自下而上發展起來的數字貨幣。然而,Facebook帶領的Libra協會成員,都是一定規模的大中型企業,在社會金字塔中並非處於基層,而是在比較高的位置上。

在這種情況下固然造就了Libra龐大的經濟生態圈,但相對於中心化而言,其實很容易被各國政府部門納入監管,所以會被拒之門外。試想,假如金融管理部門面對的都是一些小型企業,或者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組織,那麼,他們還會像對待Libra那樣,在尚未推出之前就大施監管壓力嗎?

然而,與之相似的是比特幣,在發行之初,體量也是比較小的。但是2013年牛市時,比特幣市值達到了一定的規模,此時各國政府才開始對這個新生事物警覺起來,隨之納入監管範圍。

相對傳統金融機構,對於他們基於區塊鏈技術發行的數字貨幣,像Libra這樣的專案,其實並不算其真正的競爭對手,甚至並不是唯一的潛在對手。截止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家大型公司財團所發行的數字貨幣成功推出,即使像Libra那樣的雖擁有龐大的生態系統,但監管難度還是依然存在的。

然而,對於監管來說,只要能夠實現對中心化大企業的控制即可,正如備受萬眾矚目的Libra一樣,雖然理論上使用者能夠達到幾十億,卻冷冷地被美國國會兩院和歐洲各國在過去半年周而復始的折騰,致使不少協會會員企業知難而退。但是由小公司或去中心化社群組織的專案反而給DCEP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因為他們很容易因為各種主客觀因素躲開政府監管,待時機成熟後發展成為一定規模,成為DCEP的強勁對手。

02

穩定幣VS國家隊

不難發現,現階段像國家法定貨幣DCEP這樣的數字貨幣,其最大的競爭對手並非那些巨星雲集的像Libra那樣的跨國企業,而是遊離在政策監管之外的那些數字資產,也就是人們所熟悉的穩定幣。

那麼,為何如此渺小的數字貨幣能夠與國家站隊的DCEP相抗衡呢?

對普通使用者而言,他們在日常的支付活動中已經習慣了兩種場景:一是在特定場景下的支付,比如微信發紅包等;二是線上線下全場景支付,比如現在無處不在的微信和支付寶的掃一掃。

就目前DCEP的對手而言,Libra自然是排名頭部的,但由於是資本主義市場的產物,現階段還糾結於和美國政府的監管之中。對使用者的使用習慣上還為時尚早。其次,各種大大小小的山寨幣基本沒什麼經濟生態可言,亦不足為患;再就是區塊鏈領域的主流幣,如比特幣和以太坊,雖然它們也構建了自己獨特的生態,但比特幣所依靠的地下資產網路太過非主流化,幾乎不適用於福斯的使用習慣,而以太坊雖說依靠的是中心化融資,成為數字世界的硬通貨,然而隨著相關融資模式的改變和政策的束縛,現也基本淡出了主流社會的視野。

到此為止,相信很多人明白了為什麼穩定幣才是最有可能成為DCEP競爭對手的數字資產了吧!

穩定幣無論是牛市還是熊市對於使用者來說無疑是很好的跳板,當市場從牛轉熊時,投資者會把數字貨幣轉化為穩定幣進行觀望;在市場由熊轉牛時,投資者有需要將法定貨幣轉化成穩定幣,待行情持續冷淡、而投資者又不願賣出手裡的token時,他們又會選擇DEFI來租賃一些去中心化的穩定幣。

儘管使用場景不同,需求量也存在差異,但至少就目前而言,很多人在特定場景下對穩定幣形成了一種依賴,習慣也在慢慢養成。

對於DCEP與穩定幣的競爭態勢和未來市場份額優勢,個人覺得應該看其使用者群體多少,無論是先來者居高亦或是後來者居上,只要使用者對其喜愛,無論何種場景下對使用者使用方便快捷,那麼誰就會佔領一席之地。簡而言之,量變質也變。正如微信和支付寶一樣,大家應該有所體會。但就現階段來看,DCEP和穩定幣誰能更早地跨越這些坎,還是很難下決斷的,究其原因是DCEP雖然早在2014年就在祕密研發,但長達5年的時間,落地週期還是比較長,相關的政策和發展細節等仍沒敲定,甚至在一些地方存在分歧意見;而穩定幣目前由小公司主導,在研發行動方面要比DCEP快很多。以USDT為例,同樣是2014年提出,但其主要由市場小型公司研發,考慮的因素較少,因此在過去幾年裡,生態發展速度相當快。據相關平臺檢視,USDT目前在加密貨幣市值排行榜中位居第4位,僅次於比特幣(BTC)、以太坊(ETH)和瑞波(XRP)。

然而,雖然說穩定幣發展速度極快,蔓延範圍很廣,但其所在的經濟生態卻主要依賴於數字貨幣交易所,甚至更多可能還是山寨幣的交易。

因此,從目前的觀望來判斷,無論是DCEP還是類似於USDT這樣的穩定幣,我們很難決斷誰更有優勢。而USDT對於使用者也難以判斷是用於投資比特幣還是山寨幣,假如是投資比特幣還好,畢竟主流貨幣大家還是廣泛認同的;但如果是投資山寨幣,那麼穩定幣未來的經濟生態將會重新定位了,因為目前公鏈專案處於低迷期,以及國家監管力度的增加,山寨前途也是生死未卜。

03

穩定幣最終命運還是會被招安

雖然這些數字貨幣的發展皆存在一定變數,但就穩定幣而言,如果它的存在不是以去中心化社群那樣存在,而是以企業運營的方式,即使在這場競爭中勝出各國的國家隊,最終命運一樣如Libra一樣垂死掙扎,一樣會被企業所在國的政府所控制。

也許不久的將來,會有很多國家發力出現新的加密貨幣。在這場國家化加密貨幣競爭中,沒有哪個國家想落後於其他國家。而Libra恰恰成為了這場競爭中的發令槍,促使著世界各國向著區塊鏈貨幣目標方向奔去,能否贏得最後的勝利,就看各自發力的程度如何。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高通總裁放言:華為不是真5G,正和蘋果合作推出5GiPhone